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唐雎是個九十多歲的老人,爲什麼能讓秦始皇犯慫?

唐雎是個九十多歲的老人,爲什麼能讓秦始皇犯慫?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嬴政一生碰到過許多次刺殺,最兇險的一次要數“荊軻刺秦”,如果不是醫師慌亂之中扔來藥袋,嬴政真有可能命喪當場。

荊軻刺秦的兩年後,同樣在秦國宮殿上,一個90歲的老人卻仗劍成功地挾持了嬴政。

這就是歷史上“唐雎爲安陵君劫秦王”的故事,《戰國策》中的魏策有記載。

唐雎是個九十多歲的老人,爲什麼能讓秦始皇犯慫?

公元前225年,秦滅六國之戰的第六個年頭,此時韓國、趙國、魏國相繼滅亡。

作爲魏國的附庸國,安陵國地小人少,只剩一座城,佔地五十里左右。

魏國滅亡後,安陵君卻生出一絲野心,希望能保持獨立地位。嬴政自然不同意,提出一個不錯的建議,用五百里地換取安陵城。

可是安陵君不願意,一是安陵城爲祖地,不宜交換;二是秦國國君歷來沒有誠信。

但是,安陵君不敢直接拒絕嬴政,所以派大臣唐雎出使秦國。

《戰國策》有記載,“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唐雎是當時有名的縱橫家,雖然已有90多歲,卻依然頗受安陵君的信任。

一到秦王殿,嬴政便質問唐雎,如今寡人已經滅了韓、趙、魏三國,北方再無敵手。

你們安陵國至今能夠倖存,難道是靠那座小城的防禦?因爲寡人認爲安陵君是個讓人尊重的長者,雙方不宜刀兵相見。

因此才提議用十倍的土地換你們的安陵城,沒想到被拒絕,你們真是不知好歹。

《戰國策》有記載,“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爲長者,故不錯意也。”

唐雎是個九十多歲的老人,爲什麼能讓秦始皇犯慫? 第2張

面對嬴政的一番痛斥,唐雎並不緊張,而是禮貌地向嬴政解釋。

我們國君之所以不願接受您的建議,是因爲安陵城是祖地,需要守護和傳承,並非交換之物。

嬴政一聽勃然大怒,威脅唐雎說:你難道不知道天子生氣的後果?到時候會百萬人頭落地,血流千里。

唐雎不懼反問一聲,“大王見過百姓發脾氣的樣子嗎?”

嬴政不由笑道,“寡人雖然沒見過,但可以想象得出,他們生氣時,不過是摘下帽子,碰地求饒罷了。”

《戰國策》有記載,“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唐雎不認同嬴政的說法,這只是普通百姓發脾氣,真正的高士生氣時不弱於天子。

專諸發怒時刺殺吳王僚,彗星侵擾月亮;聶政發怒時刺殺韓傀,白虹穿過太陽;要離發怒時刺殺慶忌,蒼鷹在宮殿上搏擊。

他們三人發怒,上天降下凶兆,如果我發怒了,天地可能不會變色,但是必有兩具屍體倒地,方圓五步之內鮮血滿地,天下百姓都會穿上喪服,說完就拔劍衝向嬴政。

嬴政嚇得臉色蒼白,立即站起來道歉,“先生請坐,何必這樣生氣啊。”

《戰國策》有記載,“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

唐雎是個九十多歲的老人,爲什麼能讓秦始皇犯慫? 第3張

最後,唐雎幸不辱命,完成了安陵君交待的使命,嬴政答應暫時放過安陵國。

然而,歷史的車輪終究不會停歇,安陵國也沒能逃脫被滅的命運。

其實,安陵國的滅亡是必然的,唐雎做得再多也是無用功,只怪安陵君的想法太天真。

讓人奇怪的是,唐雎已經是一位90歲的老人,竟然能夠挾持正值壯年的嬴政。

更關鍵的是,那把劍從何而來?按當時秦法,使臣上殿禁止攜帶武器,畢竟君主遭受刺殺的事件並不少見,而且前兩年還發生過荊軻刺秦。

所以,唐雎不可能帶劍而入秦王宮殿。

唐雎之劍是從嬴政的手中掠奪而來?也不可能,因爲唐雎不可能有接近嬴政的機會,拔出他的劍更是癡人說夢。

既然如此,史料上爲什麼會有這種記載?原因很簡單,唐雎出使秦國確有其事,但是脅迫嬴政的故事純屬虛構,不能作爲正史文獻。

《戰國策》不同於《二十四史》,它主要記載戰國時期遊說之士的言行策略,與其說是歷史,不如說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