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秦國爲什麼歷經六代君王,才實現了大一統呢?

秦國爲什麼歷經六代君王,才實現了大一統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國當初爲什麼歷經6代君王,前後共花了163年的時間才統一了六國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理解戰國到漢初的這段歷史,首先要注意到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當時人的天下觀與今日截然不同,甚至根本不存在“統一”這個概念,統一這個詞,意味着各個部分從應然層面本來就應該是一個整體,統一是讓這些分部重合結合起來,從分裂的變態迴歸到統一的常態。

秦國爲什麼歷經六代君王,才實現了大一統呢?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考察,會發現其實“大一統”的觀念是在漢代,尤其是武帝獨尊儒術之後才廣泛應用的,而對秦朝而言,更常使用的說法是“並天下”,揣度語意,我們會發現“並天下”沒有設定一個統一的應然層面,天下並不是本來就是一體的,也正是因此才凸顯出秦並六國的偉大,秦國所完成的事,更是開天闢地的頭一次。

秦國在經歷過商鞅變法之後,形成了一套與關東六國不同的政治體制,按照閻步克的說法,秦國的政治體制具有明顯的軍國主義色彩,其中最爲突出的便是軍功爵制和什伍制度,前者通過軍功促進了階層流動,防止貴族壟斷高位,後者通過加強對戶籍的控制,獲取充足的稅收與兵源,從而使得秦國創造出一套嚴整的集權體制。

秦國爲什麼歷經六代君王,才實現了大一統呢? 第2張

正是由於在天下觀念與政治制度上都存在顯著差異,因而秦國統一(或許更準確的說法是征服)纔會如此的困難,因爲秦國的征服並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需要將關中的體制深入這一地區,因而這樣的過程無疑是漫長的。

結合鄭威曾考察吳芮的出身,發現秦國在完成征服之後,往往任用當地的大族作爲地方官實施管理,這可能就是秦吏也不願推行秦法的原因所在,由此我們也能看到秦國征服過程的另一個側面。

在秦完成征服後,朝堂之上曾針對是否進行分封的問題展開過兩次激烈的討論,先是丞相王綰認爲【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爲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其後淳于越也主張【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爲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而這兩次主張都被李斯否決,其中第二次更是直接導致了焚書坑儒的悲劇,而這樣的議題被提起,恰恰說明在觀念上秦國的統一即使在朝堂內部也未成爲所有人的共識。

秦國爲什麼歷經六代君王,才實現了大一統呢? 第3張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由於秦國的征服是前所未有的大事,因而他在觀念與制度上也沒能得到天下人的認可,阻力重重,秦國統一的過程,不僅僅是軍事勝利的過程,更是將秦國的秦法推廣到關東六國、讓關東百姓認可秦國統治的過程。

不幸的是秦國最終甚至沒能完成這個過程,項羽的一把火讓秦國數百年基業付諸東流,而劉邦即位之後選擇穩紮穩打,確立郡國並行的體制,逐步將漢法推廣到關東,而這一“再征服”的過程,到武帝時代才真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