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漢代"酷吏"敢捋虎鬚 攔皇家馬車殺死公主其家

漢代"酷吏"敢捋虎鬚 攔皇家馬車殺死公主其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代"酷吏"敢捋虎鬚 攔皇家馬車殺死公主其家

西漢初年,西漢政府倡導“無爲而治”,豪強地主勢力迅速膨脹,有的居然橫行地方,蔑視官府,不守國法。如濟南郡的瞷氏家族,仗着宗族戶多人衆,稱霸地方,屢與官府作難。地方官循於常法,“莫能制”,於是漢景帝拜郅都爲濟南郡太守。郅都針對不法豪強目無國法、肆行無忌的特點,採取了以暴制暴的手段。到任即捕殺瞷氏首惡,推行嚴法,開西漢以嚴厲手段打擊豪強之先河。瞷氏首惡被誅,“餘皆股慄”,不敢再與官府對抗。他在任一年多,“郡中不拾遺”。郅都雷厲風行地打擊濟南豪強,影響極大,周圍十幾郡太守對他衷心敬服,視他如上司。

前150年,郅都晉升爲中尉,掌管京師治安,親領北軍。他執法不阿,從不趨炎附勢,也不看權臣臉色行事。丞相周亞夫官高傲慢,而郅都見到他只是作揖,並不跪拜。當時統治者一意恢復國家的經濟實力,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因而人民受的剝削較輕,安居樂業,極少有百姓觸犯法律之事,犯法者多爲皇親國戚、功臣列侯。郅都行法不避權貴,凡犯法違禁者,不論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懲之。列侯宗室對郅都是又恨又怕,見他皆側目而視,背後稱他爲“蒼鷹”,喻指他執法異常兇猛。

郅都爲人勇敢,有氣力,公正廉潔,不翻開私人求情的信。送禮,他不接受,私人的請託他不聽。他常常自己說:“已經背離父母而來當官,我就應當在官位上奉公盡職,保持節操而死,不能顧念妻子兒女”。

讀史可知,正史中專爲“酷吏”作傳始於漢代的司馬遷,他區分官員爲兩類,“酷吏”和“循吏”,後者大概是指恪守禮法、循規蹈矩,能爲官員模範的。

漢朝時的酷吏大致有三個特點,一是比較廉潔。據司馬遷所記,堪稱有史以來酷吏第一人的郅都十分就很“公廉”,熟人的饋贈不受,親戚的請託拒絕。《後漢書》記載酷吏董宣死的時候,“唯見布被覆屍,妻子對哭,有大麥數斛、敝車一乘”。二是喜用重典不畏豪強,對不服從法律的人,特別是豪門貴族,敢於痛下辣手。郅都執法嚴酷,甚至連列侯宗室都畏之如虎,稱其爲“蒼鷹”。董宣更厲害,皇帝妹妹的家奴殺人受其庇護,董宣硬是在路上攔住了公主的車,將兇手格殺了,公主投訴,皇帝要董宣道個歉算了,董宣寧死不從。漢時酷吏的第三個特點是幾乎都沒落得個好下場,郅都是得罪了藩王,太后硬要皇帝斬了他;有“虎冠之吏”之稱的王溫舒更慘,因人告發,被誅滅五族。

檢討前、後漢時酷吏司法、行政的得失,殺人太多太濫肯定無法讓人原諒和同情,但其操守廉潔和不畏權勢之精神,畢竟還是值得人們尊重的,司馬遷、班固等人當年爲彼輩作傳也有所肯定。

漢以後,“酷吏”這一名目開始從正史上消失。這不奇怪,像漢時的酷吏那樣,幾乎把所有的人都得罪光了,而且自己還往往沒有好下場,願做這種傻事的官員當然是越來越少,原初意義上的“酷吏”已經沒有了。不過,另一型“酷吏”卻應運而生,他們也苛酷無情,但這種“酷”只施之於平民百姓和弱勢羣體,至於對上,且不說笑傲王侯搏擊豪強,就是對他的同僚,只要在一個利益集團內,他辦起事來也會方方面面都妥爲照顧,乃至徇私枉法也在所不惜。魯迅所說的“對強者是羊對弱者是狼”,正好是其活畫像。在這種新型“酷吏”治下的司法,必然是勢利至極的司法,他們用最冷酷最不講人情的苛刻條款壓得老百姓沒法說理,還美其名曰“秉公辦事”,而對上面的“場面上的人”,他們就會無限寬縱,法律的底線就這樣被其一次次突破,而最終成爲一紙空文。

如果說漢代“酷吏”敢捋虎鬚的精神猶能讓人產生幾分敬意的話,那麼面對漢以後的這種新型“酷吏”,人們就只剩下了恐懼和憎惡。清末著名小說《老殘遊記》就突出描寫了這樣一位酷吏“玉大人”,在其治下老百姓堪稱動輒得咎,爲了對付他心目中的“刁民”,他還特別發明了一種叫做“站籠”的酷刑,就是把犯人放在特製的木籠裏,頂有圓孔,以束犯人頸部,而其雙腳卻是懸空的,這樣站上一夜往往斃命。這位“玉大人”的真實原型即山東曹州知府毓賢,他上任不到一年,受“站籠”之刑而死的多達兩千餘人,其中多數都是安分守己的百姓。而就是毓賢這樣的人,在同僚中居然還有清官的聲譽,難怪曹州百姓憤慨地說:與其要這樣的清官,還不如在一個貪官手下討生活呢!

探討“酷吏”變遷的歷史,我們自不必感嘆“哪怕酷吏也是越古的好”,這種感嘆復古意味太濃,也缺乏歷史的眼光。相反,任何一種酷吏都是我們要拒斥的,這纔是今天的我們應該大聲說出來的。歷史的舊賬簿早就翻過去了。我們欣幸,這是一個公民意識覺醒的時代,這樣的時代應當是“酷吏”終結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