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斯基泰人後裔 斯基泰人和雅利安人

斯基泰人後裔 斯基泰人和雅利安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斯基泰人,外文名Scythians,又譯作西古提人,塞種人,是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3世紀位於中亞和南俄草原上印歐語系東伊朗語族之遊牧民族,起源時間公元前8世紀。

簡介

斯基泰人(Scythians,希臘語Σκύθαι),是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3世紀位於中亞和南俄草原上印歐語系東伊朗語族之遊牧民族。又譯“西古提”人((Skutai)、西徐亞人或賽西亞人;古代波斯人稱之爲Saka(薩卡人),分爲戴尖帽塞人、飲豪麻汁塞人、海那邊的塞人;古代亞述人稱之爲Ashkuzai,古波斯和古印度人稱之爲Saka;古希臘人稱之爲Skuthoi或Sacae;中國《史記》、《漢書》中稱之爲“塞”或“塞種”、尖帽塞人或薩迦人。

從詞源學的角度看,Scythia這個名詞可能來源於原始印歐語的兩個動詞“射擊”或者“遊蕩”。所以斯基泰的原始意思是弓箭手或者遊蕩者,暗示了這個族羣的遊牧戰士屬性。

狹義的斯基泰人,主要是活動於黑海北岸的伊朗語系遊牧民族。他們和早期的波斯人有着較爲緊密的聯繫。但在現代的廣泛定義中,他們涵蓋了辛梅里安人、薩爾馬特人、馬薩格泰人在內的大量遊牧人羣。包括阿爾贊王族墓地裏的貴族,到新疆洋海古墓的墓主人,都可以算是廣義的帶有早期斯基泰文化的族羣。有人認爲,現在定居在阿富汗西南部的普什圖族Sakzai部落,就是斯基泰人的後裔;現在定居在俄羅斯的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格魯吉亞和已事實獨立的俄羅斯的衛星國南奧塞梯共和國的奧塞梯人,也是斯基泰人的後裔。

斯基泰人後裔 斯基泰人和雅利安人

  起源

斯基泰人,主要生活在東歐大草原,在頓河與多瑙河之間,黑海以北,此前一直居住在黑海-裏海以東草原和伏爾加河流域,不斷的遷徙中,其遷徙地從歐洲一直到內蒙古和鄂爾多斯沙漠,是史載最早之遊牧民族;善於養馬,他們與阿拉伯人、凱爾特人不斷接觸,吸取了多種文化包括希臘文化的特點,在征服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公元前7世紀曾對高加索、小亞細亞、亞美尼亞、米底以及亞述帝國大舉入侵。

波斯石壁上雕刻的尖帽塞種威脅西亞近七十年,其騎兵馳騁於卡帕多細亞到米底、高加索到敘利亞之間,尋找掠奪物;其後逐漸衰落,分爲衆多部落。廣義的斯基泰人還應包括滯留在中亞、西西伯利亞和阿爾泰地區的一些部落,其文化、藝術和生活方式與南俄和伊朗的斯基泰人極爲相同。

斯基泰人身材矮壯,藍眼隆鼻多須,在種族上與薩爾馬特人、塞種人和馬薩格泰人接近,語言、社會生活、文化傳統和宗教也大致類似,斯基泰人沒有文字。關於斯基泰人的文物出土自烏克蘭和南俄地區。

在斯基泰的精神世界裏,對於自己的起源也有不同說法。部分人聲稱自己的祖先塔爾吉塔歐斯,是宙斯和第聶伯河流女神的兒子。也有人說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與半蛇女神的後代斯庫賽斯。在他們的信仰中,會像其他印歐分支中的希臘、北歐人那樣崇拜雷電。因此,被稱爲帕伊歐斯的雷神在斯基泰文化中有特殊寓意。其他神祗還包括類似地母蓋亞的阿比斯,等同竈神赫提歐斯的塔比提。其特徵還體現出來自拜火教的女神阿娜希塔影響,暗示他們與波斯人在文化上的親緣關係。

社會經濟

斯基泰人後裔 斯基泰人和雅利安人 第2張

斯基泰黃金藝術斯基泰人的國家由四大部族組成、每部族又分爲若干區,各區的首領負責斷案、徵稅、向異族屬國索貢等。國王和各級首領的繼承都是世襲制。氏族部落是斯基泰人的社會基礎,戰時則是作戰單位,各部族每年春天大會於王廷。

戰時全民皆兵,分成三部分:主力由貴族首領的衛隊組成,其次是參過戰的部落民組成的部隊,其他老弱者組成輔助部隊。斯基泰人以多殺敵爲榮,有以敵人頭骨爲飲器的習慣。武器裝備有戰斧、矛、弓箭等。騎馬射箭是他們的特長,故有“馬上弓手”之稱。

斯基泰人多以遊牧爲主,飼養馬、牛、羊、狗。少部分從事漁獵。進入南俄後,還有一部分定居民。作爲統治核心的王族斯基泰人手下,有專門進行農業生產的農耕斯基泰人和阿拉佐涅斯部落。這是因爲純粹的遊牧經濟其實非常脆弱,爲了保證災年時部族的延續,一定量的粗放農作是必要的。東歐溼潤肥沃的土地宜農宜牧,保證了斯基泰人在這裏的多元化經濟運作。烏克蘭平原也從這個時代開始,就是歐洲地區的主要糧倉。

斯基泰人精於製造手工藝術品。整個歐亞草原的斯基泰藝術風格較爲一致,即通過鍛、鑄、鑲壓、刻等多種手法,用金、銀、銅等材料創造出生動的淺浮雕動物造型,其中最常見的有獅、虎、馴鹿、馬、麋、食肉鳥以及其他想象的動物,統稱爲“動物紋”或“野獸紋”,動物紋飾和狩獵紋飾是經濟模式在藝術領域的直觀反映。斯基泰藝術的另一特點是往往以帶鉤、柄、飾牌等裝飾在馬具、武器、衣着和器皿上,成爲財富的標誌。

數目龐大而且精美的黃金,是斯基泰人炫耀與儲存財富的常用手段。遊牧經濟圈所生產出來的馬匹、皮毛等產品,很容易超出本地人羣的消費能力,而極端天氣或者瘟疫等會導致這些財產大幅縮減。因此,草原社會需要尋找一種能安全便攜的保值物品,貴重且容易加工的黃金就是最優選擇。斯基泰人同黑海沿岸的希臘城邦、波斯以及中亞各族有貿易往來。公元前2世紀,克里米亞出現斯基泰最初的鑄幣。

宗教信仰

斯基泰人後裔 斯基泰人和雅利安人 第3張

西元3世紀烏克蘭咳峙的斯基泰王后面具斯基泰人初信自然神,但無廟宇之類建築。斯基泰人保有明顯母權社會痕跡,信奉的神靈中,最高貴的是母神塔別梯-赫斯提亞,主保護火種和牲畜。斯基泰人的宗教是原始印度伊朗宗教或者前瑣羅亞斯德教,崇拜伊朗族的熱神阿他和雅利安人的火神阿耆尼,是比瑣羅亞斯德教和印度教還要原始的信仰。後來影響了斯拉夫、突厥和奧塞梯的傳統。斯基泰人崇拜鹿,鹿是斯基泰藝術品的普遍形象,特別是陪葬品。斯基泰人相信速度快的動物能帶給死者靈魂速度,所以開始用馬殉葬,但是以馬殉葬可以追溯到銅器時代。斯基泰人的墓葬遍及阿爾泰至南俄草原的廣大地區。墓中陪葬物顯示當時社會貧富懸殊的現象。國王死後,要殺死50名衛士連同馬匹殉葬。貴族的墓制也極宏偉,除要求殉葬外,還埋入金、銀、銅器、陶器,一般成員的墓穴則簡陋不堪。希羅多德描述了斯基泰國王葬禮上的馬殉葬儀式。而鐵器時代的丘爾駻墓葬甚至有幾百匹馬被殉葬。突厥人作爲斯基泰文化的繼承者延續了殉馬陪葬的習慣。遷入南俄後,明顯受希臘影響,信仰天神宙斯、土地女神吉爾、日神阿波羅、海神波塞冬。斯基泰人始終沒有文字,但有不少斯基泰人名、地名、族名保留在碑銘和古典作家的著作中。

漢文記載

公元前八世紀中國出現了模仿斯基泰動物搏鬥圖案的玉器。大約俄國彼得大帝的前5-4世紀斯泰基黃金手辦在公元前7世紀或者更早,在當代的甘肅、青海兩省黃河以西,即河西走廊與湟水流域(古稱河西地區),和北方草原地帶,居住着許多遊牧民族,其中見諸古代典籍的就有允姓之戎、大夏、莎車、大月氏、匈奴、樓蘭等。這些當時北方的遊牧民族很早就活動在河西走廊、湟水流域和北方草原上,他們依靠強弓勁馬,在這一帶縱橫馳奔,經常與河東之地的定居人民發生衝突。至秦穆公時,爲了徹底解決來自河西地區遊牧民族的侵擾,用能人由余的智謀,在公元前623年,派兵攻打戎王,佔領了許多遊牧民族的地區。最終導致了這些被打敗的民族向北和西方遷徙。在這些民族中,就有允姓之戎、大夏、月氏、莎車等族,至公元前7世紀末,這些人開始出現於塞地,即伊犁河和楚河流域。《漢書·西域傳》稱之爲塞種,意爲塞族。塞種在我國古代佛經中作“釋種”。塞克在佛經中也有其它幾種譯名,如《雜阿含經》作“釋迦”,《正法念處經》作“賒迦”,《孔雀王經》作“鑠迦”,一作“爍迦”。當時塞種人已南下,在乾陀羅之西,約在今阿富汗斯坦首都喀布爾和坎大哈之間。

斯基泰人後裔 斯基泰人和雅利安人 第4張

大英博物館藏的中國玉器漢初,塞種人分佈在中亞錫爾河以北一帶,以伊犁河流域爲中心。《漢書·西域傳》中說:“昔匈奴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君大夏。自此塞王南君罽賓,塞種分散,往往爲數國。自疏勒以西北,休循、捐毒之屬,皆故塞種也。”這是追述的先秦、西漢的史實。休循與捐毒都是帕米爾山中的遊牧小國,距疏勒國不過數百里,到東漢未期都歸屬疏勒國。因此,塞人活動的地域是應包括疏勒在內的。烏孫國的東邊與匈奴人相連,西北面是康居人,西鄰大宛,南面是居住在城郭內的國家。這地方原本有塞人居住。大月氏人向西方遷移時,打敗了塞王。塞王向南過懸度,進入了克什米爾地區,大月氏便佔領了原塞王的轄地。後來烏孫王昆莫佔有了大月氏的領地。所以說烏孫的人民中有塞人和大月氏人。後來《漢書·張騫傳》載:“月氏已爲匈奴所破,西擊塞王。塞王南走遠徙,月氏居其他。”即公元前176年左右,大月氏西遷,擊敗塞人部族,大批塞人被迫從伊犁河谷南遷,其中有一支曾通過喀什西北的鐵列克山口,先後定居疏勒與于闐二綠洲。本世紀以來,在喀什地區的巴楚縣與和田地區,都發現過古代塞語文獻,說明西漢以後,疏勒綠洲曾是古代塞人活動的重要地帶。塞人南遷之際,已進入有階級社會,有過相當發達的古代文明,這對他們後來定居的西域古疏勒國的經濟文化的發展,無疑產生過巨大影響。有人甚至推斷,“疏勒”這一地名,就是塞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