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劉備的一生中最大的失誤是什麼?他錯過了哪位賢者?

劉備的一生中最大的失誤是什麼?他錯過了哪位賢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字玄德,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他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先有董卓霸權,再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赤壁一戰之中,孫劉聯軍憑藉着天時、地理、人和大敗曹軍,完成以少勝多的壯舉,隨後天下分爲魏蜀吳三個國家。

在我國曆朝歷代的歷史之中,最受人追捧的朝代之一便是三國時期,彼時,英雄與美女輩出,陰謀與陽謀並行,武將諸如關羽、趙雲、呂布等,謀臣諸如龐統、郭嘉、司馬懿等,他們之間所發生的故事,無不被後世之人津津樂道。而作爲蜀國的建立者的劉備,其一生之中最大的失誤,便是在三顧茅廬的請出了諸葛亮,卻因此而錯過了更有賢能之人。

其實在整個三國的歷史進程之中,佔據主動的一直都是曹操建立的魏國,無論是士兵亦或是將領的數量以及土地的面積和糧食的充裕度,魏國都要遠遠勝過其他兩國,但在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之中,作者似乎對蜀國有着獨特的喜愛,雖然曹魏的將領更多更容易描寫,但羅貫中似乎不太願意對其進行詳細的記敘,而是轉而仔細描繪蜀漢。

劉備的一生中最大的失誤是什麼?他錯過了哪位賢者?

這就有了人們衆所周知的“武聖”關羽,“臥龍”諸葛亮以及常山趙子龍等,作者對他們進行了詳細而又深刻的描寫。似乎是因爲對蜀國太過於擡愛的原因,對於其他國家,羅貫中的態度就顯得比較激進。在曹魏打了敗仗之後,他常常會用慘敗、落荒而逃這些詞語來形容,而當蜀漢吃了虧的時候往往一筆帶過。

同樣是打了勝仗,曹魏陣營並沒有詳細的描寫,而蜀漢陣營恨不得將消滅的敵人數量精確到個位數,還要將所有的戰利品都詳細列舉出來。但事實上,劉備在故事的初期其實一直都在敗仗之中度過,少有勝績,次次都被敵軍打得落荒而逃狼狽不堪,所以可以從這裏看出作者並沒有明顯的偏向性。

只是因爲在世人的眼中,曹操是一個奸雄,而劉備則是正統的漢室後人,所以作者常常會稱讚劉備的忠誠以及對國家的熱愛,並向後人宣傳這個道理。這樣的行爲自然會使得人們將目光放在劉備身上的時候會有一層濾鏡的效果,但確實,劉備這一生堪稱傳奇,原本只是一個編草鞋的人,最後卻成了一國之君。

而在成爲君主的過程之中,少不了身邊一羣人的幫忙,其中功勞甚大的就是丞相諸葛亮,稱號“臥龍”。但劉備也正因爲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卻錯失了另一位更有賢能的人。諸葛亮爲什麼能夠被稱之爲“臥龍”,這是源自他的師父司馬徽的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劉備的一生中最大的失誤是什麼?他錯過了哪位賢者? 第2張

僅僅只用了這一句話,便將自己的弟子諸葛亮、龐統全都推銷了出去。事實上,司馬徽一生之中收徒並不多,但人們常說兵在精而不在量,司馬徽的弟子可謂個個都是人中龍鳳,他的三位弟子諸葛亮、龐統和徐庶,兩人跟隨了劉備,後者跟隨了曹操。三人都爲各自的君王開疆擴土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劉備不辭辛苦請諸葛亮出山之後,諸葛亮也證明了劉備的眼光確實沒錯,在他的一生之中爲了整個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遺憾的是,漢室尚未光復,劉備便已經駕崩,在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開始盡心盡力輔佐少主劉禪,但最後並沒能成功。

後代的三蘇看來,諸葛亮確實是一個非常有謀略的人,而且治國也是一把好手,但對於領兵作戰,諸葛亮並不擅長,如果一個國家要讓諸葛亮上戰場,那意味着這個國家幾乎沒有好的將領了。而劉備如果沒有請諸葛亮出山,轉而去邀請另一位更有賢能的人,那麼事情會不會有所不同呢?

劉備的一生中最大的失誤是什麼?他錯過了哪位賢者? 第3張

這個人名叫崔州平,史書上對他的記載極少,而事實上劉備也確實邀請過他,但崔州平對於這些功名利祿並不在意,畢竟他的父親就是因爲從政被袁紹所殺,所以在吸取父親的這份教訓之後崔州平選擇隱居。

崔州平的年齡比諸葛亮要大一點,相比於諸葛亮,崔州平的謀略更深一籌,而且看人的眼光也十分毒辣。對於諸葛亮的一些豪言壯語,人們都在笑話他,而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表達了認可。崔州平的能力並不會比諸葛亮差,但這並不意味着即使有了崔州平的加入,劉備就一定能夠光復漢室,只是肯定要更爲輕鬆一些。

但歷史沒有如果,後世對前人進行評價時,切忌不要站在後世的角度觀察,而要將自己帶入歷史,畢竟只有身臨那個時代,纔會明白前人爲何會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