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白居易爲何沒能收穫一段圓滿的感情?他是否癡情?

白居易爲何沒能收穫一段圓滿的感情?他是否癡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白居易嗎?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作爲唐朝三大詩人之一貴爲“詩王”的白居易,也和大多數男人一樣,有着一個戀戀不忘卻沒能在一起的初戀,也有一個磕磕絆絆卻能陪伴到老的妻子。爲什麼這位能寫出如此多浪漫愛情佳作的風流才子卻沒能有一段圓滿的感情呢?白居易在感情中到底是情比金堅的癡男還是始亂終棄的渣男呢?

白居易於唐代宗大曆七年(公元772年)出生於一個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爲官。白居易出生不久,家鄉發生戰亂。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當時爲徐州彭城縣令,因說服徐州刺史李洧脫離叛藩歸順中央有功,由彭城縣令升任徐州別駕,爲躲避徐州戰亂,白季庚將家安在轄境內稍安定的符離縣。白居易得以在符離度過了童年時光。也是在這裏遇到了他純真美好的初戀湘靈。

白居易爲何沒能收穫一段圓滿的感情?他是否癡情?

白居易11歲時就和比他小4歲的鄰家小女孩湘靈相識,可謂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湘靈是一個活潑可愛又能歌善舞的小美女,關於她的容貌,白居易在《鄰女》裏是這樣描述的:“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雖然詩歌慣用這種誇張比喻的手法,由此也能看出湘靈的出塵氣質。湘靈15歲時,就已經亭亭玉立,情竇初開的她與19歲風度翩翩的少年白居易互生情愫,墜入愛河。

按照古代成親比較早的習俗,他們這個年齡應該可以順理成章有情人終成眷屬了。但是很可惜沒有。因爲白居易母親以封建門第觀念橫加干涉。從這個時候開始一直到白居易32歲在長安作了校書郎,需將家遷至長安,這也是白居易最後一次向母親提出允許他和湘靈結婚,但門戶大於一切封建觀念極重的母親,毫不猶豫地再次拒絕了他的要求,他們的婚姻無望了,從此天各一方。

白居易從19歲到32歲,這麼多年,爲什麼和湘靈就是有情人難成眷屬呢?造成這個結局的固然白居易的母親佔了很大的責任,但是白居易自己呢?明知拗不過母親的固執,但還是藕斷絲連,多次給湘靈希望,重燃舊情,導致一個15歲的妙齡女子蹉跎到了28歲。既然知道自己母親的執拗,而自己這麼多年也反抗不了母親,爲什麼不早點斷的乾淨,各自安好呢?居然奉行了“拖”字訣,不管是對母親,還是對湘靈,都沒能做到果決。

這裏需要說說白居易的家庭。白家雖說是仕宦之家,但是也是一個“世敦儒業”的世代小官僚家庭。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很晚才結婚,結婚時已經41歲了,而他的夫人陳氏卻只有十五歲。白季庚也是明經出身做過縣尉、縣令和州別駕等地方官,一生時光都消磨在庸俗的地方官場上。白居易的外祖父陳潤,雖有才華,但一生很不得志。儘管他的詩寫得不錯,卻只能做縣尉之類的小地方官,最後死在了縣尉的任上。

白居易爲何沒能收穫一段圓滿的感情?他是否癡情? 第2張

從這裏可以看出,可能白母骨子裏就受他父親與丈夫的影響,很希望白居易能光耀門楣,跳出這個小官僚的圈子,她肯定是不希望白居易娶一個平民女子的。這種深入骨子裏的封建觀念不是那麼容易撼動的。古代女子到了28歲還沒出嫁是不可想象的事,難道白母就不知道湘靈是因爲他兒子而錯過花期的嗎?說到底,因爲深入白母骨子裏的封建門第觀念可能還夾雜着希望白居易振興家門的想法使白母不可能妥協。

在這期間,白居易抗爭不過母親,卻寫了很多首情詩來表達對湘靈的刻骨相思。《寄湘靈》、《寒閨夜》、《長相思》、《冬至夜懷湘靈》、《感秋寄遠》和《寄遠》等。包括後來的千古絕唱《長恨歌》裏也映射着他們這段感情。從這些詩篇裏都能夠讀到白居易對湘靈的款款深情。

既然那麼深愛,爲什麼不劇烈抗爭呢?既然不敢劇烈抗戰,爲什麼不趁早放手呢?其實,白居易從小在這種家庭氛圍里耳濡目染,不管外表看起來多麼的與衆不同,骨子裏卻被各種封建道德禮制禁錮的牢牢的,這種複雜的性格悲劇,就決定了他不敢爲了自己的愛情公然違背母親和孝道,而湘靈又是他這麼多年來一個最美好的夢,他也不願意醒來。所以,他就龜縮在自己的世界裏,對母親和湘靈都不敢更進一步。

白居易既不敢反抗母親,又不想放棄自己的愛情,就以沉默不娶來對抗,直抗到37歲,最後卻也抗不住母親和族人、親友的苦勸。最後,白居易和楊氏小姐結成夫婦。楊氏是高官楊汝士之妹;夫妻情如何?從寥寥的幾首贈內詩中可知。新婚詩洋洋30句,多嘮嘮叨叨的說教,一句“君雖不讀書”描述楊氏;爾後的《贈內》詩有“莫對明月思往事,損君顏色減君年”,更有甚者,題爲《贈內》竟曰“三聲猿後垂鄉淚”白居易詩裏的故鄉均指的是宿州符離,白居易在楊氏面前已毫不掩飾對湘靈的相思了。

白居易和楊氏這段婚姻,從一開始就不是他所期待的,所以婚後的白居易該怎樣還是怎樣,沒有因爲這段婚姻做出任何改變。期間,白居易和楊氏一直鬧着彆扭,這不是臆測,他的詩中都有反映:“妻兒不問唯耽酒,冠蓋皆慵只抱琴。”白居易還特別明確的指責楊氏:”小樹山榴近砌栽,半含紅萼帶花來。爭知司馬伕人妒,移到庭前便不開。” 他說自己的妻子心眼小,不好相處,連種個花草都容不得。

當白居易調升,楊氏得授邑號時,他對楊氏的鄙夷與斥責已溢於言表。他說:“吾轉官階常有愧,君加邑號有何功?……倚得身名便慵墮,日高猶睡綠窗中!”《妻初授邑號告身》楊氏讀之作何感想?

白居易爲何沒能收穫一段圓滿的感情?他是否癡情? 第3張

白居易以往的刻薄尖酸,多是對黑暗政治和社會現實的喻諷,目的也是在爲民發聲,而這幾句詩卻對自己的妻子極盡諷刺。從他與楊氏這段婚姻中,也能看出白居易對封建世俗禮教的妥協與其矛盾複雜的性格。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蒙冤被貶做江州司馬途中,和楊氏一起遇見了正在漂泊的湘靈父女,白居易寫下了題爲《逢舊》的詩。這時白居易已經44歲,湘靈也40歲了但未結婚。一對情緣未了的舊情人抱頭痛哭一場就沒有後續動作了。

照理說,這次白母已去世,再也沒有阻止他們在一起的人了,應該有情人能終成眷屬了,爲什麼白居易還不娶湘靈呢?這確實也是一個謎。可能湘靈已經成爲了白居易年少時得不到的一個美好的夢,到了現在反而不想打破這個夢吧。

一直到白居易53歲的時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滿回洛京途中,看到變換的舊村鄰而湘靈已不知去向的時候,這段長達35年之久的戀愛悲劇才劃上了句號。

經歷了感情的波折,婚姻的磨合,仕途的起起伏伏,白居易和楊氏磕磕碰碰的生活也相攜到老了。時光飛逝,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身邊只剩下攜手最久最長的老伴。從他老年寫的《自詠老身示諸家屬》來看,也意識到了陪伴自己一生與之白頭偕老的是自己的妻子,兒孫滿堂,平淡日子也是福。對自己的家庭生活及人生感悟做了一個總結。說到底,白居易在感情上也就是一個普通男人,在他的身上折射着很多男人感情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