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阿維尼翁教廷歷史 阿維尼翁教廷歷史百科

阿維尼翁教廷歷史 阿維尼翁教廷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阿維尼翁教廷外文名Avignon Papacy、Babylonian Captivity,又稱之爲“巴比倫之囚”。1309年到1378年,當時宗教迫於政治,駐在阿維尼翁,史稱阿維尼翁教廷。

簡介

阿維尼翁教廷時期(1309年-1378年),又稱阿維尼翁之囚,是指聖座遷移到法國阿維尼翁(當時阿維尼翁是教宗領地)的一段時期,期間七任教宗和大部分樞機均爲法國人。它又被稱爲巴比倫的被擄期,引用以色列人於前598年及前587年被巴比倫人征服的典故。這個時期從教宗克萊孟五世開始,歷時69年,最後由教宗額我略十一世主動將聖座遷回梵蒂岡,結束了阿維尼翁教廷時代,但他逝世後一年發生了天主教會的阿維尼翁分裂事件。

過程

政教衝突

法國國王腓力四世一直與教宗波尼法爵八世爭奪統治權及教會財產。波尼法爵八世於1296年發佈的《A holy duarul》削去了世俗君主對神職人員的權力,成爲兩者的導火線。1303年,法軍攻入了波尼法爵八世的住所,教宗被羈押三日後獲釋,不久激憤而死。1305年,在腓力四世的壓力下,原本爲法國律師的波爾多總教區總主教當選爲教宗克萊孟五世,並於1309年3月9日從羅馬梵蒂岡遷到法國阿維尼翁,在道明會的修道院里居住,並於1312年解散聖殿騎士團。自此以後,教宗成爲法國國王的人質近70年,史稱“阿維尼翁之囚”。

重返羅馬

隨時間推移,基於巨大的輿論壓力,阿維尼翁的教宗爲了正統,不得不應允將聖座遷回羅馬。教宗烏爾巴諾五世於1367年首先作了努力嘗試,可惜最終失敗。1377年1月27日,教宗額我略十一世成功將聖座遷回羅馬,阿維尼翁教廷時期結束。天主教會將促使額我略十一世把聖座遷回羅馬歸功於道明第三會的成員及重要女傳教士加大利納,認爲是由於加大利納的鼓舞因而導致額我略十一世決定遷回原駐地。加大利納在大分裂初期也作爲教宗烏爾巴諾六世的支持者,併成爲其中的調解者。

阿維尼翁教廷歷史 阿維尼翁教廷歷史百科

  阿維尼翁教廷

後續發展

大分裂

教宗額我略十一世在聖座遷回羅馬後一年就去世了,災難隨之降臨。雖然意大利籍的教宗烏爾巴諾六世在他死後接任教宗,但由法國籍樞機佔多數的13名樞機卻自行重選出法國籍的克萊孟七世在阿維尼翁宣告爲教宗,這導致了從1378年到1417年的長期大分裂。最後是藉由選出雙方共識的教宗瑪爾定五世擔任教宗結束這分裂期。

克萊孟時期

阿維尼翁教廷結束後,法國籍的樞機團先後自行推選出出現兩位對立教宗以對立教宗烏爾巴諾六世,而這兩位稱爲克萊孟時期教宗:

克萊孟七世(1378至1394年在位)(注:這位不是指之後的1523至1534年間擔任教宗的克萊孟七世)

本篤十三世(1394至1423年間在位,但於1403年離開阿維尼翁)

阿維尼翁教宗

阿維尼翁教廷共經歷七任教宗,這七任皆屬法國籍:

克萊孟五世(1305年至1314年在位)

若望二十二世(1316年至1334年在位)

本篤十二世(1334年至1342年在位)

克萊孟六世(1342年至1352年在位)

意諾增爵六世(1352年至1362年在位)

烏爾巴諾五世(1362年至1370年在位)

額我略十一世(1370年至1378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