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布宜諾斯艾利斯安全嗎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布宜諾斯艾利斯安全嗎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布宜諾斯艾利斯,外文名Buenos Aires,別名南美洲巴黎,布市,是阿根廷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地點在位於拉普拉塔河南岸、南美洲東南岸、對岸爲烏拉圭(東方)。

名字由來

布宜諾斯艾利斯名字的起源頗有爭議,西班牙探險家佩卓·門多薩(Pedro de Mendoza)爲了紀念聖母瑪麗亞(爲美洲大多數的西班牙探險家故鄉安達盧西亞和地中海國家水手守護聖人)將這座空氣清新的城市稱爲布宜艾利的聖母瑪利亞( Santa María del Buen Aire ,“布宜艾利”在當地語言中是“空氣清新”的音譯)。

在1324年和1326年之間,當時西班牙阿拉貢王國疆域拓展至撒丁島和南意大利,西班牙人包圍了撒丁島首府卡利亞里;並在一座小山上建造了房屋和一座教堂,因爲這裏的空氣較爲清爽。

傳說在1370年一場強勁的風暴過後,人們在海邊發現了一尊木質的聖母瑪麗亞雕像。這個雕像後來存放在修道院,西班牙水手(特別是安達魯西亞人)尊崇它,並經常祈求它保佑他們航海時可以風平浪靜,遠離災難。

歷史

第一次移民潮

布宜諾斯艾利斯安全嗎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胡安·德·加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締造者。

布宜諾斯艾利斯安全嗎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第2張

  1854年頒佈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憲法的景象,1820至1880年間布布宜諾斯艾利斯近乎於獨立國家.

1516年以西班牙名義探險的水手Juan Díaz de Solís,是第一個到達拉普拉塔河的歐洲人,因其在現今烏拉圭受襲身亡而終止。

1532年2月2日,Pedro de Mendoza率領的西班牙遠征隊用“Ciudad de Nuestra Señora Santa María del Buen Ayre”(譯爲“聖母瑪利亞和順風之城”)首次命名 布宜諾斯艾利斯 ,該城座落於現今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的南部。

1541年因爲常年遭受土著攻擊,歐洲定居者不得不放棄該城移居他地。

第二次移民潮

1580年,胡安·德·加雷從今巴拉圭首都阿鬆森順流而下到達,開始了第二次至今的定居。雖然重建時是城市以“三位一體”爲城名,其港命以布宜諾斯艾利斯,今以港名通稱。

殖民時期

布宜諾斯艾利斯早期發跡於貿易,17至18世紀大多數年間,西班牙殖民者強制要求所有與歐洲貿易必須通過祕魯利馬,便於其徵收稅利;該計劃嚴重損害布宜諾斯艾利斯貿易商的利益,也導致了當地的走私業盛行,同時不可避免培育了對西班牙殖民當局的仇怨。

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有鑑於此,於18世紀晚期做出來意味深長的決定:終止該貿易政策並宣佈布宜諾斯艾利斯爲港口;葡萄牙港口波爾圖遭英軍佔領也加速了對通過大西洋航路的貿易需求。然而國王安撫修正的行動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一部分精通法國大革命理論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民對脫離西班牙的獨立活動越發渴望。

在英軍入侵拉普拉達地區的行動中,兩次英軍攻擊布宜諾斯艾利斯均由當地民兵擊退;最終當地西班牙裔市民趁西班牙忙於半島戰爭和一週的和平示威後於1810年5月25日,驅逐西班牙總督並建立臨時政府。現今5月25日爲阿根廷國慶日(五月革命日),正式從西班牙獨立是在1816年。

歷史上布宜諾斯艾利斯是阿根廷崇尚自由和自由貿易理念的首善之區,特別是與宣揚保守天主教方法治國的西北地方相比而言。19世紀阿根廷關於集權者和聯邦者爆發的衝突大多數源於以上分歧。五月二十五革命後,一羣軍人特使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各省爭取支持,大多數使團流於暴力衝突,該事件也加劇了首都和地方的關係緊張。

19世紀中布宜諾斯艾利斯遭到2次海軍封鎖:1838至1840年遭法國包圍;1845至1848年遭英法聯合遠征軍封鎖;兩次妄圖使布市屈服的包圍均以失敗告終,外國強權也放棄了其要求。

19世紀以後

19世紀絕大多數時期,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政治地位仍是敏感議題。雖然其已爲阿根廷首都,1853至1860年爲脫離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首府,但是該議題仍不斷引發戰爭直到1880年阿根廷聯邦政府最終宣佈其歸聯邦直轄併爲聯邦政府組成部分,市長由阿根廷總統任命。

除了潘帕斯草原賦予的財富外,19世紀下半葉的鐵路建設也便利了市內工廠的原材料運輸,增強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經濟實力。作爲新興的多元文化城市,布宜諾斯艾利斯也與歐洲強國的首都相比高低,哥倫布劇院躋身世界頂尖歌劇院。1880年至1940年城市修建了其主要大道,南美當時的最高建築和首條地鐵系統。

1920年代,布宜諾斯艾利斯是歐洲,阿根廷其他地區和周邊國家移民者趨之若鶩的目的地。由於受經濟危機影響,大批農場主和農民移遷到都會區外圍,造就了第一批貧民窟,加劇了社會矛盾和阿根廷作爲富裕之地的形象形成反差。1914至1935年,該市人口由一百五十萬人猛增至三百五十萬人。與歐洲移民者所秉持的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所不同,遭剝奪了政治參與的當地新定居者擁有基本社會保障,之後發展爲庇隆主義。

布宜諾斯艾利斯安全嗎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第3張

  科連特斯大道。1945至1980年第二次建設繁榮期,重塑商業區和大多數街區

布宜諾斯艾利斯是庇隆主義發展的搖籃:於1945年10月17日近於神話般在五月廣場爆發的示威活動,大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工人階級從那時起是庇隆的堅定支持者,五月廣場也成爲許多阿根廷政治事件爆發地和示威地。1955年6月16日,五月廣場爆炸的海軍炸彈碎片導致364平民喪生(見五月廣場炸彈事件),該事件爲布宜諾斯艾利斯唯一一次遭受來自空中襲擊,也導致了三個月後軍人推翻庇隆政府(見阿根廷自由革命)。

70年代,一系列左翼革命運動(人民革命軍E.R.P.,F.A.R.)和由在胡安·庇隆死後成爲於1974年阿根廷總統伊莎貝爾·庇隆所支持的右翼團體阿根廷 反共 聯盟(Argentine Anticommunist Alliance,簡稱3A)間的衝突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不斷爆發。

由豪爾赫·拉斐爾·魏地拉領導的1976年政變,使該衝突升級爲“骯髒之戰”,約三萬人死於軍政府統治期間;由受害者母親發動的靜默遊行成爲了那一時期阿根廷有名的受難意象。

獨裁統治導致瞭解決城市交通堵塞的高速公路計劃擱置,雖然該計劃設計穿越居民區,當時只有預訂的7條中的三條動工,其中的兩條沒有安裝隔音設施和設計沿途景觀,僅僅簡單的跨越既有高速路穿越街區;除了高效的建設和實際效能外,高速路的伴生問題至今依然困擾着有關街區的居民。

教皇保羅二世曾於1982年,因福克蘭戰爭的爆發並於1987年二度訪問該市。1992年3月17日,發生了29死、242傷的以色列使館爆炸案和1994年,拆除多棟猶太組織的大樓致死85人事件。依據1993年一項協議,阿根廷憲法修改後賦予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自治權,並終止總統任命市長的權利;1996年6月30日,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民選出了首任民選市長。

政府和政治

布宜諾斯艾利斯安全嗎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第4張

  市立法會.

政府架構

市政管理由四年一次直選的市長擔當,副市長主持超過六百人的市議會。市議員任期四年,每兩年改選半數,採用D'Hondt法統計;立法部門由最高法院、治安官會議、內務部和地方法院組成。

立法方面市自治權小於省,國家法官依據習慣法削弱了市級法官權利,並且國家執法機關掌管該市警政系統。 2007年起,開始推行新的分權計劃,成立了由委員會選舉的7人公社組織。

國民代表

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在阿根廷參議院佔三席,另選舉產生25人出席阿根廷下議院。

人口特徵

布宜諾斯艾利斯安全嗎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第5張

  布宜諾斯艾利斯各社區居民情況

布宜諾斯艾利斯安全嗎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第6張

  1740年起人口增長.

布宜諾斯艾利斯安全嗎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第7張

  市區北部的景象.

人口普查

據2001年人口普查顯示,布宜諾斯艾利斯都會區含市區和31區共計12,129,819位居民,佔全阿根廷人口三分之一。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千米13,680人,其中郊區只有2400人;種族由88.9%白人,7%土著,2.1%亞裔,2%黑人組成。

因低出生率和郊區的低移民數,布宜諾斯艾利斯人口1947年起長期穩定在三百萬人左右;同期附近區人口猛增5倍達到約900萬人。

據該數據顯示,人口中17%小於15歲、22%大於60歲,該市年齡分佈大體和歐洲社會相似,總體較全阿根廷人口年齡分佈稍大。

三分之二的市民居住在公寓中,百分之三十市民生活於單親家庭,百分之四居住於危房中。2007年數據顯示貧困率爲8.4%,城市化率爲20.6%

2001年時布宜諾斯艾利斯勞動力大多數從事服務業,其中社會服務爲25%,商業和旅遊業爲20%,商業和金融業17%,市政僱員爲6%,製造業佔10%。

行政區

布宜諾斯艾利斯分爲48個行政區,依舊有天主教教區劃分,從1940年代起歷經調整,現計劃改爲15個公社。

血統

大多數市民有歐洲血統,其中西班牙和意大利後裔相當普遍。其他歐洲血統包括德國、愛爾蘭、葡萄牙、法國、克羅地亞、英格蘭、威爾士;1990年代興起一波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移民潮。少數族羣爲西班牙和當地土著的後裔,人數自西班牙殖民時期開始增加;20世紀初期敘利亞和亞美尼亞裔族羣在商業和市政中發揮顯著影響。

猶太人族羣約爲二十五萬人爲南美最多;多爲北歐和東歐的德系猶太人後裔。

日本人爲首批移民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亞裔族羣,主要來自沖繩;傳統上日裔阿根廷人主要爲花農,獨佔乾洗業,其後裔職業拓展至所有民生領域;1970年代起,中國人和韓國人成爲移民潮的主流,韓國人多從事超商。

地理

氣候

經濟

布宜諾斯艾利斯不僅是阿根廷的政治中心,也是經濟、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全市擁有八萬多家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佔全國的三分之二,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該市的埃塞薩國際機場設備先進,海運航線可達五大洲。全國出口貨物的38%、進口貨物的59%在布港裝卸。有9條鐵路通往全國各地,市內有6條地鐵。

農業

當地名人

伊娜絲·艾芙隆(Inés Efron)

瑞卡多·達倫(Ricardo Darín)

盧奎西亞·馬特爾(Lucrecia Martel)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教宗方濟(2013年上任)

迪亞高·馬勒當拿(Diego Maradona)

教育

旅遊景點

科隆大劇院

五月廣場

阿根廷湖

巴拉那河

貴族公墓

國會廣場

玫瑰園

首都大教堂

莫雷諾冰川

馬德普拉塔

納韋爾瓦皮湖國家公園

博卡區

布宜諾斯艾利斯安全嗎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第8張

  布宜諾斯艾利斯博卡區

交通

機場

參見:埃塞薩皮斯塔里尼部長國際機場

地鐵

參見:布宜諾斯艾利斯地鐵

文化

政治

2007年6月24日市長選舉,毛裏西奧·馬克裏當選。

體育

當地的足球也相當有名,擁有曾經是馬拉多納主隊的博卡青年,以及河牀等著名的足球隊。

事件

2009年維基媒體年會在此舉行。

2011年4月23日-2012年4月23日,布宜諾斯艾利斯爲世界書都。

2018年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此舉行。

友好城市

布宜諾斯艾利斯安全嗎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第9張

  市議會

布宜諾斯艾利斯安全嗎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第10張

  卡薩宮

參考文獻

書籍

南美歡迎您,Bienvenidos! / 南美任您闖,Vamos!(I)星島出版社

座標: 34°36′36.00″S 58°22′11.99″W  /  34.6100000°S 58.3699972°W  / -34.6100000; -58.369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