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東漢末年董卓之亂到底亂出了多少的英雄好漢?

東漢末年董卓之亂到底亂出了多少的英雄好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董卓遷都長安的時候,王朗正在徐州牧陶謙手下作治中(負責內務的副職),他勸陶謙說: “朝廷這麼亂,做臣子的應該行動起來。《春秋》裏說,‘求助諸侯不如爲皇帝盡力做事’。現在天子不得已去了西京,咱們應該派遣個使者去接受皇上的命令。表明做臣子的歸附之心。”陶謙一聽就覺得這個可以有,立刻派別駕(負責外交的副職)趙昱拿着奏章和禮物到長安拜見天子。漢獻帝遷都後,被董卓供起來了,跟外界失聯,他心裏一直不踏實,他不知道自己的大臣們是怎麼想的,見到趙昱,知道陶謙還願意聽從自己的旨意,非常高興,立刻加封陶謙安東將軍,讓趙昱擔任廣陵太守,王朗擔任會稽太守。

董卓進京的時候,華歆已經在洛陽做尚書郎了。看到董卓肆意胡爲獨霸朝綱,華歆非常反感,但自己也無力改變眼前的一切,惹不起躲得起,他要求去離京做縣令,董卓同意了,但華歆在赴任的路上生病了,滯留在南陽,這裏正是袁術的屬地,袁術知道華歆是個人物,就請他來做謀士,華歆聽說袁術已經參加了盟軍,很敬佩袁術,就來了,並建議袁術趁董卓立足未穩立刻出兵。袁術是想保存實力自己做皇上,跟着盟軍喊喊口號沒問題,實際不想真的出兵打董卓,但袁術也不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只好一邊頻頻點頭,一邊說:“看吧……” 華歆漸漸發現,袁術根本沒想聽從自己的建議。華歆就離開袁術,去了徐州。此時漢朝的任命到了,讓他做了豫章(大約南昌地區)太守,華歆上任後兢兢業業,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戴。後來他暫時跟隨了孫策。

東漢末年董卓之亂到底亂出了多少的英雄好漢?

董卓亂政,戰禍不斷,位於河南鄭州東的中牟縣,地處軍事要塞函谷關外,是兵家必爭之地,更是討董戰線的最前沿。中牟縣令楊原因此十分恐懼,打算棄官逃走。當地人任峻勸說縣令不用擔心,董卓已經失去了人心,只要咱們在縣裏倡議討伐,必然有人響應。另外,楊縣令你可以自行升官,擔任河南郡的郡守,帶領郡下的十幾個縣一起搞,湊出一萬人以上的軍隊是可以的。然後由您統一調度,不怕抵擋不住戰亂。楊原同意任峻的思路,立刻讓任峻做了自己的主簿(類似祕書長),籌辦此事。隊伍就這樣拉起來了,任峻安排郡下各縣堅守各自的領地,自己帶上千把個勇士準備出發討伐董逆。

恰在此時,曹操帶兵征討董卓,途徑中牟縣,任峻跟同僚一商量,率隊歸屬了曹操。這還不算,任峻看到曹操攻打董卓的決心和才智,又去召集自己的族人、門客以及家丁一共幾百人,一起跟隨曹操上戰場。要知道,當時的曹操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造反者。如果拿身份證在機器上一掃,曹操還是個被董卓畫影圖形的通緝犯。可見任峻對曹操的欽佩程度。

曹操當時只有三、四千義軍,一下增加了這麼多人馬,非常高興,跟任峻相處過以後,覺得任峻不僅是個有才能的人,而且是個對君忠義,品質純正的人,立刻上表請求朝廷任命任峻爲騎都尉(類似警衛團的騎兵營營長),沒多久,曹操做媒,把自己的堂妹嫁給了任峻。百姓出身的任峻進入到了曹魏集團的核心。從此以後,曹操每次出征,總是讓任峻留在後方主管部隊的給養。打仗打的是錢糧,軍隊後勤是戰事立於不敗的關鍵因素,也是容易出現腐敗的敏感位置。可見曹操確實把任峻當作自己人看待。



荀彧,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地區)人。年少的時候被南陽人何顒(yóng)發現,評價荀彧 “王佐才也。”——曹操年少的時候,也被何顒看出非等閒之輩,看來何顒是青少年們的伯樂——董卓亂政的時候,他對父老鄉親們說:“咱們這裏是四面受敵的兵家必爭之地,現在天下有變,大家不要猶豫,趕快離開吧”,但沒人捨得背井離鄉。這時,冀州牧韓馥的人來潁陰接老百姓避難,沒有人肯跟着走,只有荀彧帶着族人去了冀州。到冀州的時候,冀州已經是袁紹的地盤了。荀彧的弟弟荀諶、以及潁川老鄉郭圖、辛評等冀州謀士都依附了袁紹。袁紹也希望荀彧來輔佐他,但荀彧通過自己的觀察,覺得袁紹不能成就霸業,在袁紹軍中呆了一段時間,就帶着哥哥荀衍一起投靠曹操。曹操大喜,認爲荀彧是自己的張良,具備開基立業的才能,讓荀彧任司馬的職位,荀彧時年二十九歲。

荀攸,荀彧的侄子,比荀彧大六歲。少時有名望。何進主政的時候,打算壓制宦官權勢,請荀攸、鄭泰等二十多位名士,到中央任職。荀攸被任命爲黃門侍郎(工作時間可以進出宮內的外官,負責在外官和皇帝之間傳遞信息。職位不高,權位重)。董卓遷都到長安以後。荀攸跟議郎何顒、鄭泰等人一起籌劃刺殺董卓的事,行動之前被董卓發現了,把何顒、荀攸抓進監獄。何顒因爲擔心董卓的殘虐,自殺了(優秀CHO隕落了)。荀攸神經大條,在獄中吃喝如常,後來董卓死了,他就被放出來了。重獲自由的荀攸,喜歡四川的地險城固,物產豐富,他希望去當蜀郡太守,朝廷批了,但無奈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何況逢戰亂,蜀道更是難。荀攸只好滯留在了荊州。曹操知道了,親自寫書信請荀攸輔佐他,這比荀彧出面更有分量。荀攸果然來了,曹操跟荀攸暢談一番,很欣賞荀攸,稱荀攸爲“謀主”,任爲軍師。這一年,荀攸三十九歲。

東漢末年董卓之亂到底亂出了多少的英雄好漢? 第2張

鄭泰,河南開封人。從小就有謀略,做事很有遠見。他感覺到天下將要大亂,私下結交了很多豪傑。他家是個大富戶,僅糧田就四百頃。但因爲結交朋友的挑費太高,常常入不敷出。他被何進招入洛陽做官,跟荀攸是同一批的,被何進任命爲尚書侍郎(比尚書郎高一階)。鄭泰反對何進請董卓帶兵進京,但何進沒有聽。後來董卓亂政,諸侯聯盟討伐,董卓召開了全體大會,以應對聯軍,董卓猶豫是否要要立刻攻打聯軍。其他人都不敢發表意見。而鄭泰覺得董卓是個一流的軍事家,如果立刻動手,會不利於盟軍的發展壯大,必須先穩住董卓再說,於是鄭泰站出來說:“夫治在德,不在兵。”就是說要以德服人。

董卓一聽大大的不高興,這不是說我無德寡義嗎?就反問鄭泰:“按你這麼說,軍隊沒用了?” 其他官員不禁替鄭泰捏了把汗,董太師可是個挖眼斷舌,煮人不眨眼的伏地魔啊。 鄭泰從容回答:“不是沒用,是不用。就這些反叛諸侯,根本不值得您派威武的西涼兵去打。我看他們這些軍閥,不過是羣烏合之衆,比如豫州刺史孔伷,只會吹牛,滿嘴跑火車,陳留太守張邈不過是一個仁厚的長者,根本打不了仗;再說袁紹,他就是一個高個兒婦人。這些人都不是明公的對手,此其一也……”吧啦吧啦吧啦,鄭泰竟然一口氣說到了:“……此其十也。”董卓當時就暈菜了,被範偉間歇性附體,既不要自行車了,也不會看手錶了。立刻拜鄭泰爲將軍,讓他統帥所有的軍隊,去攻打盟軍。後來,董卓的一個心腹跟董卓說:“鄭泰是一個有謀略的人,他結交了很多豪傑,您把軍隊都交給了他,萬一他帶着部隊,投奔了聯軍,那可慘了。”一句話驚醒夢中人,董卓停止了自己的腦缺氧狀態。他立刻從鄭泰手裏收回軍權。不過,還是讓鄭泰作爲議郎,繼續在中央做參謀。

據記載,後來鄭泰和荀攸謀劃了刺殺董卓的事情,未成,逃出了京城洛陽。可惜,英年早逝。跟鮑信一樣,享年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