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曹仁能夠守住關羽將要奪取的樊城?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曹仁能夠守住關羽將要奪取的樊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關羽水淹七軍,離奪取樊城僅一步之遙,是什麼阻止他勝利的腳步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之戰是關羽人生中最輝煌的一戰。這一戰高潮迭起,讓人蕩氣迴腸。在這一戰中,關羽充分發揮了他的軍事能力,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在當時,只要關羽奪取樊城,就可以揮師北上,奪取更大的勝利。可是,曹仁率領的七千曹軍死守樊城,阻斷了關羽的勝利之路。這一戰,也被曹軍稱爲三大防禦戰之一。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曹仁能夠守住樊城呢?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曹仁能夠守住關羽將要奪取的樊城?

一、 曹仁指揮的樊城保衛戰。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率領荊州的主力三萬多人向襄樊發動了進攻。這時曹操在漢中慘敗,正在被迫撤軍的途中。由於曹操的身體重病纏身,曹軍主力的撤退十分緩慢。面對關羽的進攻,曹操派出于禁、龐德率領的七軍三萬人馬增援襄樊。

雙方在襄樊地區展開了激戰,一時間相持不下。曹仁爲了加強樊城的防守,將於禁的援軍安排在樊城以北十里的地方紮營,以取掎角之勢。但是于禁不知地利,將軍隊駐紮在了低窪之處。關羽利用當時秋雨連綿、漢水暴溢的時機,水淹七軍,用水軍全殲了于禁的七軍,並將俘虜送往江陵關押。

在隨後的戰役中,關羽和曹仁在樊城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當時樊城水深數丈,城牆沒有被水泡的地方不過數尺高。關羽派兵乘坐大船攻打樊城,一時間樊城危在旦夕。樊城的守將曹仁見勢不妙,想要棄城逃跑。這時曹仁手下的謀士滿寵勸止了他,讓他堅定信心,和大家一起死守樊城。

隨着水勢退去,曹操也趕回了關東。他將手中的主力派遣給徐晃,讓徐晃救援樊城。徐晃集中優勢兵力,採取機動靈活的戰術,挫敗了關羽的攻勢。再加上東吳出兵襲取了關羽的後方荊州,使得關羽被迫撤軍。曹仁因此取得了樊城保衛戰的勝利。這場勝利意義重大,被曹軍稱爲與合肥保衛戰、陳倉保衛戰並列的三大保衛戰之一。那麼,曹仁靠什麼手段,守住了危在旦夕的孤城呢?

二、 曹仁和他的部下英勇善戰,衆志成城。

三國時代將星璀璨,不但劉備手下有五虎上將獨擅勝場,也有曹操、孫權的部下各領風騷。在曹操的手下,曹仁是得到他信任的親族將領,擔負起獨當一面的職責。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將主力撤回北方休整,留下部分兵力駐守合肥和江陵兩大據點抵抗孫劉聯軍。

防守合肥的是以張遼爲首的曹軍,在他的背後還有夏侯惇坐鎮。而駐守江陵的則是曹仁,他與東吳大都督周瑜對抗。在與周瑜的交鋒中,曹仁不落下風。直到一年以後,由於有關羽執行“絕北道”的任務,被切斷後路的曹仁才放棄江陵,安然撤守襄樊。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曹仁能夠守住關羽將要奪取的樊城? 第2張

曹仁和他的部下,在長期的戰鬥中,擁有了豐富防守經驗。在劉備借得南郡後,又繼續和關羽對抗。在宛城叛亂時,曹仁南抗關羽,北平叛軍,挽回了局勢。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曹仁和他的部下又首當其衝,和關羽進行拼戰。

在關羽水淹七軍後,關羽利用大水,用大船攻打樊城。曹仁在滿寵的勸說下,決心死守樊城。他沉白馬於水,和部下盟誓,與樊城共存亡。這個舉動,極大地振奮了軍心士氣,使得曹軍擁有了和關羽軍隊作戰的勇氣。樊城得以保全,與曹仁的指揮和他部下的殊死奮戰是分不開的。

三、 關羽的軍事優勢並不佔優。

襄樊之戰中,關羽出動了三萬多人馬,這已經是荊州可以出動兵力的極限。關羽在當時,是抓住了曹操主力滯留關中,孫權準備在淮南發動攻勢的戰機。但是,他的兵力對曹軍並不佔絕對優勢。在宛城叛亂時,關羽都沒有發動攻勢,更何況是現在宛城叛亂已經被平定的情況下。

曹仁的七千多人馬和于禁的三萬援軍基本上都是步兵,而關羽的軍隊裏不僅僅有步兵,還包括一支數量不小的水軍。這雖然讓關羽可以利用漢江割裂襄陽和樊城的聯繫,在戰場上擁有主動。可是在陸地的決戰中,讓關羽的軍隊數量更加縮小。關羽純粹是以自己的軍事才能和步兵的精銳程度,來和曹仁對抗。

即便是在關羽水淹七軍後,他的軍事優勢依然不佔絕對優勢。這是因爲大水雖然給了他全殲于禁援軍的戰機,也給他增加了攻打樊城的困難。在大水剛到的時候,水深數丈,關羽可以用大船將軍隊運抵城牆邊發動進攻。但是如同滿寵的預料,當大水退去的時候,關羽反而沒有了攻打樊城的條件。

面對四周被江水包圍的樊城,關羽失去了攻打的條件。他只能依靠江水,對樊城築起長圍,採用圍攻的戰術。當樊城的物資耗盡之日時,就是關羽奪取樊城之時。可這是一個曠日持久的過程,這就給了曹仁堅守樊城的時間。因此,關羽分出一部分人馬對北方進行攻擊,將勢力伸展到了郾城地區。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曹仁能夠守住關羽將要奪取的樊城? 第3張

這時的關羽表面上威震華夏,實際上陷入了困境。他本來是想襄樊地區進行一次襲擊,可由於突然的勝利,反而被迫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他不能迅速奪取樊城,只能依靠圍困來逼迫樊城投降。

爲了維持包圍圈的完整,他從進攻者變成了防禦者。他對北方的進攻,只是爲了給樊城的包圍圈提供防禦空間。這對於關羽的實力來說,是力不從心的。再加上上庸和蜀中都沒有對關羽進行絲毫的增援,更使得關羽的形勢雪上加霜。可以說,關羽在襄樊之戰中,始終是處於以少對多,以弱對強的不利狀況下。

四、 徐晃的救援和東吳的參戰。

在關羽進退兩難的時候,曹操派來的援軍和東吳的偷襲,讓關羽陷入了絕境。關羽要依靠圍困的方式奪取樊城,就必須阻止曹魏的援軍。曹操在趕回關東後,判斷過形勢,便把大批軍隊派給徐晃,讓他作爲主將救援樊城。

徐晃和關羽交好,他是曹軍的五子良將之一,也擁有較強的軍事才能。曹操爲了保證徐晃能夠解圍,先是派遣徐商、呂建等將領率軍增援徐晃,並且要求徐晃等待全軍集中後再進攻。徐晃在奪取郾城後,曹操又派了殷署、朱蓋等十二營人馬增援徐晃。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曹操爲了解樊城之圍,是下了血本。

徐晃在得到大批援軍後,對關羽已經擁有了絕對的兵力優勢。這使得關羽陷入了兵力捉襟見肘的困境。在徐晃奪取郾城後,他的紮下的軍營離關羽的圍牆只有三丈遠。我們可以想見,關羽的軍隊竟然不能趕走徐晃的援軍,聽任他們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安營紮寨,這充分暴露了關羽的窘境。

當殷庶、朱蓋的十二營人馬到達後,徐晃的兵力優勢更加明顯。徐晃可以從容地對關羽的營地進行聲東擊西。他明攻圍頭,暗攻四冢,使得關羽顧此失彼。在關羽率領最後的預備隊,親自率領五千人馬與徐晃交戰時,遭到了敗績,丟失了四冢。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曹仁能夠守住關羽將要奪取的樊城? 第4張

在關羽撤兵後,徐晃率領部下回到摩陂,曹操專門出迎七裏之外。曹操親自向徐晃敬酒,並且慰勞他說,能夠保全襄陽、樊城,完全是徐晃的功勞。徐晃的拼力解圍,是曹仁守住樊城的重要因素。

五、東吳對荊州的偷襲。

關羽之所以非要奪取樊城,有着他的戰略目的。如果奪取樊城後,就可以趁勢奪取襄陽。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將防線向北推進到宛城一線,還可以藉助漢水和上庸聯絡。這樣荊州就增加了五百里的縱深,並且和蜀中增加了一條漢水交通線。荊州就此擺脫曹操和孫權的威脅,成爲堅不可摧的堡壘,立於不敗之地。

但是,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是讓東吳的孫權不能接受的。這是因爲孫權雖然和劉備結盟,他的心底卻是把劉備也當成競爭對手的。正如司馬懿分析的那樣,關羽得志,孫權必定不滿意。劉備勢力的壯大,會讓孫權感到威脅。

同時,孫權早已和呂蒙定下了武力奪回荊州,這是他們的全據長江戰略所決定的。如果關羽奪取襄樊,孫權就不可能再實現他的理想。如果得不到荊州,孫權的東吳就會在北方受到曹操的威脅,西方受到劉備的威脅。爲了自己的戰略安全,孫權一定要奪取荊州。

於是,在關羽與曹軍在襄樊爭奪進入白熱化的時候,孫權派呂蒙白衣渡江,奪取了荊州。關羽前方不能打退徐晃的援兵,後方又遭到孫權的襲擊,只得被迫撤軍。

結語:

在襄樊之戰中,關羽水淹七軍,以極小的代價消滅了于禁的三萬援軍。在這個時候,關羽的形勢一片大好,連曹操都想遷都躲避關羽的鋒芒。可是,曹仁以七千人馬死守樊城,拖住了關羽的後腿,讓他無法北上擴張戰果。

曹仁之所以能夠守住樊城,主要是因爲關羽的實力不足。他如果只是按照最初的計劃,對襄樊進行一次襲擊,那就該見好就收了。可是他被眼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想要奪取樊城,獨力北伐。由於大水的限制,在水退後他不能直接攻城,只能用圍困的辦法奪取樊城,這就給曹軍以喘息之機。

曹仁身爲名將,手下軍隊長於防守,上下一心死守樊城。而曹操又將大批主力派給徐晃,讓他集中兵力解救樊城。而孫權又向曹操稱臣,襲擊關羽的後方。關羽在敵人絕對優勢兵力的夾擊下,又沒有自己的援軍,只能敗走麥城。曹仁指揮的樊城保衛戰,也成爲曹軍的三大成功防禦戰之一,被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