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都遇到了哪些危機?

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都遇到了哪些危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都遇到了哪些危機?其實周遊列國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舒服,不像現在的旅遊,一直到68歲,孔子才終於結束了顛沛流離的周遊列國之行,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前497年秋,魯國郊祭,未按慣例分祭肉,表示孔子被解聘。孔子去衛國(濮陽),開始了周遊列國之旅。

衛靈公給了跟魯國一樣高的俸祿,但並不參與國政,最讓難忍受的是衛大夫以陪護之名進行監視,孔子決定前往陳國,經衛國蒲邑(長垣縣)再到匡地(張寨鄉),被誤認爲是陽虎一行,早年陽虎曾率兵在此暴虐匡人,爲孔子駕車的顏刻當時也隨行,以致拘困五日。

獲釋後遇到顏回,孔子說“吾以汝爲死矣”,顏淵答“子在,回何敢死”。陳國去不成,只好折回衛國。衛靈公深知孔子出走之由,故讓國夫人南子召見,還跟夫人一道帶着孔子前後乘車招搖過市,昭示禮遇孔子。不料,孔子以此爲醜,離衛回魯,這已是前496年底前後了。

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都遇到了哪些危機?

前495年春,邾隱公來朝,魯定公接待,子貢大發觀感,五月定公卒,不幸言中,孔子說子貢“多言”。前494年,吳敗越於會稽,得“骨節專車”,遣使前來請教孔子。

孔子說,“禹致羣神於會稽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節專車”云云。孔子居魯一年多,歷定公卒、哀公立,沒被魯國執政的三桓聘用,下決心出國周遊。

前494年年中或下半年,孔子原訂去晉國。此前(前502年)季氏家臣陽虎結黨欲取代三桓,兵敗後逃亡,最後在晉國爲趙氏臣。孔子一行到黃河邊,聽說趙鞅殺賢,改道去衛國。此期間,衛國爲戰事所困,前497年春,齊衛“伐河內”(黃河河南段以北)以抵禦晉國,晉卿趙鞅憂慮邯鄲,欲遷衛所獻五百戶至晉陽(太原城南),趙午執行不力被殺,引發晉國六卿權鬥內亂。

宗周出面組成齊衛鄭等反晉聯盟,趙鞅先敗後勝,衛國緊鄰晉國常遭報復,故衛靈公“問陣”於孔子。孔子對“問陣”深感難堪,第二天就離開衛國,再走西線前往陳國。經過蒲邑,正碰上衛國“公叔氏以蒲叛”,讓孔子簽訂不去衛都的盟約才放行。

正好衛大夫遽伯玉派人相邀,子貢不由發問:“盟可負邪?”孔子說:“要[挾]盟也,神不聽。”一行又折回衛都,衛靈公自知“問陣”失禮,故親自“郊迎”。

此時衛靈公已老,“怠於政”,最憂王位接班人,前496年衛太子欲殺南子出逃,欲立幼子郢,近年私下交心屢被婉拒,故明言不能用孔子。

前493年四月衛靈公卒(十月葬),南子奉遺命立公子郢,被婉拒改立廢太子之子輒,即衛出公。六月,晉悄悄置衛太子蒯聵於戚地(濮陽城北),伺機護送奪位。

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都遇到了哪些危機? 第2張

孔子離開衛國,前往陳國。具體何時啓程?依司馬遷說在衛靈公卒之前。《史記》記孔子周遊列國時序較亂,只能參考。孔子住遽伯玉家,遽既是權臣,又是賢臣,還是好友,不可能不露一點跡象,故秋葬後去衛,亦可謂空穴來風。

前493年春或秋,孔子離開衛國,前往陳國。這次沒走西線,而走東線。首站曹國,沒人接待。第二站宋國,路途看到宋司馬桓魋造石槨墓穴歷時三年未完,發議論說靡費,桓魋聞說,“拔樹”相威脅。孔子說“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匆匆離宋。

第三站西行折向鄭國,大抵前兩次因匡、蒲之厄未能成行,而補其憾。鄭國未被接待,又與弟子走散,獨候於城東門,被鄭人奚落爲“喪家之狗”。前492年抵達陳國。五月,魯司鐸失火,殃及公宮及桓、僖之廟,“孔子在陳,聞火”。秋,季桓子病,囑康子“必召仲尼”;季康子繼位欲召,公之魚勸召冉求。孔子聞訊,生思歸之念,子貢誡冉求:“即用,以孔子爲招。”

前491年,孔子“自陳遷於蔡”,目的是會葉公。會葉公爲何在“蔡”,蔡國前494年被楚國逼迫離開新蔡,於前次年遷往下蔡(鳳台),陳國之南的上菜、新蔡已人去物非。葉公,即沈諸樑,羋姓,沈尹氏,名諸樑,字子高,字號葉公,葉公既是重臣,又是能臣,還是賢臣。

此時,楚國已勢不可擋,葉公等楚將忙着“謀北方”大事。蔡國仍是心病,下蔡自然是眼中釘。春,蔡侯想“如吳”求救,“公孫翩逐而射之”。至夏,楚已經攻克夷虎(壽縣東),隔淮水虎視下蔡。同時,把老蔡地遺民遷負函(信陽),打開東進中原通道;又把方城之外的散民遷入繒關(獨樹鎮),疏通西進中原通道。

楚國謀北方態勢可感,但方略未必讓外知。於是,孔子只能沿着上菜、新蔡,以及蔡移民地負函,直到葉公封地葉邑(葉縣),尋訪葉公。這就使得負函到葉邑的沿途,留下了許多孔子一行的遺址軼聞。孔子在何時何地與葉公相會,至今難考,但孔子行跡可考。

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都遇到了哪些危機? 第3張

前491年春,出陳國,過上菜、新蔡舊地,前往負函。子路問津,過溮河(羅山縣,溮河橫貫信陽流入淮水),1986年文物普查發現[明嘉靖]翰林何洛文所書“子路問津處”石碑。子路遇荷莜丈人(羅山縣)。

明萬曆十一年《羅山縣誌》載:“小石門在縣南80裏,子路宿於石門(澀港鄉南)”。一說,葉邑,《葉縣志·古蹟》載:“牛老陂在縣南十二里,即荷丈人止子路宿處,今尤潦是其地。”

《葉縣地名考》稱:“尤潦在城關鎮南6公里……因地勢低窪易澇,轉音爲'尤潦’。村西北有荷丈人墓,及'止子路宿處’石碑一通。”

前490年,“孔子自蔡如葉”。子路問津,過滍水(出自魯陽縣堯山,經葉邑城西),遇長沮、桀溺。酈道元《水經注·水注》載:“南陽葉(漢魏時葉屬南陽郡)有黃城山,是長沮、桀溺耦耕之所,有東流水,則子路問津處。”

《史記正義》注引《聖賢冢墓記》雲:“黃城山,即長沮、桀溺所耕處。下有東流水,則子路問津處也。”黃城山今名黃柏山。清同治《葉縣志·古蹟》載:“問津村在縣北十里黃柏山下,滍水之南,即沮、溺耦耕、子路問津處。”

葉邑折回,無需問津。至繒關或方城,遇楚狂接與。楚狂知孔子必原路返回,故在此等候。《屍子》載:“楚狂接輿耕於方城。”《續漢書·郡國志》:“南陽郡葉有長山曰方城。”《水經注·水注》:“楚狂接輿耕於方城,蓋於此也。”方城山,葉縣西南保安鎮花頭山一帶,臨荊襄北出葉汝古道。方城,或指南陽方城。

出方城過負函“返於蔡”,已是前489年。是年春,吳伐陳,楚昭王“乃救陳,師於城父”。“聞孔子在陳、蔡之間,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去陳蔡、昭王聘孔子,應當與葉公有聯繫。孔子一行經下蔡轄地,被蔡大夫“發徒役”圍於野,絕糧七日,孔子“使子貢至楚,楚昭王興師迎孔子”。

昭王欲“以書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勸阻。七月,楚昭王決心開戰,“卜戰,不吉;卜退,不吉”,“將戰,王有疾…卒於城父”。秋,衛出公召孔子。“於是,孔子自楚返乎衛。是歲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魯哀公六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