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趙武靈王被餓死的真相是什麼?

趙武靈王被餓死的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武靈王被餓死的真相是什麼?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沙丘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在這個地方,戰國時期的一代雄主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在這個地方,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病逝後被要求祕不發喪與鹹魚放在一起被運回咸陽。公元前三世紀去世的這兩位野心勃勃的君主實際上有很多相似之處,而其中之一就是都沒有處理好繼承人的問題,趙武靈王因此喪命,而秦始皇因此失國。

實際上在繼承人這件事上,趙武靈王完全是拜被傳“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爲老師,廢嫡立庶,廢長立幼,只是周幽王是亡國之君,因此格外的出名,而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反而將他的錯事掩蓋了幾分,至少人們提起趙武靈王的時候通常想到的就是“胡服騎射”而不是他“廢長立幼”。

趙武靈王被餓死的真相是什麼?

?說起來,趙武靈王的結局其實早就註定了,只是誰也沒有想到會是那樣一種結局,困在行宮達三個月之久,而這三個月時間裏,他與外界沒有接觸,食物也斷了,只能乾等着死亡的到來。沒有人去救這位趙國的大功臣,實際上唯一能救趙武靈王的人也已經提前在這場叛亂中被殺了,他就是趙國的相國肥義。而導致趙武靈王被餓死的元兇也並不是所謂的其子趙惠文王,而是趙武靈王的叔叔公子成以及李兌。說到底,趙武靈王在“胡服騎射”中將趙國的貴族得罪了一個遍,這些人一旦找到機會自然不會心向趙武靈王,而這個機會還是趙武靈王自己送上去的,因爲他廢長立幼卻又想反悔而設兩王,總之,這位在國際上殺伐果斷的趙國國君在處理繼承人的問題上實在有太多不妥之處,正是因爲這個不妥,讓國內的情勢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對趙武靈王極爲不利。

趙肅侯去世的時候,給少年繼位的趙雍即趙武靈王留下了幾個輔政大臣,其中就有肥義和公子成,公子成作爲趙肅侯的弟弟、趙武靈王的叔叔自然話語權是比較重的,在趙武靈王前期把持朝政。後來,趙武靈王親政,開疆擴土並改革內政,提出“胡服騎射”的大膽創意,得到了肥義的支持,但遭到了趙國貴族的一直反對,其中公子成對這個侄子的改革非常不感冒,反對的甚爲激烈,只是最後還是被趙武靈王說動,帶頭進行“胡服騎射”,公子成的點頭比趙武靈王要管用,至少趙國的貴族不再有反對的聲音,這件事就這樣進行了下去,趙國的軍事實力猛增,在對外戰爭中節節勝利。

?但內亂卻早已經潛伏在暗處,只等着合適的時機爆發。胡服騎射是趙武靈王力排衆議的結果,

其間

將趙國的貴族得罪了一個遍,畢竟,改革首先觸動的就是貴族的利益,即便這個改革對國家來說是有用的,但對於貴族們來說則是深惡痛絕的,他們只是暫時屈從於趙武靈王。按照趙武靈王的性格來說,壓制這些貴族們一輩子並不是什麼難事,但趙武靈王卻又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有了大問題。

趙武靈王的原配是韓國的公主或者宗室女,生下了公子章,公子章很快被立爲太子,但不久,趙武靈王遇到了生命中的真愛,即吳娃。在最初得到吳娃的幾年裏,她基本就是專寵,而她生下的公子何也得到了趙武靈王的寵愛。趙武靈王廢掉韓女而將吳娃扶爲正妻,公子章的太子之位被剝奪,代之以公子何,說到這裏,是不是和周幽王沒有什麼區別?但趙武靈王做的事情遠不止這些。

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退位,讓公子何繼位,即趙惠文王,而趙武靈王自稱主父,相當於後來的太上皇帝,主攻領土的擴張。而趙惠文王此時也不過才十幾歲,輔佐他的還是公子成和肥義。公元前296年,趙武靈王滅了中山國,將代地封給了公子章,號安陽君,趙武靈王還給公子章配了田不禮爲相國,這件事不僅讓趙惠文王忌憚,同時也給了公子章野心。但趙武靈王似乎並沒有意識到不妥,甚至到了第二年,趙武靈王讓趙惠文王朝見羣臣的時候,他看到長子安陽君北面稱臣,心裏很不是滋味,一度想分割趙國爲兩部分,兩個兒子都爲王,這簡直就是過家家,雖然這個想法沒有付諸行動,但是趙惠文王和安陽君之間的矛盾已經越積越深。

趙武靈王被餓死的真相是什麼? 第2張

?這個時候,朝中的大臣們已經開始活動,李兌勸說肥義託病不出,將朝政交給公子成,《史記》記載:李兌勸說肥義:“子奚不稱疾毋出,傳政於公子成?毋爲怨府,毋爲禍梯。”實際上就是想剪除趙武靈王可能的羽翼,而將趙惠文王牢牢握在手中,不過肥義並沒有同意。他已經感到危機很快來臨。果不其然,公元前295年,一場政變悄然上演。

趙武靈王和趙惠文王同遊沙丘,兩個人卻分宮而居。安陽君和田不禮知道後作亂,矯詔主父召見趙惠文王,而肥義替趙惠文王先行,被安陽君的人殺死。趙惠文王組織兵力平叛,而公子成和李兌從邯鄲趕來,組織軍隊平叛,很快安陽君就敗了,但他並不想就這麼死去,於是投奔了趙武靈王,趙武靈王沒有理由拒絕自己的兒子,而公子成和李兌則不打算讓安陽君活着,於是兵圍趙武靈王的行宮。

《史記》中的記載是這樣的:公子章之敗,往走主父,主主開之,成、兌因圍主父宮。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兌謀曰:“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乃遂圍主父。令宮中人“後出者夷”,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

?也就是說公子成和李兌逼着公子章從趙武靈王的行宮走出來而將其殺死,然後,兩人又繼續圍困行宮,並放話“最後出來的全部殺掉”,於是行宮裏的人陸陸續續全部跑了出來,只剩下了趙武靈王一個人被困在行宮中。他想出來但是出不來,而行宮中的食物也已經消耗殆盡,他只能想盡辦法吃各種東西,最終還是被餓死了。

一場圍困長達三個月,怎麼說都透着詭異,《史記》中對於公子成和李兌圍困趙武靈王的原因解釋爲“畏誅”,這顯然是不成立的,而且三個月的時間裏,竟不見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的身影,沒有身影即是默認。他默認了公子成和李兌的做法,這其中的原因恐怕並不單純,其一就是他這個國君之位做的戰戰兢兢,時刻害怕趙武靈王會收回,而且他雖然做了國君,但是大部分政事還是趙武靈王說了算,他並沒有多少權力,所以,時間一久,父子倆早已離了心,趙惠文王自然也希望自己手中的權力更穩固些,而促成這種穩定的自然就是趙武靈王和公子章都消失。

另一方面,趙惠文王畢竟年幼,他僅有的那些權力還被公子成把持,公子成想要趙武靈王死,趙惠文王也無法阻攔。基於這主動或者被動的理由,趙惠文王選擇了沉默,果然沉默是金,他這一沉默,趙武靈王真的消失了,而他手中的權力也真的穩固了。

?分析一下公子成和李兌圍困趙武靈王,卻沒有人救趙武靈王的原因,其實就是能救並且願意救的肥義已經被殺,而能救卻不願意救的趙惠文王選擇了沉默。至於別人,實際上趙武靈王並沒有多少心腹,並且他之前因爲“胡服騎射”得罪了趙國的貴族,這些貴族自然是希望趙武靈王去死的,他們斷不會選擇去救趙武靈王。至於跟隨趙武靈王的士兵,則選擇了活命。

實際上,沙丘宮變看似是公子章和田不禮發動叛亂引起的,但其實公子成和李兌早就計劃好了,他們就是想借着公子章來除掉趙武靈王,因此兩人才會圍困趙武靈王的行宮。趙武靈王去世後,公子成成爲相國,而李兌成爲司寇,趙國的國政由兩人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