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面對武則天的霸道行爲,徐敬業打出反抗的旗幟,他的結局如何?

面對武則天的霸道行爲,徐敬業打出反抗的旗幟,他的結局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時期,第一個因不滿武則天廢除兩位皇帝、臨朝稱制行爲,並進行反抗的人是誰?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高宗年間,由於唐高宗李治身體孱弱,經常頭暈目眩,不能及時有效地處理朝政大事,於是就讓皇后武則天協助處理朝政。

即使唐高宗身體有所緩解,恢復一些了,但在理政時,武則天仍“垂簾於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生殺,決於其口”。

這樣,在唐代乃至我國古代歷史上就出現了獨一無二的一幕,那就是“二聖臨朝”,即在金鑾殿上,相當於有兩位皇帝同時坐在一起接受百官的朝賀,並同時處理各種朝政事務。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太子李顯繼位,是爲唐中宗。

面對武則天的霸道行爲,徐敬業打出反抗的旗幟,他的結局如何?

按說自己的兒子當上了新君,武則天應該退至幕後,當個皇太后享福去吧,但武則天早已品嚐到無上權力的滋味,因而,她仍以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同時,大臣裴炎受遺詔輔政,政事皆取決於武則天。

李顯打算任命韋皇后之父韋玄貞爲侍中,試圖組成自己的集團。卻被裴炎阻止,李顯怒道:”朕即使把天下都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還在乎一個侍中嗎?”

令李顯沒想到的是,他的這一句氣話給自己帶來了大麻煩。裴炎報告給武則天,武則天對李顯的舉動大爲惱火。二月,繼皇帝位才55天的李顯就被武則天廢黜爲廬陵王,貶出長安,遷於房州。

事後,武則天轉而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爲帝,是爲唐睿宗。武則天仍以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

李旦雖然成爲了新的皇帝,但實際上他從當上皇帝開始便被軟禁在皇宮中,不僅不得干預政事,他還不能隨意出入宮廷,開始了傀儡皇帝的生活。

面對武則天的霸道行爲,徐敬業打出反抗的旗幟,他的結局如何? 第2張

武則天這種霸道的做法,無疑激起了大唐許多臣子們的不滿。果然,在這一年的九月,有一個將門之後勇敢地站了出來,打出了反抗武則天的旗幟,他就是大唐開國功臣李勣之孫——徐敬業。

徐敬業(636—684年),在當時應該稱爲李敬業,其祖父李勣本名徐世勣,因功勞卓著,而被唐高祖李淵賜姓李,改名成了李世勣,又因避李世民的諱,而成了李勣。

這一年九月,徐敬業被貶爲柳州司馬,赴任時在揚州遇到了一同被貶官的唐之奇、駱賓王,杜求仁、弟弟李敬猷、魏思溫、薛仲璋等人,他們聚於揚州,各自因失去官職而心懷不滿,便密謀起兵,以支持廬陵王李顯恢復帝位爲藉口,正式起兵於揚州。

徐敬業自稱大將軍、揚州大都督,他還讓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撰寫了一篇聞名天下的檄文——《爲徐敬業討武曌檄》。

面對武則天的霸道行爲,徐敬業打出反抗的旗幟,他的結局如何? 第3張

駱賓王文采超絕,在這篇檄文中,駱賓王首寫武則天的殘暴與政治陰謀,次寫討伐武則天的目的和決心,最後號召朝野有志之士,都加入到討伐武則天的行列,並以“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結束。

據《新唐書》所載,武則天剛開始閱讀這篇討伐她的檄文時,還嬉笑自若,不當回事,然而,當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這句最能激發唐朝舊臣對故君的懷念時,驚問手下這是誰寫的?近臣回答是駱賓王所寫,武則天嘆惜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

武則天雖然感嘆有此才華的駱賓王未能爲己用,但她也在盛怒之下,剝奪了徐敬業家族的賜姓,並命左玉鈐衛大將軍李孝逸爲揚州道大總管,領兵三十萬,前往揚州討伐徐敬業。

徐敬業一立旗杆,在十來日間竟然也聚集了士兵十萬衆,當時他的謀士提出了兩套軍事方案:一是北上進攻洛陽;一是南下先取常州、潤州(今江蘇鎮江)。經過討論後,徐敬業採取了南進的策略,渡江攻取了潤州。

徐敬業放棄攻打洛陽,錯失了大好戰機。等李孝逸大軍逼近揚州時,徐敬業不得已又還兵北上,在高郵(今江蘇高郵北)與唐軍展開對戰,雙方相持了一段時間。

十一月,徐敬業大敗,他逃往潤州,想渡海投高麗時被部下所殺,其餘同黨也大都被捕殺,駱賓王不知所終。

徐敬業反抗武則天霸權的行動雖未成功,對武則天的臨朝稱制並沒有任何的效果,但是,徐敬業本人憑藉着自身難得的反抗精神而受到歷代的傳誦。

在清代傳奇小說《鏡花緣》中,徐敬業被塑造爲天神下凡反對武周的典範,表達了世人對他的反抗精神的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