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古代中秋節一般都吃什麼?月餅又是如何誕生的?

在古代中秋節一般都吃什麼?月餅又是如何誕生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以上問題小編將在下文爲大家一一揭曉。

據史料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於先秦時期的著作《周禮》,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源自古人一種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所以有“祭月”等一系列的拜月活動。早在先秦時期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等活動。待到唐朝年間中秋賞月風俗盛極一時,人們將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唐明皇夜遊月宮等神話故事和中秋結合起來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官方更是將中秋節定爲了全國性的節日,《唐書》便說道:“八月十五中秋節”。自此後中秋佳節便正式成爲了中華民俗傳統佳節。後來經過宋、明、清幾代的發展演化中秋節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意義,已經牢牢和中華文化綁在一起,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老百姓的關於秋天的美好記憶和感情。

在古代中秋節一般都吃什麼?月餅又是如何誕生的?

說到中秋那必不可少的是月餅,但在先秦時期人們常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可見最初人們在中秋時流行喝粥養生,吃的很健康,並沒有吃月餅的習俗。那麼月餅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呢?又怎麼變成了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傳統中式甜點的呢?

大宋第一美食博主蘇軾有話要講:“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據專家推測蘇軾提到的點心極有可能就是月餅,這也是有史可依的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月餅。“月餅”準確的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書中描寫了許多吃食點心,菊花餅、梅花餅……當然也有月餅,圓圓的造型像極了滿月故而和月亮聯繫在一起,但最初不只是在中秋這一天才吃月餅,可以作爲飯後的甜點或者閒暇時的零嘴。直到明代,月餅的記載開始漸漸地詳細且講究時節,吃月餅才變成了中秋節的固定搭配,並演化出了各式各樣的不同風格的月餅。廣式、京式、蘇式、滇式……從南到北各地的月餅都帶有不同的風格,深受各地民衆喜愛,每年也少不了一場關於甜鹹月餅的“大戰”。

廣式月餅大都甜口,皮薄鬆軟的蓮蓉月餅是其代表口味,光緒年間清香可口的蓮蓉月餅便廣受百姓喜愛,而跨入新世紀以來廣式一派更是開創了冰皮月餅風靡全國;蘇式糕點自古聞名,蘇式月餅也極具地方特色,外皮酥脆入口化渣是其一大特點,而實際上蘇式月餅有甜口也有鹹口,像是豆沙月餅、肉月餅……作爲自古以來的江南富庶之地糕點業發展超過全國,五仁月餅是其最著名也是最傳統的代表作,真正的五仁月餅用料考究做工複雜,有着多種果仁的混合香氣,口感綿軟帶酥令人垂涎;而顏值最高的甜口月餅莫過於雲南的鮮花月餅了,雲南地靠南部,昆明更是四季如春鮮花一年不斷,雲南人民自古就有食用鮮花的習俗放在月餅中也不足爲奇,鹹口則有云腿月餅,近幾年隨着物流業的發達也開始漸漸被衆人熟知,因製作工藝的不同鹹口的月餅大都需要吃新鮮烤制才最好,微微熱的鹹香火腿加上紫麥麪粉揉捏的餅皮,剛剛出爐的雲腿月餅香味撲鼻一口咬下滿嘴生香。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秋風乍起金桂飄香,中秋時節正是桂花開放的季節,桂花小小的身軀卻能香飄數裏,李清照曾寫:“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意遠只香留,何須淺碧青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中秋彷彿被淡淡的桂香包圍,回憶起中秋月夜總有桂花爲底色,在桂香撲鼻下夜中賞月,一家人其樂融融,喝一杯桂花釀的蜜酒,吃一口香香軟軟的桂花糕,釀一罐桂花蜜又可以甜甜蜜蜜過到明年。甚至我國喝桂花酒的歷史相當久遠,屈原《九歌》中就說道:“援驥鬥兮酌桂漿”。桂花這一種花木,不僅僅作爲一種觀賞性植物存在還提供了食用價值,甚至成爲一種文化符號流傳開來,被人們賦予了不一樣的文化和情感色彩,一口下的桂花香去都是不一樣的甜。

在古代中秋節一般都吃什麼?月餅又是如何誕生的? 第2張

而伴隨桂香飄起的還有街頭炒栗子的甜香,自古以來秋季便有吃板栗、菱角、芋頭的習俗,栗子更是現代人們秋冬季必不可少的小食。李時珍認爲板栗性溫味甘,可健脾補腎、益氣補肝。晉朝時期便有用板栗入藥的記載,清代中醫著作《經驗方》也認爲板栗可以治療腎虛、腰腳無力等。板栗富有膳食纖維既可以作零食,也可以作爲菜餚輔料,像是板栗鴨、板栗燉雞等等,在中秋佳節想要吃的健康又美味那麼板栗必不可少。

而在江南一帶更有中秋食藕的傳統,著名菜餚便有“藕盒子”。江浙地區普遍種植“七孔藕”,該品種的藕潔白如玉,口感鮮脆甘甜,因此常常被製作成偏甜的菜餚。像是藕盒在江浙地區多於切片後兩片相連,中間夾以糯米、豆沙等甜口食物,再淋上一勺晶瑩剔透的桂花醬,一道桂花、脆藕混合香甜的蜜汁糯米藕便大功告成。而到了山東地區的藕盒則更多用“九孔藕”,做法相同卻輔以豬肉餡肉泥用油煎制而成,雙面金黃的藕盒鹹、鮮、脆老少皆宜。中醫認爲藕性涼,但經過煮制後變爲性溫,裨益脾胃,有滋陰益血的功效,也是中秋佳節食補的一大好食材。

八月十五中秋佳宴,看似只關乎節氣和食物的節日卻飽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和情感沉澱,以月圓寄人團圓,月夜下家人團聚在一起圍坐在圓桌邊,吃着美味佳餚、喝着甜蜜的桂花酒、聊着月宮的神話故事,一幕幕皆是幸福的滋味,只用蘇軾的話便可以概括“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