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狄青臉上的刺字由何而來?他爲什麼不願除掉刺字?

狄青臉上的刺字由何而來?他爲什麼不願除掉刺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狄青,字漢臣,北宋時期名將,出身貧寒,卻立下累累戰功,成爲北宋一名驍勇的戰將。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狄青在 16歲時,因與鄉人發生衝突,而被官府逮捕投入監牢,並在臉上刺字,註銷戶籍,發配京師充軍。

說起這個臉上的刺字,乃是唐末五代到宋朝的一大特色。刺字,本是上古五刑之一,原名叫做“黥刑”或“墨刑”,也就是給一些犯了罪的人臉上刺字,然後再塗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標誌。

狄青臉上的刺字由何而來?他爲什麼不願除掉刺字?

唐朝末年,那位終結大唐王朝的梁太祖朱溫,爲了提高自己部隊的戰鬥力,規定假如將官戰死,其屬下的官兵也必須全部戰死,否則回來也是一樣的斬殺。

而又爲了防止士兵逃亡,朱溫又首創在士兵臉上刺字, 這樣,即便戰敗的士兵逃亡了,但其臉上的刺字也會被識別出來,很容易就被抓回來。

五代各國及兩宋,士兵臉上刺字的習慣也就一直延續了下來,直到元代才被廢除。

少年的狄青又是犯罪入獄,又被充軍,自然早早地在臉上被刺了字。就這樣,狄青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党項族一代雄主李元昊在西北稱帝建國,建立起了與北宋、大遼鼎足而立的西夏,並開始不斷侵擾北宋邊境地區。

狄青臉上的刺字由何而來?他爲什麼不願除掉刺字? 第2張

北宋朝廷將護衛京師的軍隊派到與西夏接壤的邊疆,以防禦西夏的入侵。狄青也就這樣成爲了一名邊塞的低級軍官。

在對西夏的戰爭中,狄青驍勇善戰,智謀多端,多次衝鋒在前,帶隊奪關斬將,先後攻克了金湯城、奪取宥州等地,焚燒了西夏儲備的糧食數萬石,收繳帳篷二千三百隻,俘虜五千七百人。

狄青還指揮士兵在戰略要地修築了橋子谷城,築建招安、豐林、新砦、大郎等城堡,這些城堡都建在敵方要害之地,對防禦西夏的侵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狄青每逢與西夏作戰,頭戴一個銅面具,一馬當先,殺入敵陣,西夏軍均望風披靡,無人敢擋。狄青也獲得了一個“面涅將軍”的稱號。

在與西夏作戰的4年時間裏,狄青參加了大大小小25次戰役,身中8箭,卻從未臨陣脫逃。因而,憑藉着這些軍功,狄青的官職也是一路升遷,從一個普通的小士兵成爲獨當一方的將官。

狄青臉上的刺字由何而來?他爲什麼不願除掉刺字? 第3張

皇祐四年(1052年)六月,狄青升任樞密副使(軍事最高長官的副職),狄青也就成爲了正二品的朝官。

狄青成爲朝官後,但仍對自己的形象並不是很在意,臉上仍保留着宋代士兵低賤的標記——刺字。

狄青每天在朝堂與大臣們朝見宋仁宗,宋仁宗看着狄青的臉上刺字,覺得不甚美觀,就勸狄青用藥除掉刺字。

令宋仁宗沒想到的是,狄青指着自己的臉說:“陛下以功擢臣,不問門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爾,臣願留以勸軍中,不敢奉詔。”(《宋史·狄青傳》)

狄青說的意思是:陛下根據功勞提拔臣,而沒過問臣的出身門戶;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以更好地鼓勵軍隊,而不敢奉行您的命令。

看到沒有,狄青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鼓舞軍隊的士氣,而不是自己做官的相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