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唐玄宗明知哥舒翰患病,爲何還執意啓用他?

唐玄宗明知哥舒翰患病,爲何還執意啓用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哥舒翰,唐朝時期名將,曾屢次擊退吐蕃。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潼關失守是安史之亂中的一大轉折。安祿山范陽起兵後,一路所向披靡,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東都洛陽,但在進攻長安的途中,卻止步於潼關天險。

雙方對峙半年多後,戰爭形勢逐漸對安祿山不利,於是玄宗命令鎮守潼關的大將哥舒翰,指揮二十萬大軍向叛軍發起了反擊。然而,哥舒翰卻功敗垂成,使帝國主力部隊折戟於靈寶,戰局對大唐來說急轉直下。使得一場本應只控制在河南、河北的局部戰役越打越大,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大仗,並徹底改變了大唐的國運。

後世在研究潼關失敗原因時,將任用哥舒翰爲帥也視爲一條。因爲在玄宗啓用哥舒翰時,他已經病得下不了牀。哥舒翰少年紈絝,嗜酒如命,縱情聲色,已經透支了他的身體,加之洗澡時着了涼,便得了嚴重的風疾。在接到任命時,哥舒翰也曾苦苦推辭,但玄宗就是不許,堅持啓用哥舒翰。

泱泱大唐,有能力與威望指揮二十萬大軍的將領絕非哥舒翰一人,唐玄宗在明知哥舒翰已經躺上了病榻的情況下,爲何還要堅持啓用這個中了風的將軍呢?

唐玄宗明知哥舒翰患病,爲何還執意啓用他?

這要從節度使制度說起。高宗、武則天時期,府兵制逐漸瓦解,要防備邊患,不得不花銀子招募士兵,並從最初的臨時招募,變成了後來的長期招募。於是,邊疆的都督、都護實力便強了起來,從只管軍事,一步步變成軍、政、財賦一把抓,節度使便應運而生。

玄宗天寶年間,大唐總共形成了九大節度使加一個地位較低的經略使,共十大藩鎮。按照實力來說,可分爲強弱兩大部分。

其中較弱的有四鎮:安西節度使,兵力24000,用於鎮撫西域龜茲、于闐等國,宣示大唐在中亞的權威。北庭都護府,兵力20000,用於防備西突厥諸部落。劍南節度使,兵力30900,作用是西防吐蕃,南撫蠻獠。嶺南五府經略使,兵力5400,用於鎮撫南方的蠻夷與獠。

較強的有六鎮:平盧節度使,兵力37500,鎮撫室韋、靺鞨。范陽節度使,兵力91400,打擊契丹、奚等族。河東節度使,兵力55000,防備突厥。朔方節度使,兵力64700,打擊突厥。河西節度使,兵力73000,隔斷突厥與吐蕃的聯繫。隴右節度使,兵力75000,打擊吐蕃。

唐玄宗明知哥舒翰患病,爲何還執意啓用他? 第2張

在較強大的六鎮中,按地緣逐漸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便是東北平盧、范陽、河東三鎮;與西北河西、隴右二鎮。朔方一鎮時而倒向東北,時而倒向西北,無法自稱體系。

兩大集團之間爲了攫取更大的利益,逐漸形成了相競爭的關係,不僅在軍事上擴充實力,還結交朝臣,參與黨爭,贏得政治上的話語權。西北從王忠嗣到哥舒翰,東北從張守珪到安祿山,一脈相承,一直不對付。對於此事,玄宗心知肚明,但他是玩平衡的高手,對於他們之間的競爭樂見其成。

所以,安祿山率東北三鎮起兵後,哥舒翰領銜的西北二鎮自然成爲玄宗的首選。

在募兵制度下,邊關將士們的吃穿軍餉都由節度使來提供,所以,節度使手下的將士們只知有軍鎮而不知有朝廷,更像是節度使的私兵。且長處邊關,整日與異族打交道,將士們兇悍驕橫,桀驁難治。除了自己的上司,誰都不服。

所以,關鍵時刻玄宗只能將哥舒翰從病榻上揪起來,並給他手下的王思禮、李承光、火拔歸仁等將軍加官進爵,以便盡心輔佐病重的哥舒翰。

玄宗之所以敢讓哥舒翰帶病指揮,還有一點就是,唐軍在數量上遠遠超過了叛軍,得勝的機率非常大。據史書記載,唐軍在潼關的部隊具體數字爲二十一萬八千,雖有不下十萬剛剛招募的烏合之衆,但西北二鎮驍勇的主力也有十萬。而安祿山南下的部隊加起來才十五萬,能用於進攻潼關的部隊實質上只有區區兩萬。

唐玄宗明知哥舒翰患病,爲何還執意啓用他? 第3張

然而令玄宗意想不到的是,雖然他們平時在各自的防區內較好地完成了任務,顯得同樣兇悍,但實力終有高下。

安祿山精通六部落語言,對契丹、奚等民族十分熟悉,他手下的精銳,大都是契丹、奚、突厥這些遊牧民族弓馬嫺熟的牧民,只有少量漢民。

而哥舒翰手下的西北二鎮,由於吐蕃一向比較封閉,並沒有多少投降的吐蕃人,主力大部分都是邊疆漢民與漢化程度很深的吐谷渾等族人。

所以,西北二鎮在實力上終歸不及安祿山的東北三鎮。加之西北主力與臨時招募的烏合之衆混編,他們未經戰陣,見到安祿山的鐵騎便望風而逃,不但無助於提高戰鬥力,反而極大影響了軍心士氣。便造成了二十萬大軍靈寶慘敗。

此一戰,帝國用於反擊安祿山東北三鎮的主力,西北二鎮損失殆盡,其他小鎮指望不上,中央禁軍又腐朽不堪。所以,抗擊叛軍的大旗,只能由郭子儀領銜的朔方一鎮擔任。(文:熊魚自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