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上的裴行儉有着怎樣的經歷?

歷史上的裴行儉有着怎樣的經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裴行儉有着怎樣的經歷?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裴行儉出身於古代一個盛名久著的世家大族——河東裴氏,他的父親是隋朝名將裴仁基。裴行儉出生時正好趕上隋唐更替的武德元年(公元619年)。當時他的父親剛在一場失敗的政變中被殺,但對於裴氏這種根深蒂固的門閥士族來說,只要“河東裴氏”的名號仍在,家族子弟想要出人頭地並不是什麼難事。

雖然失去父親的庇護,但裴行儉還是依靠祖蔭成爲弘文生(弘文館爲唐朝國家藏書館及高幹子弟專修學校),後來在唐太宗貞觀年間通過明經科考正式步入仕途,被任命爲左屯衛倉曹參軍。裴行儉才思敏捷,辦事幹練,因此在擔任倉曹參軍期間得到上司蘇定方的賞識。蘇定方對裴行儉說:“吾用兵,世無可教者,今子也賢。”於是收裴行儉爲門生,並將自己的用兵之法悉數傳授。

唐高宗顯慶二年(公元657年),裴行儉升任長安令(相當於今北京的區長)。後來唐高宗想要廢掉王皇后,改立武則天。裴行儉認爲國家憂患必從這裏開始,於是和太尉長孫無忌、尚書左僕射褚遂良等人商議如何阻止。結果計劃沒成功,裴行儉因站錯隊而被趕出京師,貶爲西州都督府長史。然而正所謂“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依”,這次貶官經歷卻開啓了裴行儉的傳奇人生。

歷史上的裴行儉有着怎樣的經歷?

裴行儉在西州期間表現突出,各項政績考評都達到優秀標準。麟德二年(665年),裴行儉升任安西大都護,成爲唐朝管理西域地區的主官。當時唐王朝國威日隆,裴行儉在當地又廣施仁政得到了西域各國的一致認可,因此周邊的小邦小國紛紛歸附唐朝。裴行儉因功被調回京師任司文少卿,不久改任吏部侍郎。

上元三年(676年),吐蕃入侵。當時蘇定方已經去世,於是朝廷便任命盡得蘇定方真傳的裴行儉爲洮州道左二軍總管(後改任秦州右軍總管)坐鎮西域。

歷史上的裴行儉有着怎樣的經歷? 第2張

調露元年(679年),突厥可汗阿史那都支與李遮匐(原名阿史那遮匐)叛唐。唐高宗大怒決定興兵討伐,裴行儉認爲這些叛唐的突厥人勇猛有餘,智謀不足,於是向高宗提議智取。

裴行儉借護送波斯王子回國繼承王位的名義來到西域。阿史那都支與李遮匐看到唐朝並未派出軍隊,因此就不設提防。結果裴行儉設計輕鬆拿下了阿史那都支,再派精銳騎兵輕裝簡從突襲李遮匐,並一舉將其擒獲。

裴行儉帶着俘虜返回京師,唐高宗親自設宴犒勞,他對衆臣們說道:“行儉提孤軍,深入萬里,兵不血刃而叛黨擒夷,可謂文武兼備矣,其兼授二職。”於是裴行儉升任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

裴行儉智擒阿史那都支、李遮匐後不久,另兩位突厥首領阿史德溫傅、阿史那奉職也率部反唐,叛軍人數達到了數十萬之衆。唐高宗任命裴行儉爲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率三十萬大軍前往平叛。這一次,裴行儉將自己的軍事能力發揮到了極致,他用兵如神,虛實不定,很快就將突厥打得心驚膽戰,不知道唐軍哪次來真的,哪次是虛張聲勢。僅過了幾個月時間,裴行儉就成功平定了這次突厥叛亂,成功捍衛唐朝北疆的安全。

永淳元年(682年),又有一股突厥勢力叛唐。唐高宗任裴行儉爲金牙道行軍大總管領兵出征。然而這一次裴行儉還未出師便身染重疾,四月二十八日在長安家中病逝,享年六十四歲。

裴行儉不僅軍事能力突出,而且他還精通陰陽曆法,擅長草書、隸書,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全方位人才,《舊唐書》中高度讚譽裴行儉爲“王者之兵,儒者之將”。值得一提的是,熱門手遊《王者榮耀》中的百里守約人物原型就是裴行儉(裴行儉字“守約”),而他的恩師蘇定方則正是《王者榮耀》中的蘇烈(蘇定方,名烈,字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