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武則天爲什麼要挖開徐茂公的墓?

武則天爲什麼要挖開徐茂公的墓?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則天爲什麼要挖開徐茂公的墓?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在《隋唐演義》等一系列隋唐小說和評書中有一位類似於諸葛亮的軍師人物,那就是徐茂公。民間俗語有云“呼風喚雨諸葛亮,神機妙算徐茂公”,別說歷史上的徐茂公還真是神機妙算,他讓自己死後躲過了被武則天開棺戮屍的一劫,並氣的武則天在挖開他的墳墓之後大呼“徐懋功狡詐如此!”

善於分析局勢,極爲謹慎的一代名將李勣

雖然徐茂公神機妙算,但其實歷史上的徐茂公可並不是一個類似於諸葛亮式的軍師人物,他是一名地道的武將,而且爲大唐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的名將。

徐茂公的名字比較多,他本名叫徐世勣,在隋末農民大起義時,徐世勣招募了一羣鄉勇投靠了瓦崗寨首領翟讓,後來李密加入瓦崗軍併成爲首領,徐世勣又改爲追隨李密。之後李密被洛陽軍閥王世充擊敗後被迫投降唐高祖李淵,於是徐世勣以李密的名義率軍向唐高祖投降,唐高祖十分欣賞徐世勣這種不忘舊主的情義,稱其爲純臣,並賜姓國姓爲李。

因此徐世勣後來改名爲李世勣,再到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李世勣又爲了避諱唐太宗的名字,改名爲李勣,而他字懋功,所以在小說和評書中都誤稱他爲徐茂公或者徐茂功,實際在歷史上都稱他爲李勣,即便按字號叫,也應該稱之爲徐懋功。

歷史上李勣雖然是武將,一生戎馬倥傯,但他的謹慎以及對局勢的分析不次於諸葛亮。李勣最開始從瓦崗軍投降唐朝之後,被唐高祖派去鎮守黎陽(現今河南浚縣)。後來唐朝與河北農民起義軍首領竇建德交戰,竇建德攻陷了黎陽,李勣和父親李蓋(原名徐蓋,因賜姓改名)都被竇建德俘獲。

竇建德以李蓋要挾李勣爲其效命,但是李勣對局勢瞭解的很透徹,他認爲竇建德最終絕對不是唐朝的對手,於是不顧父親李蓋安危,伺機隻身逃跑回到長安。當然竇建德後來比較寬厚,沒有殺害他的父親李蓋,從這就能看出李勣是一個善於觀察局勢的人。

武則天爲什麼要挖開徐茂公的墓?

李勣爲人也非常謹慎,在李世民還是秦王與哥哥太子李建成爭位時期,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想爭相拉攏李勣爲己所用,但是李勣始終保持中立,不與李世民過度親近,也不與李建成過度親近。

這就是因爲李勣當時看不透李建成和李世民最終誰能繼位,李建成背後有唐高祖支持,是名正言順的太子,李世民則是軍工無數,秦王府有一衆優秀的人才,但是在整體實力上李世民還是比李建成要差了一些,畢竟李建成背後有唐高祖的支持。

這也是李勣看不透的原因,他深知李世民爲人英勇果斷,但是他又在猶豫李世民能不能獲得唐高祖支持最終得到傳位,所以即便李勣看好李世民,他也不敢輕易投到李世民這一方,萬一將來李建成繼位,那李勣肯定會遭到政治清算,這也說明了他的性格極其謹慎。

其實李勣沒有投靠李建成就已經算是在幫助李世民了,因此李世民繼位後也沒有計較李勣當初沒有支持自己的事情,他反而更加欣賞李勣這種穩妥謹慎的性格。所以在李世民時期李勣依舊得到了重用,尤其是在大唐戰神李靖逐漸年老之後,在軍事上李世民越發倚重李勣。

李世民後來在臨終時更是將兒子唐高宗李治託付給了李勣,李世民以大舅哥長孫無忌、名臣褚遂良以及名將李勣爲託孤重臣。

但是李世民對李勣並不是完全放心,畢竟李勣非常有軍事才能,手握兵權,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都是文臣還好一些,所以李世民在臨死前還是對李勣做了一次考驗。

李世民在臨終前故意找藉口把李勣貶到偏遠的甘肅疊州出任都督,當時還是皇子的唐高宗李治聽聞父親把李勣貶到偏遠的甘肅去了,立刻就去找父親李世民替李勣求情。

李世民卻告訴李治此乃帝王馭人之術,李世民認爲自己對李勣有提拔重用之恩,但是李治卻對李勣毫無恩德,加之李治年幼,李勣作爲三朝老臣將來未必能把李治放在眼裏,也未必能全心全意輔佐李治,因此由李世民把李勣外放偏遠的甘肅。

如果李勣對此口出怨言,甚至拖延不想赴任,那他必定不是完全忠於李唐皇室,必有二心,將來也不必再重用他,甚至可以找理由把他除掉。如果李勣毫無怨言赴任甘肅,那屆時李治繼位後,再讓他調回長安委以重任,那他勢必會對李治感恩戴德,也會死心塌地的輔佐李治。

太宗寢疾,謂高宗曰:“汝於李勣無恩,我今將責出之。我死後,汝當授以僕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乃出爲疊州都督。高宗即位,其月,召拜洛州刺史,尋加開府儀同三司,令同中書門下,參掌機密。是歲,冊拜尚書左僕射。——《舊唐書》

所以李世民這一招是在爲兒子李治繼位對李勣做試探。結果李勣接到李世民命他赴甘肅出任疊州都督的旨意之後,立刻回家交代家人,然後收拾行李,第二天就啓程去疊州赴任。李世民對此非常滿意,而由此也能看出李勣爲人有多麼圓滑和謹慎,他早就看透了這是李世民對他的試探,因此他絲毫沒有耽擱就啓程赴任,就是爲了打消李世民對自己的顧慮。

後來李世民去世,李治繼位,他果然遵照父親交代,將李勣調回長安,並委以重任。而由此之後唐高宗李治也認爲李勣對李唐皇室忠心無二,越發倚重和信任李勣。

武則天爲什麼要挖開徐茂公的墓? 第2張

後來李治專寵武則天,想廢除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爲皇后,李治這個想法遭到了另外兩位託孤重臣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反對。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親舅舅,他的話對李治還是很有分量和影響的,但是李治又非常寵愛武則天,一時之間李治就和長孫無忌僵持住了。

李治曾多次召集長孫無忌、褚遂良、李勣三位託孤重臣商討廢后改立武則天的事情,但是李勣是非常圓滑,他是既不想得罪李治,也不想得罪另外兩位重臣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因此李治多次召他商議此事他都以生病爲由拒絕參與商議。

後來李治被舅舅長孫無忌逼迫的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於是他私下單獨召見了李勣,就問李勣到底這件事該怎麼辦,李勣則只回答了一句“立後乃皇上家事,何必問於外臣”。

李勣這句話看似中立,實則就是他早已經看透李治內心中極爲喜愛武則天,根本就是隻想立武則天爲皇后,所以如果像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這樣堅決反對,那不等於和皇帝作對,同時也傷了武則天,那武則天萬一將來唆使李治收拾自己豈不很容易,因此李勣只說了這一句既不支持也不反對看似中立的話,實則就是在暗中支持李治立武則天爲皇后。

就因爲有了李勣這句話,堅定了李治改立武則天爲皇后的決心,於是李治不顧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反對改立了武則天爲皇后。後來武則天得勢,果然對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進行了政治清算,二人的下場都比較慘。而李勣卻因此得到了李治和武則天的信任,李治對李勣則是恩賞有加。

從這些事就能看出李勣對局勢分析很到位,爲人很圓滑還很謹慎,不像一般武將那樣棱角分明,也因爲這樣圓滑謹慎的性格,李勣才能在死後躲過武則天對自己的清算。

李勣的謹慎讓他在死後武則天想追究他的罪責都無從下手

按理說李勣在武則天上位當皇后的這件事上也算是幫助過她,爲何在李勣死後武則天還要挖開損毀他的墳墓呢?

這還得從李勣的長孫李敬業說起,李勣的長子李震比李勣去世的早,因此李勣死後他的英國公爵位由長孫李敬業繼承,李敬業在武則天廢除第三子唐中宗李顯和第四子唐睿宗李旦臨朝稱制之後,不滿武氏專權因此獲罪於武則天被貶官,於是李敬業聯結了大才子駱賓王等被武則天貶官的人,在揚州打出恢復李顯帝位的名號起兵企圖推翻武則天政權。

李敬業和爺爺李勣謹慎圓滑的性格完全不同,他爲人雖然富有機智,但卻善於冒險,李勣自幼就不喜歡他。李敬業曾出任地方刺史去平定該地方的流寇。李敬業到人後單槍匹馬直奔流寇大本營,對這些流寇先是曉以利害,然後又答應不再追究他們罪責,只是象徵性地處罰了一些首領,因此這些流寇就被李敬業單槍匹馬勸降了。

李勣聽說這件事之後對孫子李敬業的膽識和機智還是十分讚許,但同時他認爲李敬業一點不像自己的性格,雖然機智但行事太過於冒險,不夠謹慎,將來可能會敗壞自己的家門。

後來果然被李勣一語中的,李敬業在揚州起兵以恢復唐中宗李顯帝位爲名義準備推翻武則天政權,而武則天多麼精明,她任用李世民堂弟李孝逸爲揚州道行軍大總管去平定李敬業的叛亂,李孝逸是皇室嫡系後裔,李世民的堂弟,正宗的李唐皇室身份,李敬業打着匡扶李唐政權名號那你看到李唐皇室統軍你還打,那不就是你李敬業有野心想造反,因此李敬業匡扶李唐皇室的名號就被武則天攻破了。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因此李敬業後來很快就被李孝逸和後來的名相魏元忠平定,李敬業兵敗被部下所殺,李勣的後人除了李勣次子李思文之外都受到牽連被武則天所殺。李思文沒有被殺是因爲他忠於武則天,在李敬業起兵後,李思文給武則天通風報信,因此被李敬業諷刺叔叔應該改姓武。後來武則天對李思文通風報信舉動很是讚賞,果然賜他武姓,此後李思文改名爲武思文。

武則天誅殺了李勣大部分子孫之後,並追奪李勣家族賜姓和爵位,恢復李勣本名爲徐勣,恢復李敬業的名字爲徐敬業,並且武則天餘怒未消,她下令挖開已經去世15年的李勣墳墓。

這是因爲李勣76歲去世時唐高宗李治十分悲痛,他賜予了李勣國葬規模,並讓李勣陪葬在李世民的昭陵,在昭陵附近效仿漢朝衛青和霍去病的墓葬規格爲李勣修建了墓葬,整個大唐只有戰神李靖的墓葬規格和李勣相同,都是效仿衛青和霍去病的墓葬規格修建。

因此武則天認爲當初她和李治都十分信任器重李勣,又給李勣修建瞭如此豪華的墓葬,因此李勣在死後肯定有其貪婪、奢靡抑或僭越的陪葬品,這樣武則天就能戳穿李勣僞君子的面孔,更能名正言順將他挫骨揚灰泄憤。

但是李勣的墳墓被打開之後,卻讓武則天失望了,因爲李勣墳墓中沒有任何奢靡的陪葬品,只有五六匹石馬和十幾個木偶人像,而李勣屍身則只有一套朝服,所以李勣的墳墓是從外觀看奢華霸氣,內裏卻是極爲簡樸,因此武則天的想法落空,而武則天在得知這一消息後,氣的直呼“徐懋功狡詐如此”,武則天最終只得命人毀了李勣墳墓地表建築,並“發冢斫棺”,將李勣的屍身隨意丟棄。

李勣如此簡葬還主要在於他生前臨終戒言,李勣在臨終前特意命自己的弟弟李弼搬進英國公府中居住照顧自己,在臨終前交代李弼隻身着朝服下葬,好能地下去見李世民,這也代表了自己爲官簡樸只忠於大唐,而陪葬品僅按照當時風俗佈置石馬和木偶人像即可,多餘陪葬品全都不要,李勣認爲死後不得安寧大多是墓中陪葬品過於豐厚引人垂涎,所以自己死後一定要簡葬。

並且李勣還將自己的後人都託付給了李弼,告訴他如果自己的後人結交匪類,圖謀不軌,請李弼將其打死再祭告自己。李勣這一番臨終遺囑主要就是針對最不讓自己放心的孫子李敬業,只不過後來李弼也去世了,無人約束李敬業,最終使他冒險起兵造反,顛覆了李勣家族。

(李勣)謂弼曰:“我自量必死,欲與汝一別耳。恐汝悲哭,誑言似差,可未須啼泣,聽我約束。我見房玄齡、杜如晦、高季輔辛苦作得門戶,亦望垂裕後昆,並遭癡兒破家蕩盡。我有如許豚犬,將以付汝,汝可防察,有操行不倫、交遊非類,急即打殺,然後奏知。又見人多埋金玉,亦不須爾。惟以布裝露車,載我棺柩,棺中斂以常服,惟加朝服一副,死倘有知,望著此奉見先帝。明器惟作馬五六匹,下帳用幔布爲頂,白紗爲裙,其中著十個木人,示依古禮芻靈之義,此外一物不用。姬媼已下,有兒女而願住自養者,聽之;餘並放出。事畢,汝即移入我堂,撫卹小弱。違我言者,同於戮屍。”此後略不復語,遵行遺言。——《舊唐書》

寫在最後

李勣真可謂是一生謹慎,連死都把自己身後的事想到位了,可惜的是他終於還是沒能逃過被孫子李敬業坑害結局。不過好在後來武則天被迫退位,唐中宗李顯再度復位,李顯下詔恢復了李勣官爵,並收斂李勣遺骸爲他重新起墳修建墳墓。

李勣死後朝服加身代表了他一生忠於大唐,陪葬物品極簡代表了他爲官清廉,他墓葬中的一切都向世人說明了他不是武則天所想的那般亂臣賊子,即便武則天想在他死後給他污名化都無從挑剔,這也是李勣的高明謹慎之處,正所謂“死徐懋功讓活武則天都拿他沒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