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阿道夫·馮·拜爾歷史 阿道夫·馮·拜爾歷史百科

阿道夫·馮·拜爾歷史 阿道夫·馮·拜爾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阿道夫·馮·拜爾一般指阿道夫·馮·貝耶爾,德國德國有機化學家,生卒時間1835年10月31日-1917年8月20日,主要成就,在905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阿道夫·馮·拜爾歷史 阿道夫·馮·拜爾歷史百科

家庭

拜爾出生在柏林,是著名的普魯士皇家陸軍測量師和中將約翰·雅各布·拜爾和尤金妮·拜爾的兒子(1807-1843)。他的父母都是路德教徒,他在路德教中長大。他的母親是尤利烏斯·愛德華·希齊格的女兒,是猶太家族的一員,在與非猶太德國血統的父親結婚之前皈依了基督教。拜耳有四個姐妹:克拉拉(1826-)愛瑪(1831-),約翰娜(珍妮特)(1839-),阿德萊德(1843年)和兩個兄弟:格奧爾格(1829-),愛德華(1832-)。

雖然他的本名是約翰·弗里德里希·威廉·阿道夫·拜爾,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被簡單地稱爲“阿道夫·拜爾”。詩人阿德爾伯特·馮·查米索和天文學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貝塞爾是他的教母。

化學生涯

拜耳在早期的科學研究中開闢了自己的道路,在他父親的祖父的麻瓜爾舍姆農場做植物營養實驗;回到柏林,他從九歲開始就開始在試管中進行化學實驗。三年後,他合成了一種以前不爲人知的化合物——雙碳酸銅和鈉。在他13歲生日的時候,他開始了他的一生,爲他的第一次染色實驗買了一塊價值2撒勒的靛藍當他還是個學生的時候,他在弗里德里希·威廉體育館的化學老師任命他爲他的助手。1853年,拜爾在柏林大學攻讀數學和物理,1856年前往海德堡大學,在羅伯特·本生的指導下學習化學。畢業後,拜爾回到柏林,在弗里德里希·凱庫勒的實驗室進行研究,1858年獲得博士學位。當凱庫勒成爲根特大學的教授時,他也跟隨他去了那裏。1860年,拜爾在柏林貿易大學擔任講師,並在1871年前往斯特拉斯堡大學擔任教授。1875年,他接替尤斯圖斯·馮·李比希的慕尼黑大學教授位置。

拜爾的輝煌成就包括植物染料靛藍的說明與合成,發現酚酞,研究聚乙炔、?鹽、亞硝基化合物、尿酸衍生物(包含巴比妥類藥物的母體化合物:巴比妥酸)。1869年,他是第一位提出正確的吲哚化學式的化學家,他的理論化學貢獻包括三鍵的應變理論及小型碳環的環張力。

1871年,拜爾發現酚酞是由鄰苯二甲酸酐的縮合反應及在酸性條件下2當量的苯酚所合成的,並且因此而得名。同年,他也是第一個成功合成熒光素(類似於由微生物自然合成的熒光嗜鐵素)的科學家。拜爾一開始命名他所發現的熒光素爲間苯二酚酞(英文:resorcinphthalein),因爲是用鄰苯二甲酸酐及間苯二酚所合成的,直到1878年被正名爲熒光素。1872年,拜爾嘗試使用苯酚和甲醛製造樹脂產物,這個也提供了靈感使里歐·貝克蘭成功將酚醛作爲商業用途。

1881年,皇家學會授予戴維獎章給拜爾以肯定他的靛藍合成貢獻。1884年,他被選爲美國文理科學院的外籍榮譽會員。1905年,爲了感謝拜爾的有機染料及氫化芳香族化合物研究對於有機化學和化工行業的巨大進步,他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作爲在全球衆所周知的科學家,拜爾繼續在有機化學領域貢獻直到他逝世爲止。

約翰·弗雷德裏克·威廉·阿道夫·拜爾通常被簡稱爲阿道夫·拜爾直到他的50歲生日,他被提高到了世襲貴族的地位,因此改名爲約翰·弗雷德裏克·威廉·阿道夫·馮·拜爾,簡稱爲阿道夫·馮·拜爾。

阿道夫·馮·拜爾歷史 阿道夫·馮·拜爾歷史百科 第2張

  查看詳細關係圖拜爾的成就

貢獻

拜耳張力學說

Baeyer吡喃酮反應

Baeyer縮合反應

Baeyer吲哚酮合成

Baeyer–Drewsen靛藍合成

Baeyer–Drewsen喹啉合成

Baeyer–Emmerling吲哚合成

Baeyer–Jackson吲哚合成

Baeyer–Pictet吡啶合成

Baeyer–Villiger三苯甲基化反應

Baeyer–Villiger氧化重排反應

連結

諾貝爾官方網站關於阿道夫·馮·拜爾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