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大中之治:唐朝滅亡前的迴光返照,延緩了唐朝的滅亡

大中之治:唐朝滅亡前的迴光返照,延緩了唐朝的滅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玄宗李忱在位期間,改善了中唐時期遺留的種種社會問題,使本已衰敗的朝政呈現出中興局面,史稱”大中之治“。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前因:唐武宗駕崩

846年,唐武宗信仰道教,服食長生不老藥,因中毒而駕崩。

後果:唐宣宗疏於政事,沉迷於神仙之術

857年開始,唐宣宗疏於政事,沉溺於長生術。因食用太醫所獻的仙丹中毒,身體受損。

大中之治:唐朝滅亡前的迴光返照,延緩了唐朝的滅亡

過程始末

一、“大中之治”

846年,唐宣宗李忱登基。他在位時勤於政事,使唐朝出現了“大中之治”。一般來說,新皇帝的登基都是父死子繼。但是,宣宗登基,卻並不那麼簡單。

李忱的生母身份低微,所以李忱早年並不受父親唐憲宗的重視。按照長子繼承製,皇位也並不屬於李忱。當時,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他的哥哥李恆在憲宗駕崩後,最先當上皇帝,是爲穆宗。穆宗駕崩後,又由三個兒子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依次即位。

敬宗和武宗都愛服用丹藥,中毒而死;文宗被宦官軟禁,鬱悶而亡。他們在位時間都不長。論輩分,唐宣宗李忱是敬宗、文宗、武宗的叔叔。

唐宣宗繼位之前,宮廷內部處處蘊藏危機。宦官亂政、皇子內鬥的事不斷髮生。爲了自保,李忱不得不裝傻充楞,一直忍受宗室的欺侮。

武宗駕崩後,宦官馬元贄認爲李忱呆笨,容易控制,就擁立他爲皇帝。讓人沒想到的是,唐宣宗李忱剛即位就言談不俗、勤於政事。經唐宣宗的改革,本已衰敗的朝政呈現出了“大中之治”的局面。

大中之治:唐朝滅亡前的迴光返照,延緩了唐朝的滅亡 第2張

二、皇權得到加強

那麼,唐宣宗即位後,到底是如何統治的呢?

剛一登基,唐宣宗就讓人把《貞觀政要》書寫在屏風上,每天閒下來,就一句一句地讀。

同時,他還讓大臣令狐綯朗讀唐太宗的《金境》給他聽。每讀到重要的地方,他會讓令狐綯停頓下,說:“如果要天下太平,當首先聽從這句話。”

可見,唐宣宗是一個勤政的皇帝,內心懷有很高的政治抱負。因此,人們都把他和唐太宗相比,稱其爲“小太宗”。即位後,唐宣宗就開始施展政治才能了,他首先要面對的是牛李黨爭。

當時,李黨的領袖是李德裕,他在前朝就貴爲宰相。因唐武宗愛服丹藥,比較荒唐,李德裕又才能出衆,得以權傾朝野。唐宣宗想要有所作爲,整頓朝綱,就必須解決掉大權獨攬的李德裕。

讓衆人都沒想到的是,唐宣宗下手太快,他親政第二天就直接罷免了李德裕的宰相之職,把他外放出去。從此,李黨失勢,黨爭徹底結束,皇權也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大中之治:唐朝滅亡前的迴光返照,延緩了唐朝的滅亡 第3張

三、令狐綯制定除宦官的計劃

後來,唐宣宗又下了一道詔書,在一天內,把唐武宗時期被流放的五位宰相全部內調,完成了中樞政治換血。這下,羣臣知道了唐宣宗的雷霆手段,誰都不敢輕視這位皇帝。

解決黨爭的同時,唐宣宗還面臨着一個威脅——宦官。

唐宣宗是靠宦官的扶持,才當皇帝的。即便如此,他依然清楚宦官干政對統治的危害,不能受宦官的擺佈。

爲此,唐宣宗總是以談論詩詞爲藉口,祕密地召集翰林學士韋澳,和他商量對付宦官的辦法。唐宣宗和韋澳討論了多次,發現他沒有可行的對策,就趕快換人,又讓令狐綯制定個除宦官的計劃。

令狐綯出了主意,大致是等時間長了,宦官逐漸淘汰,自然就消滅了。唐宣宗一聽,唯有苦笑,他知道這是個消極對策,還是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大中之治:唐朝滅亡前的迴光返照,延緩了唐朝的滅亡 第4張

四、國力增強

到最後,唐宣宗也沒有足夠的條件清理宦官。但是,他對宦官一直加強防範和震懾。大中年間,宦官們都不敢興風作浪,朝廷秩序比較安定。

唐宣宗對內整頓朝政的同時,還對外用兵,安定邊疆。

當時,在唐朝政府的鼓舞下,沙州(今敦煌)首領張議潮,發起了反抗吐蕃的起義,主動歸唐,使吐蕃佔了百年的河西地區復歸唐朝。

此外,唐宣宗又任用王式,平定了安南(今越南河內)內亂,穩定了邊疆的秩序。唐宣宗在位時孜孜不倦,使唐朝出現了十三年穩定的局面,國力增強。

不過,“大中之治”沒有解決的問題還很多,像內部宦官亂政、外部藩鎮坐大,這些依然埋在唐朝統治危機中,到了後來會像火山一樣噴發,將唐朝埋葬。

結論:

“大中之治”就像唐朝滅亡前的一次“迴光返照”,它延緩了唐朝的滅亡。不過,唐朝的問題,在當時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宦官和藩鎮的問題依然嚴重,唐朝不可避免地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