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顏良和文丑爲何會輕易戰死?在真實歷史上真是如此嗎?

顏良和文丑爲何會輕易戰死?在真實歷史上真是如此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關羽輕易斬殺顏良文丑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顏良和文丑是袁紹手下有名的戰將,史稱二人都是袁紹的名將,在戰場上爲袁紹立下汗馬功勞。在後人的評價中,他們被稱爲河北四庭柱的排頭兩位。可是,在袁紹與曹操的決戰官渡之戰中,他們在戰役剛剛開始時,就戰死沙場了。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他們的死歸功與關羽,那麼在現實中真是如此嗎?爲何他們會如此輕易戰死呢?

一、歷史上顏良與文丑的戰死。

在歷史上,顏良、文丑都是在戰場上戰死的,他們都是中了曹操的計謀,遭到了曹軍的突襲而死的。在兩人之中,顏良是明確記載是被關羽斬殺的,而文丑則是死於亂軍之中,不知道死於何人之手。

在官渡之戰的序戰中,袁紹派顏良爲先鋒,攻打曹操的白馬城。袁軍兵力雄厚,曹軍衆寡不敵,只得向曹操求援。曹操在率軍增援白馬的時候,他的手下荀攸向他建議,採取聲東擊西的辦法,假意從延津渡河攻打袁軍的後路。在調動袁軍後,曹軍再奇襲白馬的顏良。

曹操聽取了荀攸的建議,率軍前往延津。在袁紹得知消息,派兵前往延津救援的時候,曹操率領部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撲白馬。顏良正在指揮部下圍攻白馬,得知曹操到來時,曹軍離顏良只相距十里。顏良大驚之後,倉促指揮部下迎敵。

面對遭受奇襲,腹背受敵的顏良,曹操派出先鋒關羽和張遼出擊敵陣。關羽望見了顏良的麾蓋,便策馬衝入顏良的軍中,斬顏良而還。袁軍失去指揮後陷入混亂,被曹軍打得大敗,白馬之圍因此得解。在戰後,曹操率軍掩護白馬的軍民撤走。

顏良和文丑爲何會輕易戰死?在真實歷史上真是如此嗎?

但是在撤走的半路上,曹操再次遭到了文丑與劉備率領的袁軍的追擊。曹操面對文丑的袁軍,故意將輜重丟棄在大路上。當袁軍因爲爭搶輜重陣型混亂的時候,曹操指揮部下對文丑軍實施了奇襲。陷於混亂的文丑軍被打得大敗,文丑也死於亂軍之中。

我們看顏良和文丑之死,就可以看到他們都是中了曹操的計謀,遭受曹軍的奇襲而戰死的。顏良的死,是因爲他正在圍攻白馬,突然遭到曹操的襲擊造成的。當時雙方相距只有十里,顏良要把圍攻陣型轉變爲對抗曹操的陣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樣的行動,不可避免地要形成混亂。

而關羽正是抓住了這個有利的戰機,利用袁軍的混亂衝入敵陣。在關羽的身邊,有張遼等人相助,可以爲他做好掩護工作。而顏良這個人又性格固執自大,在軍陣中還打着大將的麾蓋,把自己確切的位置暴露給了關羽。這使得關羽能夠利用袁軍的混亂衝到顏良的面前斬殺了他。

可以說,顏良的死有關羽武藝出衆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是他中了曹操的計謀,身處極端不利的境地造成的。而他固執自大,至死還打着大將的麾蓋,真如同《三國演義》中關羽所說的那樣,跟插標賣首一般。

二、《三國演義》中顏良與文丑輕易戰死的原因。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爲了突出關羽的武勇,將顏良、文丑的死都歸功給了關羽。並且在關羽擊殺顏良、文丑之前,還專門做了鋪墊,以顯示顏良、文丑並非是庸碌無能的將領。比如說顏良一出馬,就連續輕易斬殺原來位列呂布八健將的宋憲、魏續,還二十合擊敗徐晃,讓曹軍將領都心下慄然,不敢出戰。

只有說文丑,他更是在兵敗之時顯示了大將風範。他的部下在遭到曹軍襲擊的時候,都紛紛向後退走。文丑則在這個時候挺身獨戰,企圖力挽狂瀾。在遭到曹軍中張遼、徐晃的進攻時,文丑兩箭就把張遼射落馬下,並且還擊退了徐晃。如果不是關羽的出現,文丑還真的可能挽回敗局。

顏良和文丑爲何會輕易戰死?在真實歷史上真是如此嗎? 第2張

但是這兩人都死在了關羽的刀下。顏良是在兩軍對壘的時候,被關羽衝進陣營之中殺死的。而文丑的死更是搞笑,本來對曹軍毫不畏懼,挺身獨戰的文丑,在和關羽交手戰不三合,就轉身逃走。結果因爲關羽的赤兔馬快,被關羽趕上斬於馬下。那麼顏良、文丑本身驍勇善戰,卻這麼輕易被關羽斬殺,作者似乎有點難以自圓其說。不過,作者還是在書中給我們留下了線索,來解釋這一切發生的原因。

其實,關羽斬殺顏良、文丑都不是用得蠻力,而是採取了一定的手段。這些手段都是關羽多年戰鬥經驗的精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這既需要關羽的武藝技巧,還需要關羽強大的戰機捕捉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

我們看關羽斬殺顏良的過程,就看到關羽使用的一些手段。在斬殺顏良的時候,由於頭一天曹軍的敗績,河北軍隊都有了一種懈怠之氣。在曹操和關羽審視袁軍的時候,關羽就發現了這一點。他對曹操說袁軍都是些土雞瓦犬,正是說袁軍的軍陣雖然看起來壯觀,實際上運轉不靈,缺乏應變能力。

於是關羽決定直衝顏良軍陣,執行對顏良的斬首行動。關羽在衝陣的時候,倒提青龍刀,依靠赤兔馬的速度衝入袁軍陣中。袁軍不明白關羽的意圖,不由自主地就給關羽讓出一條路來。當關羽衝到顏良面前的時候,顏良也不明白關羽的意圖。顏良還想詢問關羽,可是關羽沒有給他開口的機會。

關羽擊殺顏良的招式是刺,這個招式本來是槍法中的招式,被關羽用在了刀法中。這是顏良根本想不到的,更談不上抵擋了。本來關羽用刀使用刺這一招,是無法取顏良的性命的。因爲刀頭無鋒,顏良又身穿金甲。但是關羽有了赤兔馬的速度加成,他的這招刺取得了成功。關羽按照他的設想,將顏良擊倒馬下,隨即下馬割了顏良的首級,完成了這次斬首行動。

後來有人評價說,關羽擊殺顏良是勝之不武。顏良本意並沒有要和關羽廝殺。因爲顏良接受了劉備的囑咐,讓他尋找曹營中的關羽。結果關羽向他衝來的時候,顏良還想與關羽搭訕,誰知道就這樣糊里糊塗死在了關羽的刀下。這個解釋也能夠解釋關羽輕易斬殺顏良的問題,這就要個人見仁見智了。

至於說文丑之死,則是在兩軍陣前發生的。可是對於文丑來說,依然是一場不公平的挑戰。因爲當時文丑遭到了曹操的襲擊,陷入了比顏良還要危險的境地。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況。文丑的部下因爲戰敗,紛紛向後逃竄。而在這個時候,文丑則背其道而行之,孤身一人挺身獨戰。

那麼文丑在迎戰張遼徐晃的時候,他是處在一個周圍真空的情況下。他箭射張遼,迎戰徐晃的時候,有一部分的袁軍醒悟過來,又回來助戰。徐晃見勢不妙,馬上就回到本陣。這個時候,文丑和他的部下之間還有一段距離,如果文丑的部下克服這段距離,來到文丑的身邊,那麼文丑就安全了。

顏良和文丑爲何會輕易戰死?在真實歷史上真是如此嗎? 第3張

恰恰就是在這個文丑最虛弱的時刻,關羽出場了。關羽迎戰文丑並不是一個人,而是帶領了十幾名騎兵的。關羽和文丑戰不三合,文丑就心怯而走,而且走的時候還不是按照一條直線撤退,反而是繞河而走,被關羽趕上斬殺。在這裏就有了兩個疑問,一個是文丑膽怯什麼?一個是他爲何要繞河而走?

其實這一切都因爲關羽帶來的那十幾名騎兵。作者對這些騎兵僅僅一筆帶過,並沒有詳細說明他們的作用,而他們正是那兩個疑問的答案。我們知道關羽心高氣傲的性格,他一般不會採用以多欺少的手段。在白馬之戰的時候,正是關羽武藝的巔峯時期,就更不會採用這樣的手段了。

那麼關羽和文丑的交手必然是單挑,可是這些騎兵不會無所事事地在旁邊觀看。面對越來越近的文丑的援軍,他們肯定會去堵截。這樣,這些騎兵就會越過文丑,來到他的身後,這就無形中對文丑造成了包圍之勢。

文丑和關羽很少交集,他並不瞭解關羽的性格。以他剛纔與張遼和徐晃交手的經驗來看,文丑自然會認爲關羽要採取包圍戰術,對自己以多打少。本身文丑對關羽的武藝十分忌憚,現在又加上這種不利態勢,文丑當然會產生怯意。

如果能夠和自己的部下會合,那樣自己就會安全很多。心生怯意的文丑,採取了擺脫戰鬥的決定。可是他的身後已經有了關羽手下騎兵的攔截,這使得他的撤退並不順利。爲了不和關羽的手下交鋒,儘快脫離戰場,文丑只得採取了繞河而走的方式。這給了關羽追趕的機會,最終關羽利用自己赤兔馬速度的優勢,斬殺了文丑。

結語:

袁紹手下的兩員首屈一指的大將顏良和文丑,在官渡之戰中被袁紹寄予厚望。誰知道在序戰白馬之戰中,兩人便先後戰死沙場,給了袁軍以沉重的打擊。這是因爲他們都中了曹操的計謀,在不利的情況下遭到了曹軍的奇襲,因而戰敗被殺。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是斬顏良誅文丑的英雄,不可一世的顏良文丑都被關羽輕易斬殺。其實,作者在描寫關羽的武勇時,也給了我們爲何能夠輕易斬殺顏良、文丑的答案。那就是關羽利用自己武藝的技巧,豐富的作戰經驗和敏銳的捕捉戰機的能力,讓顏良文丑陷入最不利的境地,輕易地斬殺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