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探索唐代宮廷寵物的三大來源,宮廷寵物有哪些種類?

探索唐代宮廷寵物的三大來源,宮廷寵物有哪些種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時期,飼養寵物之風在宮廷之中盛行。這些宮廷寵物來自哪裏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1、地方土貢

土貢,即歷代地方郡、縣、州向君主進獻的土產、珍寶和財物。唐代的進貢制度已漸完備。唐制規定:地方州府每歲所貢以當地土特產爲主,且對其價值有明確規定,“其價視絹之上下,無過五十匹”。

唐代地方所貢物品是由官府收購的諸州指定特產,每年冬季,本州的土特產由朝集使送入京師。送入京師後,這些諸州上貢的特產再由太府寺聖進行管理、分配。

唐代的土貢品,包括鸚鵡、孔雀、鷹鶻、犬馬、犀象、龜鱉等奇禽異獸。大體而言,唐代域內土貢動物以飛禽爲主,獸類大型動物較少。

土貢的鸚鵡多來自隴西和嶺南地區。隴右道渭州小隴山,“東去大震關五十里,上多鸚鵡”。開元年間(7 13一741),山民州地區土貢有“鸚鵡鳥,尾牛酥,鵰翎”。

王建《閒說》詩“秦隴州緣鸚鵡貴”,來鵲《鸚鵡》詩“何似隴山閒出飛”,描述對象都是隴西鸚鵡。從八世紀起,“新品種的鸚鵡,即‘南鳥’就開始在唐朝北方地區出現”,這些“南鳥”是指來自嶺南、交趾地區的鸚鵡。“廣之南,新、勤、春十州呼爲南道,多鸚鵡”。

探索唐代宮廷寵物的三大來源,宮廷寵物有哪些種類?

據《新唐書》記載:羅州招義郡土貢爲“銀、孔雀、鸚鵡”;安南都護府土貢爲“孔雀,蕉布,犀角,蛇膽,鸚鵡”。“天寶中,嶺南獻白鸚鵡”,此鳥十分聰慧,善解言辭,被玄宗和楊貴妃稱爲“雪衣女”。

唐代靈州靈武郡(治今寧夏靈武)、華州華陰郡(治今陝西華縣)等地進貢鷹隼。靈州靈武郡土貢爲“白蛟、青蟲、雕、鶻、白羽、麝、野馬”。華州華陰郡常貢“鷂子十聯,烏鶻五聯”。《元和郡縣圖志》載,隴右甘州甘峻山,出產質量上乘的青鶻、青鷹,“常充貢獻”。此外,晉州也曾進貢鷂子。

唐代犬馬的種類大爲豐富,作爲貢品的必定是品種優良的異犬良駒。淮州淮陽郡土貢之一是犬。開元十二年(724),太原進獻異種馬,“兩肋各十六,肉尾無毛”。

嶺南,交趾和雲南地區是唐代境內犀、象的主要來源地。嶺南道貢“金、銀、孔翠、犀、象、彩藤、竹布”。鬆州土貢爲“狐尾、當歸、犀、牛酥”“。“廣之屬城循州、雷州皆產黑象”。

2、私人進獻

私人進獻是指地方行政長官、節度使根據統治者興趣、需要,以個人名義進獻給統治者某些物品。唐初統治者大多厲行節儉,發佈詔書禁止進獻鷹犬等珍禽異獸。

武德元年(618),唐高祖下詔:“禁獻諸儒短節,小馬庳牛,異獸奇禽”等無用之物,“異物、滋味、名馬、鷹犬,非有詔不獻”。貞觀初,太宗將禁苑所養鷹犬放生,“罷四方貢獻”’。

但是,這種厲行節儉的風氣並沒有維持太長時間。貞觀十三年(639),“鷹犬之貢,遠及四夷”。開元初,宮廷鷹犬機構“五坊”建立後,需要徵集珍禽異獸。文宗即位之初,宣佈“加配諸道鷹鶻”。憲宗時規定,“犬馬、鷹隼、時新滋味之外,一切勒停”。統治者的這種態度無疑助長了節度使和諸州官員進獻寵物的風氣。

探索唐代宮廷寵物的三大來源,宮廷寵物有哪些種類? 第2張

各級官吏爲獲賞識和寵信,紛紛投皇帝之所好,進獻鷹鶻犬馬。唐高祖武德元年(6 18),豐州總管張良遜獻綠耳馬兩匹。武則天時,左衛兵曹劉景陽於嶺南得一雙秦吉了鳥,進獻朝廷國。開元十年(722),丹州進獻朱鬟白馬。天寶年間(742一756),安祿山“每月進奉牲口、駝馬、鷹犬不絕”。

天寶之後,地方長官們向統治者進獻寵物更無節制。代宗時,每逢端午、聖誕,“四方貢獻者數千”。永泰二年(766),代宗壽誕,諸州長官、節度使所進獻的珍玩、名馬,就達“二十餘萬”。自此,每逢帝王壽誕,地方長官進獻方物上壽,成爲定製。

德宗、憲宗兩朝,藩鎮節度使、地方官員和軍隊進獻數量之多最爲突出。貞元三年(787),淄青節度使李納“獻毛龜”。貞元八年(792),鄂州觀察使何士斡“獻白鹿”。貞元十二年(796),左神策軍進獻白鵲。貞元十三年(797),右神策軍進白雀。永貞元年(805),襄州節度使獻鷹。憲宗元和八年(813),淄青節度使李師道進獻了十二隻白鵲。

元和初,澤潞及鳳翔天威軍每年都會進獻一定數量的鷹鶻。至元和十年(815),憲宗因其“既傷物性,又勞人力”,下詔停獻。敬宗驕僻,元穎每欲得其寵幸,“巧索珍異獻之”。開成年間(836一840),潞州劉從諫任昭義節度使,進獻犬馬,義昌軍節度使劉約進獻白鷹。

宣宗大中七年(853),興元進犀牛。鼓宗即位之初,左右神策軍每年都要進獻一定數量的鷹鶻。爲表節儉,爵宗下詔停減,“共停一十四聯”。鹹通七年(866),沙州節度使張義朝進獻“青鷹四聯、延慶節馬二匹”。

探索唐代宮廷寵物的三大來源,宮廷寵物有哪些種類? 第3張

出於對珍禽異獸的喜愛,唐朝帝王也會派遣專人到地方徵購,貞觀十三年(639),唐太宗“萬里遣使,市索駿馬,並訪怪珍”,遣使到石國“市犬馬”。玄宗時期,爲滿足宮廷貴胃們的出遊和騎乘需要,多次“競購名馬”。寶曆二年(827),敬宗甚至遣使“自新羅取鷹鷂”。

唐代統治者在土貢珍禽異獸的產區設置了專門的“捕鴉戶”、“採捕人”,“歲責貢獻”。進鷂子使是護送作爲貢品的鷹華進京的專職人員。《太平廣記》載:先天中(712一713),許州杜生讓一奴用五百錢在官道上買鷂子,“見進鷂子使過,求買其一”。結果,奴只買到一隻質量略差的鷂子。可見,進鶴子使經由官道貢獻鷂子,所攜帶的並不止一隻鷂子。

3、鄰邦朝貢

唐代,寵物飼養的風氣盛行,單靠州郡的土貢己無法滿足唐王朝對奇珍異獸日漸增長的需求,更多的寵物是通過周邊少數民族和鄰國朝貢得來。“七世紀中國是一個崇尚外來物品的時代”,追求各種奇禽異獸的風氣盛行於士大夫階層,推及庶民之家。

唐朝引進的禽類寵物有鸚鵡、頻伽鳥、問日鳥、鴕鳥等觀賞禽鳥以及雕、鷹、鶴和鶻等猛禽。

唐朝外來鸚鵡的輸入集中於貞觀、開元年間,由南海和南亞諸國進貢而來,即林邑、佛誓國、曇陵、拘萎蜜、盤盤、訶毗施、尸利佛誓、訶陵及南天竺等國。貞觀初,林邑國就已向唐王朝進貢五色鸚鵡、白鸚鵡,“精識辯慧,善於應答”。

探索唐代宮廷寵物的三大來源,宮廷寵物有哪些種類? 第4張

玄宗時有隻五色鸚鵡通人性,每次侍者爲玄宗更衣時,若舉動不敬,“鳥輒嗔目叱吒”。《白鸚鵡賦》讚美了白鸚鵡的善言聰慧、巧通辭令:“稽聖人之遺文,懿珍禽之不一,彼善言之靈鳥,孕聰明以自逸”。

越南還進獻過一隻紅鸚鵡,白居易詩云其“色似桃花語似人”。永徽元年(650年),吐火羅進貢的鴕鳥被“獻於昭陵”,高宗和睿宗墓前均有鴕鳥雕像。之所以如此,大致是因爲鴕鳥極其罕見,可以顯示唐朝爲四夷之主的威嚴。

除此,南天竺還曾進獻過問日鳥,訶陵國進獻過頻伽鳥。問日鳥應該屬於一種象徵祥和的瑞鳥,頻伽鳥則具有明顯的佛教色彩,在諸多佛經故事中有頻伽鳥的身影。

鷹鶻等獵禽主要來自東北朝鮮半島的新羅、渤海、靺鞨,集中於在開元、天寶年間。黑水靺鞨“土多貂鼠、白兔、白鷹”,每年都要向唐朝進獻一種兇猛獵禽——白鷹。唐詩中多有關於這些來自東北的鷹隼的描述,“御馬新騎禁苑秋,白鷹來自海東頭”,“越鳥從南來,胡鷹亦北渡”。

西域地區主要向唐王朝進貢犬馬,包括高昌、安國、於聞國、龜茲、康國、波斯等國。對唐人影響較大的是“拂菻狗”。武德七年(6 24),高昌進獻了兩隻來自拂菻國的小狗,“性甚慧,能曳馬銜燭”。神功元年(697),安國進獻過一種長有兩頭的異種犬。

戰馬之外,唐代的貢馬中,有一部分供皇室貴族賞玩、騎乘、打馬球戲和宮廷儀仗當中,其中包括走馬、打球馬、舞馬等。“走馬”,即供以騎乘、娛樂之馬,主要有“果下馬”和其它矮小的駱馬。果下馬高約三尺,因體型矮小,“乘之可於果樹下行”。唐代的果下馬多來自於朝鮮半島的新羅、百濟。史載:春遊時,長安少俠們會騎着矮馬,“於花樹下往來”。

探索唐代宮廷寵物的三大來源,宮廷寵物有哪些種類? 第5張

唐代還盛行“馬球戲”,又稱“打馬球”、“擊鞠”。擊鞠源於波斯、吐蕃等地,經中亞傳入中原,又傳入朝鮮和日本。蔡孚《打球篇》、沈佺期《幸梨亭觀打球應制》寫到馬球小如拳頭,材質輕韌,並需彩漆塗層。馬球手在馬上持鞠杖擊球,往來追逐,先得到球並且將球擊過門者爲勝。

王建《宮詞》描寫了爲打球而馴養的馬,“新調白馬怕鞭聲,供奉騎來繞殿行。爲報諸王侵早入,隔門催進打球名”。開元五年(7 17),於聞曾進獻過兩匹打球馬。

唐代輸入的獅子多來自西域地區,即康國、吐火羅、拂菻國、林邑國、訶毗施、波斯、米國、大食等國。西域自古就有馴獅、崇獅的習俗。在唐人心目中,獅子是最具神奇色彩的獸中之王。虞世南《獅子賦》稱其“填目電耀,發聲雷響,拉虎吞貌,裂犀分象”,“踐籍則林麓摧殘,哮呼則江河振盪”。

犀、象在進貢之前己被馴服教舞,稱爲“馴犀”、“馴象”。儘管當時嶺南仍有野象生息,作爲唐帝國統治者娛樂消遣工具的鬥象、馴象和馴犀主要來自林邑、真臘、瞻博、波斯、環王國、南詔、佔卑國和占城國等南海諸國。其原因在於:

其一,中國本土野象可能質量並不高,“荊地象色黑,兩牙”,“牙小而紅”;其二,林邑等熱帶國家馴象歷史悠久。大唐用來自異域的珍禽異獸裝點宮廷,更能顯示其作爲“四夷君長”的巍巍氣象。

地方土貢貢品的增多固然可能代表諸州經濟水平的提高,土貢制度的日漸完善,海內外朝貢的增多均與唐王朝國力的強大、政局的穩定有關。但是,“地方官員的進獻取媚,皇帝的過度徵求,卻往往是腐敗的表現”,且貢品多半是用於皇帝個人的玩賞之用,於國計民生無益。最終,還是爲唐朝的由盛轉衰埋下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