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劉備入蜀後爲何要自立爲王?他又有什麼資格自立爲王?

劉備入蜀後爲何要自立爲王?他又有什麼資格自立爲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奪取漢中後,劉備爲何急着稱王,這件事給他帶來了何種不利的後果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曹操奪取漢中後,沒有聽取手下趁機奪取西川的建議,留下夏侯淵鎮守漢中,自己率領曹軍主力北歸。劉備和部下商議,認爲沒有漢中,西川就不穩固。因此,劉備發兵漢中,陣斬了夏侯淵,使得曹操被迫率軍來救援漢中。不過,在佔據地利的劉備面前,曹操也無計可施,只得救出漢中的軍隊,撤兵而回。

劉備入蜀後爲何要自立爲王?他又有什麼資格自立爲王?

在奪取漢中後,劉備卻做了一件驚世駭俗的事情,那就是在部下的推舉下,劉備在漢中進位漢中王。縱觀整個三國時期,漢獻帝還在位的情況下,敢於自立爲帝王的也就只有兩人,一個是爲帝的袁術,另一個爲王的就是劉備。那麼,劉備爲何要自立爲王,他有什麼資格自立爲王,而且他自立爲王的方式是否站得住腳,以及自立爲王后給他帶來了什麼後果呢?

一、劉備爲何要自立爲王。

首先,漢中的奪取,爲劉備稱王提供了外界的保障。四川自古以來被稱爲天府之國。它四面羣山環抱,中央又有肥沃的成都平原,這使得它既可以在經濟上自給自足,又可以阻止外界的入侵。尤其是北部的漢中,在奪取漢中後,漢中與西川聯爲一體,就能夠進可攻,退可守。以曹操的雄才大略,也無法奈何劉備,只能認輸撤軍。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即便是稱王遭到曹操的憤怒,他也對此只能默認這個結果。在當年袁術稱帝的時候,就是因爲沒有穩固的根據地,被曹操號召周圍的諸侯一起攻打他,最後兵敗身死的。劉備汲取了袁術的教訓,讓曹操無可奈何。

其次,劉備自認爲已經羽翼豐滿,可以公開打出自己的旗號,爭奪天下了。劉備在奪取漢中後,實力已經達到了巔峯。他擁有益州和荊州大部,以及漢中、上庸等郡,軍隊也達到了十幾萬人,手下擁有一批傑出的文臣武將。在漢中之戰中,劉備打敗了曹操留下的夏侯淵、張郃等將領,逼退了曹操,取得了顯赫的戰績。雙方的實力此消彼長,劉備想要的北伐局面就在眼前了。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認爲將自己的勢力從曹操把持的漢獻帝朝廷裏獨立出來,實行自己的戰略設想,時機已經成熟了。劉備嘴裏口口聲聲說的是匡扶漢室,但是他的偶像是劉秀,他和劉秀當年一樣,要匡扶的是自己建立的漢室。在認爲自己的實力已經許可的情況下,劉備決心開始自己的事業,重建自己的漢室江山。而自立爲王就是他走出的第一步。

在劉備稱王的時候,最氣憤的人是曹操。當時曹操已經身染重病,可聽到劉備稱王的消息時,十分憤怒。曹操罵劉備是一個賣鞋的小兒,竟然要自立爲王,他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要親自率領軍隊去討伐劉備,被大臣勸阻纔沒有實行。

劉備自立爲王之所以會引起曹操的憤怒,這是因爲曹操完全明白劉備此舉的含義。他是用這種方式明確的向天下表明,自己已經不再承認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威,公開和曹操和他的漢獻帝朝廷決裂。曹操不能再用漢室的大義來約束劉備,也不能武力去討伐劉備,這如同劉備當着全天下的人嘲弄侮辱自己,這叫曹操如何能夠忍受。

第三個原因,劉備稱王也是他的事業發展的需要。在當時,劉備還只是漢獻帝朝廷的左將軍,他的荊州牧也是和孫權互相推舉的。而在劉備的手下,職位、官爵比他高的人大有人在。在一個集團中,連君臣次序都不統一,對劉備的統治不利。

劉備入蜀後爲何要自立爲王?他又有什麼資格自立爲王? 第2張

劉備乾脆稱王,這樣就快刀斬亂麻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在劉備稱王后,他的手下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貢獻,加官進爵。這樣,既解決了劉備的難題,又得到了大家的擁戴,何樂不爲呢?

最後一個原因,那就是劉備的年事已高。劉備征戰一生,從來沒有度過幾天安穩的日子。在當時,他已經算是老人了。這使得劉備在心理上自然有着一種緊迫感。因此,他在稱王的條件一成熟,就急不可待地稱王,想要加速推進他的事業進程。

二、劉備自立爲王的根據和方式。

劉備的稱王方式是自立爲王,這自然與禮法不合。當時漢室朝廷還存在,漢獻帝依然在行使着自己的權力。在沒有得到漢獻帝的允許下,劉備就自己稱王,這當然會有不良的反應。在當時劉備的手下,就有很多人反對他稱王。包括劉巴、雍茂等人都向劉備進諫,但是劉備決心已定,還找理由殺了雍茂,這才壓下了反對意見。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便採取了當年擔任荊州牧的辦法,採取下屬共同推舉的辦法,造成羣情激奮的態勢。然後劉備在以勉爲其難的姿態,無可奈何的進位爲王。於是,在這種方式下,劉備的部下也爲推舉他爲王做足了功課。

劉備的部下中像馬超、許靖、龐羲、射援這些人領頭,他們要不是爵位高,要不是地位高,不是皇親,就是名流。在他們的帶頭下,再加上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賴恭、法正、李嚴這些劉備的部下,一起上表漢獻帝,推舉劉備爲漢中王。他們的理由是漢獻帝雖然還在位,實際上是被曹操所劫持,不能自主。這些漢室的忠臣們,願意跟隨劉備,去匡扶漢室。

他們又引經據典地從周朝說起,爲自己的所作所爲進行辯解。不過,在他們的上表中,最後還是說了一句實話,那就是劉備稱王只是爲了匡扶漢室的權宜之計,因爲現在事態緊急,才讓這些人獨斷專行。等到將來功成名就之時,這些推舉的人們甘願承擔矯詔的後果。

我們看這場劉備稱王的儀式,就完全能夠知道,這是劉備自導自演的一出好戲。這些人在表面說的是爲了匡扶漢室,而實際上就是以自己的武力,割據稱王。他們的所作所爲自己都無法自圓其說,只得採用毫不顧忌的態度。試問一下,如果劉備能夠統一天下,誰又會去追究他們這些人的矯詔的後果呢?

三、劉備稱王造成的後果。

我們現在的人大多都知道那句話,“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是經過多年的歷史形成的經驗。可是劉備在當時並不懂得這個道理,他只是看到了稱王的好處,但是沒有看到稱王的惡果,這給他的事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劉備入蜀後爲何要自立爲王?他又有什麼資格自立爲王? 第3張

首先,劉備稱王讓他失去了人心。劉備稱王的時候,遭到了劉巴、雍茂等人的勸諫。他們認爲急於稱王,會讓那些心懷漢室的人對劉備產生異議。這樣,會讓本來想投奔劉備的人不再前來。可劉備不但沒有采納他們的意見,還找理由殺了雍茂。這使得劉巴在以後的人生中,再也不發表意見。而且也正如雍茂所言,也不再有人遠道而來投奔劉備了。

劉備稱王在程序上不合法,這使得他在其他講究禮法的人心中,地位一落千丈。他們看透了劉備,也不過是一個以武力割據,爭奪天下的軍閥而已。這讓他失去了很多人的信任,不再對他抱有信心。

其次,劉備稱王讓他成爲衆矢之的。後世說的緩稱王的目的是不作出頭鳥,而劉備卻恰恰成爲了出頭鳥。在當時,雖然天下只剩下劉備、曹操和孫權三個主要的勢力,可這三個勢力都有自己的戰略方向,而且都有統一天下的野心。

但是,由於孫權和劉備的實力弱小,他們只能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曹操。可是,劉備這時稱王,這使得孫權提高了警惕。劉備表明了自己的目標,要以武力統一天下。而且劉備也不顧及孫權的感受,肆意炫耀實力。這使得孫權感到了切身的威脅,於是,孫權將過去的以曹操爲敵人的策略,變成了曹操和劉備都是自己敵人的策略。

而且,劉備佔據的荊州和關羽的重兵,比起曹操來更讓自己擔心。爲了自身的安全,在曹操的拉攏下,孫權決心武力奪回荊州。可以說,劉備自立爲王,爲下一步關羽的滅亡,荊州的丟失埋下了隱患。

結語:

劉備進位漢中王,是劉備在獲得了穩固的蜀中根據地後,採取的戰略步驟。他採取這種步驟,是向世人宣示,自己開始拋開曹操扶持的漢獻帝的名義,進行自己統一天下的行動。他的這次稱王,完全是以劉秀爲榜樣,開始爲建立自己爲中心的漢室江山而奮鬥。

但是,劉備所處的環境,和劉秀的環境不一樣。劉秀的時候,王莽篡位,正統的漢室已亡。劉秀不承認所有的各路諸侯立的漢帝,自己以武力統一天下,建立東漢。而在劉備的時候,正統的漢獻帝還在。劉備以武力割據爲基礎的自立爲王,爲他帶來了不良的後果。

劉備的所作所爲,讓他失去了依然以漢獻帝的漢室爲正統的人們的人心,也招來了孫權的忌諱。孫權從劉備的咄咄逼人的氣勢裏,感受到了直接的威脅。因此,他爲了自保,勾結曹操,襲取了荊州,直接破壞了劉備的戰略。可以說,劉備只看到了稱王之利,沒有看到稱王的害處,最終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