首頁 > 文史語錄 > 《夏小正》是一本什麼書?《夏小正》跟夏朝有什麼關係?

《夏小正》是一本什麼書?《夏小正》跟夏朝有什麼關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夏小正》是一本什麼書?《夏小正》跟夏朝有什麼關係?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夏小正是一部書,而且還是到目前爲止,發現的現存最早的,專門用於記錄傳統農事的歷書,但是這部書的作者是誰我們並不清楚,只能推測他或者他們生活的年代是在戰國或兩漢之間。而根據書中所記載的內容,很多人都在推測,這部書與夏朝之間是不是也有什麼聯繫,《夏小正》是否可以作爲證明夏朝存在的歷史證據呢?

《夏小正》是一本什麼書?《夏小正》跟夏朝有什麼關係?

《夏小正》相傳是夏朝時留存下來的星象、物候以及農事曆書,衆所知周,中國遠古時代的文言文都非常的古奧難懂,一個字或詞可能需要用現代漢語的一整段或更多的文字來釋讀,又因爲時代過於久遠,史料記載中今古混雜,對於《夏小正》這部僅有四百多字的史料來說,同樣如此。

如今,通過考古發掘,中國上古的三個朝代——夏、商、周,商朝和周朝的歷史脈絡因爲有考古發現和文字記載,至少在王朝脈絡等方面得到了比較一致的共識,但是,對於夏朝,卻連其到底是否存在都要打上問號。

所以《夏小正》這部書就有了更大的研究價值。

一、《夏小正》的簡單考釋。

今天流傳下來的《夏小正》正文最早見於漢朝時期戴德所著的《大戴禮記》,這並不是說《夏小正》最早見於史書是這一時期,實際上,《史記·夏本紀》中就有關於《夏小正》的記載:孔子正夏時,學者多傳《夏小正》。

而實際上,《夏小正》這部書最初也不叫這個名字,在書中很多地方自稱是“小正”,比如:鴻不必當小正之逝者也。

由此可見,《夏小正》這一名字是後人認爲這部書應該是夏朝流傳下來,其中的內容多與夏朝相關,所以特意在書名前加了一個“夏”字,纔有了《夏小正》。

《夏小正》是一本什麼書?《夏小正》跟夏朝有什麼關係? 第2張

有關於《夏小正》的成書年代,衆說紛紜,至今爲止學界還沒有定論。有夏朝所作說,有周代所作說,有春秋所作說,也有戰國所作說,還有成書於秦漢時期之說。我個人認爲,《夏小正》的主要內容應該在夏商時期就已經有所流傳和記錄,到了周朝時期大致成書。

《禮記·禮運篇》中記載:孔子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祀,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時也。”鄭玄註釋這段話的時候,認爲孔子所說“吾得夏時”,說的就是《小正》也就是《夏小正》。

由此可以推知,至少在春秋時期,《小正》就已經存在了,那麼,相隔五六百年,周朝記錄夏朝時期的物候星象的書籍又是怎麼流傳下來的呢?

《尚書》中有說:惟殷先人,有典有冊。

其實我國古人留下的記載是相當精確的,《尚書》中說,殷商時期,就有了書冊,在未發現甲骨文前,這件事還存疑,當大量甲骨文出土,人們才發現《尚書》所言確有其事。

所以,我們也可以推斷一下,繼承自夏王朝的殷商,很可能收集或記載了夏王朝時期的物候星象等資料,甚至編輯成書也不無可能。

所以,《夏小正》的成書年代,我認爲可以推到西周,更遠一點,甚至是殷商。

《夏小正》是一本什麼書?《夏小正》跟夏朝有什麼關係? 第3張

二、《夏小正》與夏朝。

《夏小正》雖然只有短短四百多字,但是內容非常豐富,涉及到了農業、天文、祭祀、人事等等方面,對於這些內容是否確實是夏朝時候的事,也可以稍作討論。

1、《夏小正》中的歷法。

《夏小正》雖然在內容上是十二月文,但是隻有正月到十月是有星象記載的,而剩下兩個月份的星象記載空缺,同時這十個月的星象記載與後世研究中全年的星象記載相當。

比如《夏小正》中“五月”有記載“時有養日”,而“十月”有記載“時有養夜”,所謂的“養日”或“養夜”,根據後人的釋讀,應該分別是夏至日和冬至日,從“養日(夏至日)”到“養夜(冬至日)”只相隔五個月份,由此也可以推斷,《夏小正》中用的歷法是十月曆,也就是說一年是按十個月算。

所以,空缺星象記載的這兩個月,應該是後人不明白上古時期的十月曆,而畫蛇添足上去的。這也是古籍在流傳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就是後人因爲或筆誤或誤解或其他種種原因而篡改古籍。

其實十月曆在其他古書中也是有記載的,比如《逸周書·周月》中就有記載:周正歲首,數起於一而成於十。次一爲首,其一則然。

漢代的經書《太平經》中也有記載:十號數之終也,故物至十月而反初。

《夏小正》是一本什麼書?《夏小正》跟夏朝有什麼關係? 第4張

這是一種相當古老的歷法,以多種星辰爲座標來進行觀測和製作曆法,所以,在《夏小正》中會有比較詳盡的關於星象的記載,這是因爲星象是夏朝時期曆法製作的根由。

根據《夏小正》中的記載,古人把這種曆法稱之爲“古夏曆”。這與後世記載中的殷商所用的每年兩季的太陽曆法,以及後面的周朝使用的我們比較熟悉的歷法是不同的。

而周朝時候用的新夏曆,也是來自夏王朝時期流傳下來的古夏曆,也有學者因此推斷,夏王朝與周王朝之間可能同源。從這一點來說,我們也可以確定《夏小正》這部分內容,也就是星象和曆法,確實是記錄自夏朝,或者至少是夏這個文明圈。

2、從《夏小正》到《詩經·七月》。

《詩經·七月》也是一首記載了許多時令和物候的長篇詩歌,這首詩歌與《夏小正》最大的關聯在於也是用的古夏曆,也就是十月曆。從“二月 (春日)有鳴倉庚 ”到“十月 蟋蟀入我牀下 獲稻 納禾稼 滌場”。

後世的學者對這兩個史料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比對,認爲從物候的記載來看,可以認定這兩個史料用的是同一種曆法。而且在用詞的相似度、物候、天時以及時令,節氣慶祝等方面來看,也有高度的相關性。

《夏小正》:二月有鳴倉庚。《七月》: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夏小正》:二月採蓄。《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夏小正》:三月攝桑《七月》:蠶月條桑。

……

《夏小正》:九月王始裘。《七月》: 九月授衣。

《夏小正》是一本什麼書?《夏小正》跟夏朝有什麼關係? 第5張

這種相似性至少代表着一種文明的繼承,顯然,周王朝與夏王朝之間有極大的相關性。史書上記載周朝的先祖是后稷,《史記·周本紀》中記載:帝堯聞之,舉棄爲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又說:后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皆有令德。

從史書記載看,周朝的先人是夏朝時期的農業部部長,周朝的興起也正在此時。從這一點看,周朝應該是夏朝時候的一個比較重要的諸侯國或方國。而這個諸侯國在商代夏後,“自竄於戎狄之間”。

從史料記載看,商代夏的過程並不算殘酷,對於大部分的小諸侯國和方國,商朝並沒有舉兵征討,在這種情勢下,周朝的先人卻逃走了,這從側面證明,周朝與夏朝的關係匪淺,甚至就是夏朝的高層,所以在面對商朝來襲的情勢下,選擇了逃跑。

我們似乎可以得到這樣一個解讀,那就是周王朝的建立者是夏王朝的分支或同族,所以周王朝纔會在前期 的時候沿用了夏王朝的歷法。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夏文明的存在。

3、《夏小正》中的思想。

《禮記·表記》中說: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賞,尊而不親。其民之敝,蕩而不靜,勝而無恥。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

從這段話裏可以看到夏、商、週三代在天命觀上的變化,夏朝的時候人們比較親近自然,雖然對鬼神懷有敬畏之心但更尊重天命自然,跳過畫風既然不同的殷商,到了與夏王朝關係匪淺的周朝,雖然同樣是“事鬼敬神而遠之”,但是其精神內核卻已經既然不同。

《夏小正》是一本什麼書?《夏小正》跟夏朝有什麼關係? 第6張

這一點在《夏小正》中表現的還是比較明顯的。

《夏小正》這部書中沒有周朝以及其後書冊中比較多的陰陽五行以及其他類似學說。它是一種更貼近於直覺的更古樸的天地觀。這種觀念與史料記載中的夏朝是相符的。

綜上所述,我認爲《夏小正》是留存下來的極其稀少的對於夏朝的比較直觀的史料記載,對於夏朝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義,然而,僅僅靠着《夏小正》這一部四百多字的書籍是無法確認夏朝的存在的。

但是,反過來說,《夏小正》與其他史料的相互佐證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商、周這兩個朝代前是存在一個高度發達的與商、周王朝前後相繼的文明。

至於這個文明是不是夏文明,而夏文明又到底是不是一個類似於商、周的朝代目前還是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