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宰相們爲什麼反對武則天攝政?這些宰相們的結局如何?

宰相們爲什麼反對武則天攝政?這些宰相們的結局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則天曾在上元三年(676)年時,就有過當女皇的機會,但被宰相們否決了,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呢?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這件事情是這樣的:

當時五十二歲的武則天已經當了二十一年的皇后,由於高宗李治患有風疾,發病時非常痛苦,無法處理國政,所以經常委託太子監國,並由武則天參決政事。李治非常信任武則天,因爲:

其一,武則天精明能幹,處理政事得心應手,天生就是政治家的材料;

其二,對丈夫李治十分恭敬,武氏外戚只任用了侄子武承嗣與武三思二人,官位也並不高,沒有外戚干政的苗頭,武則天尚能做到忠於丈夫,忠於李唐王朝;

宰相們爲什麼反對武則天攝政?這些宰相們的結局如何?

其三,雖然招募了衆多飽學之士,成立了“北門學士”集團,但其目的是怕宰相們權力太大,分他們的權,這一做法實質上是有利於皇權的,有利於皇帝駕馭羣臣的,所以,李治也不反對。

上元三年是多事之秋,國際局勢動盪不堪,高麗反叛,吐蕃挑釁,局面十分複雜。恰在此時,李治再一次風疾發作,而兒子李賢剛剛當了半年太子,李治擔心他應對不了如此複雜的局面。所以,建議皇后武則天從幕後走到前臺,從參政改成攝政。

這一改變的意義是重大的,前期武則天一直是參政,如有政令需要發佈,如“建言十二事”,她得像其他大臣一樣,向皇帝上表,同意後才能執行。而攝政則可以直接發佈政令,效力與皇帝相同。

武則天是一個權力慾與支配欲強大的女強人,一旦合法獲取這樣的權利,憑着她的狠辣的行事手段與過人的政治智慧,李唐江山變易的時間必將大大提前。而武則天之所以能成爲女皇,也正是賴於宰相裴炎給她提供了攝政的機會。

宰相們爲什麼反對武則天攝政?這些宰相們的結局如何? 第2張

高宗李治將這一提議與宰相們商議,結果遭到宰相們集體反對。中書令郝處俊帶頭向李治進諫,他引經據典,慷慨激昂,大意如下:“皇帝與皇后,就像太陽與月亮,各有所守。陛下如果違反此道,恐怕得罪上天,人民抱怨。當年,魏文帝曹丕去世時,兒子年幼,他尚且不讓皇后臨朝攝政,這是值得借鑑的。況且,天下是高祖與太宗的天下,陛下應該謹守規矩,傳之子孫,不可將國授予外人!”中書侍郎李義琰也極力贊同郝處俊。

他們的意思很簡單:武則天只是一個婦道人家,男主外女主內,她沒有資格攝知政事,家族事務理應由子孫繼承。宰相們之所以反對武則天攝政主要有三個原因:

其一,他們從封建士大夫的本位主義出發,認爲陛下只是生病,太子已經成年,沒有必要讓婦人決斷政事;

其二,在長期的權力鬥爭中,宰相們已經充分意識到武則天的狠辣與野心,雙方進行了殘酷的奪權較量,形成了很深的矛盾,如果再讓她攝政,那麼對宰相們無疑是滅頂之災。

其三,太子李賢才華出衆,血氣方剛,剛被立爲太子,急於表現自己,也不希望母親攝政,同時,郝處俊、李義琰等人也兼任太子東宮屬員,他們的利益與太子能否監國休慼相關。此事也埋下了武則天與李賢,母子二人悲劇的種子。

宰相們爲什麼反對武則天攝政?這些宰相們的結局如何? 第3張

在宰相們的堅持下,李治放棄了讓武則天攝政的想法。這次事件,在武則天人生中是一個巨大的挫折,一個將權力視爲生命的人,卻與最高權力擦肩而過,這種失落感可想而知。她雖然沒有發作,但將這件事情牢牢地記在了心裏。

十年之後的垂拱年間,已經大權在握,準備登上皇位的武則天,仍然沒有忘記宰相郝處俊、李義琰當年壞了自己的好事。雖然郝處俊已經作古,但武則天殺了他的孫子郝象賢,大卸八塊;將郝處俊的墳塋搗毀,棺木砸爛;將郝處俊的兒子屍體焚燒!慘不忍睹,令聽者傷心,聞者流淚。可見,武則天對他的痛恨。

李義琰也好不到哪裏去,武則天啓用他爲懷州刺史,李義琰因當年之事,不敢接任,在家鬱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