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皮日休和鄭愚的故事教會了我們什麼?從故事中學習爲人處世之道

皮日休和鄭愚的故事教會了我們什麼?從故事中學習爲人處世之道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皮日休和鄭愚的故事的歷史故事,那麼從皮日休和鄭愚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呢?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皮日休是唐朝末年著名的文學家,他的詩文和辭賦都寫的很好,20多歲的時候就已經相當出名了。只是由於他左眼角下塌,容貌不端正,比較難看。據宋代《 北夢瑣言·卷二·皮日休獻書》中記載,當時的禮部侍郎鄭愚就曾對皮日休的外表、尤其是眼睛做出過相關評述。

皮日休和鄭愚的故事教會了我們什麼?從故事中學習爲人處世之道

公元866年,32歲的皮日休受人舉薦,來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他雖然只在城東南的永崇坊居住了10天,文名卻已經傳遍全長安城。不過,由於他不願意奉承權貴,得不到他們的薦引,結果沒有考中。

落第之後,皮日休迴歸故里,將自己所寫的200多篇詩文編纂成十卷,定名爲《皮子文藪》。後來他再次進京應試,主考官便是禮部侍郎鄭愚。鄭愚看了皮日休的文章之後非常欣賞,還未到發榜的日子就差人把他叫到府中會面。

原本在鄭愚看來,能夠寫出如此出色文章之人,其相貌必定清秀端正,未曾料想卻是這般模樣,皮日休的眼睛讓人看上去着實不太舒服。於是,鄭愚對皮日休戲言道:“子之才學甚富,入一目何?”。顯然,其貌不揚的皮日休並不符合鄭愚對文人才子形象的設想。對於這樣的問話,皮日休非常反感,他反脣相譏,提醒鄭愚千萬別因爲我的一隻眼睛,而使得自己兩隻眼睛喪失了目力。一位參加應試的才子,對一位青睞於他的主考官出言諷刺,這是需要承擔後果的。

在鄭愚的小動作下,皮日休雖然中了進士,卻落在榜單最後一位。事實上,唐朝科舉時“行卷”和“溫卷”風氣盛行。所謂“行卷”就是指將自己絞盡腦汁創作的佳作編輯起來,送到這些官員府上,以期望人家閱覽並欣賞自己,比如皮日休後來編纂《皮子文藪》的行爲,如果能呈現給官員閱覽,就算是“行卷”。“溫卷”則是在科舉之前,再送一次文集,以免對方忘了自己。

“行卷”和“溫卷”的本質,是才子們尋求在官員面前混個臉熟的方式。很顯然,才氣沖天的皮日休在第一次應試時,不屑如此。至於鄭愚,他在詩文方面同樣頗具造詣。更爲重要的是,鄭愚是一位非常注重儀表容顏的人。

皮日休和鄭愚的故事教會了我們什麼?從故事中學習爲人處世之道 第2張

據《唐詩紀事》記載,鄭愚曾以桂管觀察使的身份拜訪在海內負有重名的魏國公崔鉉,順便攜帶自己的文稿以求點評。由於鄭愚穿着過分華麗,崔鉉原以爲這不過是一個華而不實的世家子弟,所以不以爲意,將其文稿丟在案上,不曾過目。見此情形,鄭愚起身離席,更換了一身端莊的紅色繡錦再度歸來。期間,崔鉉因爲好奇而翻閱他的文章,不由得拍案叫絕。

很顯然,鄭愚和皮日休一樣,都是才華橫溢之人。只不過相較於鄭愚而言,皮日休要顯得更爲敏感、過激。面對崔鉉的怠慢,鄭愚可以神態自若的前去換一身更爲端莊的服飾。而面對鄭愚的戲言,皮日休首先想到的便是反脣相譏,以此來維護脆弱的自尊。

或許正是因爲處事態度的不同,才導致二人仕途的巨大差異。鄭愚在觀察桂管、擔任禮部侍郎以後,又在黃巢禍亂後出鎮南海,最後官至尚書左僕射。至於皮日休,在寫下許多批判社會的詩文後不久,便投奔到黃巢軍隊中去了,而後下落不明。當然,也有一種說法認爲皮日休在黃巢軍中,因做詩冒犯到黃巢而慘遭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