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王昭君和親真的是因爲畫師故意畫醜嗎?

王昭君和親真的是因爲畫師故意畫醜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昭君和親真的是因爲畫師故意畫醜嗎?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宜昌市興山縣)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中的“落雁”。

毛延壽,漢元帝時期的宮廷畫師,著名的人物畫家,“爲人形,醜好老少,必得其真”。

漢元帝劉奭,漢宣帝劉詢與許平君之子,西漢第十一皇帝。

這三個人曾因命運的安排而在“同一屋檐下”共處了一段時間。只因這所“庭院”太大,人口又實在太多、太龐雜,以至於彼此缺少交集而互不相識(毛延壽有可能見過漢元帝)。

太平年間的太平皇帝,最不缺的就是女人,而且最有條件做到多多益善。我們沒有理由要求劉奭例外。

據傳,漢元帝因爲後宮佳麗太多,實在招呼不過來,又擔心一時疏漏而留有“遺珠之憾”,因而想出了一個轍,讓畫師畫影圖形,而後自己再優中選優、按圖召幸。當然了,這也給畫師們提供了一條隱性的生財之道。

毛延壽是著名的宮廷畫師,見過的美女或許並不比皇帝少。這些被他以工作的名義長久凝視和仔細端詳過的女子當中,或許就有皇帝未來的妃子甚至包括皇后。誰又敢保證,面對一個個秀色可餐的人間絕色,大男人藝術家毛延壽同志私底下就沒有意淫或不健康的念頭?所以我認爲毛延壽這樣的人沒有被閹割成太監只能看作是皇帝的慈悲與恩典。

欣賞美女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但不間斷地重複臨摹美女,時間久了多半也會感覺枯燥無味,自然免不了敷衍塞責了事。一個人在精神狀態不佳的時候,你還能指望他畫出翩若驚鴻,栩栩如生的效果?這個時侯若是有人適時送點好處是不是就可以提振一下積極性?毛先生心情愉悅之下,自然會妙筆生花,如同相機開啓了美顏功能一般立竿見影,效果顯著。

王昭君沒這麼幹。原因有兩點:一是她來自偏遠的民間鄉村,沒錢沒背景,力不從心;再一點就是她自覺形象完美,如同空谷幽蘭般美豔羣芳,用不着或不屑於來這一套。既然你沒有絲毫的付出,我毛延壽又何必對你“滿腔熱情”而特別關注?結果可想而知,那些有能力捨得花錢的人在畫面上一個個光豔靚麗、神采飛揚,很能招人眼球。而王昭君呢?表情呆滯,相貌平平,跟普通村姑有什麼兩樣?就憑這樣平庸的姿容,怎能入閱女無數的皇帝的法眼?因而只能被“藏在深宮無人識”。直到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的出現,王昭君的命運才得以徹底改變。

呼韓邪單于這次到長安來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朝覲大漢天子漢元帝以盡藩臣之禮;二是自請爲婿,討一個漢家女子爲妻妾。

漢元帝自然捨不得將皇室公主下嫁異邦,於是就在衆多宮女中尋找合適的人選頂替。或許是天意的安排,這個被選定的人就是王昭君。關於這件事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即王昭君是自告奮勇要求和親,主動爲自己爭取到改變命運,出頭露臉的機會

在上殿辭行的時候,漢元帝才發現盛妝之下的王昭君竟然是位美若天仙的絕世佳人,既懊惱又捨不得:這樣的一位人間絕色深藏宮中,朕怎麼就沒有發現?事已至此,大庭廣衆之下又不便失信於匈奴,也只好忍痛革愛了。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於是將怨氣一古腦發泄到畫師身上,毛延壽因此而喪命。

王昭君和親真的是因爲畫師故意畫醜嗎?

以上內容主要出自魏晉時期葛洪的著作《西京雜記》。這樣的記載是否與史實相符不得而知,我想就此提幾點個人的想法供大家參考。

其一,皇帝有沒有按圖擇美召幸的可能?

表面上看,這樣的操作簡單高效,可行性很強,但仔細琢磨之後你會發現這種事想當然的成份居多,實際上真的不是那麼回事。

爲什麼會這麼說?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中國的人物畫。大家知道,中國畫重寫意,往往爲了藝術的真實而衝突生活的真實;而西洋畫重寫實,講究透視、解剖、光學等科學原理,追求感觀形象上的逼真。如果任意拿一幅中國仕女圖與西洋油畫相比,誰的效果更佳?換句話說,誰畫得更像更逼真?答案一定是後者。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若講真實與傳神,傳統的中國人物畫甚至還比不上簡單的素描。

之所以我要特別強調這一點,目的只有一個,即中國的人物畫一定會失真!它與相應人物的吻合度非常低,至多隻能用大概或相似來形容。如果幾十甚至幾百個宮女,她們年齡相近,服飾與髮型相同或相仿,你怎麼能用一枝畫筆,以線條和色彩的簡單組合來將她們仔細區分?在我看來,這既無可能,也實在沒有這樣的必要。要知道,即使照相機拍攝出來的相片,有時候也會因爲角度、光照等原因而失真,更何況是畫像?

如果你是漢元帝,你會怎麼做?是費工費力去分辨千篇一律,大同小異的畫像,還是直接讓這幫宮女們排着隊一個個在你面前走秀?畫像只是一個簡單的平面,而走秀卻是三維的立體空間,且顏值、身高、胖瘦、氣質等一覽無餘。你說哪個更簡單省事更有效?

其二,人們是否過於誇大了王昭君的美貌?

如果王昭君真的出類拔萃、豔壓羣芳,怎會在宮中待了五年而不被發現?選美女進宮不就是爲皇帝服務的嗎?怎麼還藏着掖着?誰有這麼大的膽子截了皇帝的胡?又竟敢如此暴殮天物?再者來說,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這麼一個大美人,誰人看不見?是你想藏就可以藏得住的?你都被選進皇宮了,居然還能與皇帝失之交臂?

我的理解:歷史上真實的王昭君或許算得上漂亮,但放在衆多美女當中卻顯得比較平常,並非鶴立雞羣般突出。物以稀爲貴,而皇宮內院唯獨不缺美女。既然你並非美豔至極,你又憑什麼脫穎而出?

王昭君和親真的是因爲畫師故意畫醜嗎? 第2張

還有一個問題,爲什麼漢元帝也驚豔於王昭君的美?

這有幾個原因。首先因爲王昭君的地位發生了改變,與過去已不可同日而語,由一名普通的待詔宮女瞬間變成了藩屬國單于的閼氏(皇后),焉能不刮目相看另眼相待?其次是漢元帝自己的心理產生了變化。畢竟世上只有得不到或即將失去的東西才更顯珍貴。王昭君過去對漢元帝來說可謂是唾手可得,可現在卻只能眼睜睜地望着失去。這樣的心理經歷想來大家都能理解。最後一點,王昭君原本就很美,加之又是在大殿上辭行,如此莊重的場地,想必她一定是精心打扮後盛妝出鏡,自是比平日更加美豔。

毛延壽是否真的有意要將王昭君畫醜?我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大。美女之所以能成爲美女,是因爲其自身的美麗,而非畫師技藝的高低與優劣。中國古代的衆多美女,有誰是憑籍畫師而出名?就畫師本身而言,誰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更完美?哪有自損形象、自毀招牌之理?且越是名家越在乎這一點。就如一名醫生,治病救人是其天職。如果他做了一次失敗的手術,除了證明其醫術不精之外還能有別的理由?因爲沒有得到病人的紅包?扯不扯?

《漢書?元帝紀》中有這樣的記載:竟寧元年正春月,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元帝“賜單于待詔掖庭王嬙爲閼氏”。根本沒有提及毛延壽利用畫筆營私舞弊,弄虛作假而被殺之事。由此來看,毛延壽被殺頗爲蹊蹺,或許另有緣由。

《後漢書?南匈奴傳》中對王昭君出塞的前後記錄頗爲詳細,但書中也沒有提及毛延壽爲貪財索賄而故意將王昭君醜化之事。可見毛延壽之死跟王昭君扯不上關係。

北宋名臣王安石的《明妃曲》描述的正是上述事件:“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溼春風鬢腳垂,低迴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很明顯,王安石在詩中指責漢元帝,同情王昭君和毛延壽,並認爲毛延壽死得冤枉。

據傳王昭君在遠嫁匈奴之後也曾作琴曲《昭君怨》,亦是怨恨漢元帝而非毛延壽。

至於毛延壽到底因爲何種原因而被殺,這或許是永久的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