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岩倉使節團對日本的影響 岩倉使節團出訪歐美

岩倉使節團對日本的影響 岩倉使節團出訪歐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岩倉使節團是1871年12月23日至1873年9月13日期間,由日本政府派遣到美國及歐洲諸國訪察的使節團。

簡介

使節團於明治4年(1871年)11月12日(舊曆)從橫濱港登上海輪,東渡太平洋,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登陸。此後,他們橫跨美國大陸,訪問了美國首都華盛頓市。使節團在美國累計停留長達8個月左右。

結束對美國的訪問後,使節團渡過大西洋,訪問了歐洲諸國。他們先後訪問遊歷了英國(4個月)、法國(2個月)、比利時、荷蘭、德國(3周)、俄國(2周)、丹麥、瑞典、意大利、奧地利(參觀了當時的維也納萬國博覽會)、瑞士等十二國。歸國途中,他們從地中海穿過蘇伊士運河,並經紅海,拜訪了沿途多個歐洲殖民地和亞洲城市(斯里蘭卡、新加坡、中國),但停留時間都比較短。

使團回到日本的時間比原定計劃大大推遲,歷經1年10個月後,才於明治6年(1873年)9月13日回到了出發地的橫濱港。當時,留守政府內關於出征朝鮮問題發生了徵韓論論戰,而在使節團回國後便發生了明治六年政變。

岩倉使節團對日本的影響 岩倉使節團出訪歐美

本來根據大隈重信的計劃,日本政府僅打算派遣小規模的使節團,但最後出於政治方面的考慮,使節團規模逐步擴大。政府的多位高官作爲使節團成員長期在國外訪問,這一做法在當時也非常罕見,但使節團與西方文明及思想的密切接觸給政府首腦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因此此次使節團的周遊列國得到了後世高度的評價。其中的留學生也在回國後活躍在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各個領域,對日本的文明開化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但另一方面,使節團企圖越權修改條約導致的與留守政府的摩擦、訪問時間的大幅延長、木戶與大久保之間的衝突等政治問題,也使得此次使節團遭到了一定的非議。

訪問期間,使節團大多數成員都剪髮並着洋裝,但巖倉保留了日式髮型和和服的裝扮。他的形象也刊載於美國報紙的插圖上。訪問之初,巖倉頗以日本傳統文化爲傲,但不久留學美國的兒子巖倉具定勸說他“不要以未開化的形象使國家受辱”,巖倉正使遂被說服,在芝加哥決定改爲西式髮型,此後不久也改穿洋裝。

 使節團的目的

對簽訂了條約的諸國進行友好訪問,向對方元首遞交國書

爲了修改江戶時代後期與西方諸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史稱條約改正)而進行預備性的談判

 調查西洋文明

使節團最主要的目的是與各國增進友誼親善以及考察歐美諸強的文化國情等,同時也帶着在訪問時試探各國對修改條約的態度這一使命。明治政府從明治初年開始,就一直試圖修改舊幕府與各國之間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加上1872年7月1日(明治5年6月26日)也是與歐美十五國訂立的修好條約的續簽日期,各國同意在提前一年通知的情況下可以修改條約。明治政府企圖利用這一絕好的機會修改或廢除不平等條約。

 歷史意義

在1871年12月到1873年9月的一年九個月期間,來自明治政府工、農、礦、金融、文教、軍事、治安部門的數十名官員乘坐輪船和火車,考察了15個歐美國家。岩倉使節團離開日本的時候,日本基本上仍是一個封閉的國家,日本人對世界所知甚少。但是,這羣官員考察了各國的工廠、礦山、博物館、公園、股票交易所、鐵路、農場和造船廠,令他們認識到,當時的日本不但需要引進新技術,更要引進新的組織和思維方式,唯有如此,方能將日本改造爲現代國家。此次出訪,不僅讓使節團成員意識到日本與先進國家相比落後很多,也對如何進行變革形成了共識。使節團成員們不因所見所聞而沮喪,反而在回國後充滿幹勁,並迫不及待向海外派出更多的使節團進行更細微的考察。

使節團成員

使節46名、隨員18名、留學生43名。使節主要以薩摩長洲的官僚爲主,而書記官等也從舊幕府官員中選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