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現今忠縣的名字是何來源?在歷史上都有何故事?

現今忠縣的名字是何來源?在歷史上都有何故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華傳統文化表彰的八種德行,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每當一提起這個,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所謂忠,從字形來看就是把心放在中間,沒有絲毫偏倚,也就是盡心竭力、毫不動搖。在《說文解字》中,忠則被解釋爲“敬也”。

總的來說,忠就是盡心,忠誠國家便是對國家盡心,忠誠於事業則是對事業盡心。對於古代君主們而言,如果人人都能夠做到忠,那麼就都會爲了國家而付出全力,自己的統治自然也就穩固了。因此,忠一直被封建統治者們重視並大力宣傳。如今,重慶有一個地方叫作忠縣,儘管它知名度不高,但“忠”這個名字卻是唐太宗御賜的。那麼,這個小小的縣憑什麼能夠得到“忠”這樣一個意義重大的名字呢?

忠縣位於長江之畔,周朝時本是巴國的屬地,後來秦國推行郡縣制,管轄這裏的又成了巴郡。元鼎五年(前112),漢武帝在此地設置了臨江縣,這個簡單直接的名字此後得到了長期的沿用。不過,臨江縣的上一級行政區劃在漢武帝之後的數百年間經歷過從巴郡到永寧郡,再到臨江郡、臨州的多次變遷。

現今忠縣的名字是何來源?在歷史上都有何故事?

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唐太宗將臨州改爲了忠州,此後直到民國時期,忠州才被改爲了如今的忠縣。至於爲何太宗會特意對這個遠在巴蜀的地方進行改名,答案其實在於兩個人,這兩人便是巴蔓子和嚴顏。據《華陽國志》記載,巴蔓子生活在戰國中期,乃是巴國的大將,他性格剛烈而通曉軍事。有一年,巴國國內發生了叛亂,一時間上至國君下至百姓都陷入了水深火熱當中。

爲了扭轉危局,巴蔓子在一番慎重思考後決定前往強大的楚國求援,並向楚人許諾叛亂平息後割讓三城作爲酬謝。在楚國軍隊的幫助下,巴蔓子順利拯救了祖國,但當楚國派使者前來索要城池時,他卻表示:“誠許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寧死,將吾頭往謝之,城不可得也!”

巴蔓子認爲,當臣子的並沒有私下許諾割讓國土的權力,如果如約割讓了土地那就是不忠,不過,不履行自己的承諾則是不信。爲了在盡忠的同時守信,巴蔓子選擇了讓使者用自己的項上人頭作爲答謝援兵的酬勞帶回楚國。楚王見到巴蔓子的頭顱後,十分惋惜地感嘆道:“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爲!”爲了表示對巴蔓子捨命救國的尊敬,楚國以上卿之禮安葬了他的頭顱,而巴國人也懷着感激之情厚葬了巴蔓子的身體。

東漢末年,嚴顏在益州牧劉璋麾下擔任巴郡太守。建安十七年(212),劉璋因爲害怕北方的曹操、張魯而邀請同宗劉備進入蜀地。頗有頭腦見地的嚴顏預料到劉備不會安分,於是頓足捶胸道:“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也!”果然,第二年劉備便對劉璋刀兵相向,而此時諸葛亮、張飛等人也從荊州趕來援助,一時間完全佔據了上風。

現今忠縣的名字是何來源?在歷史上都有何故事? 第2張

面對張飛率領的大軍,嚴顏沒有多少招架之力,不久後便兵敗被擒,不過,面對以勇猛聞名的張飛,嚴顏卻面不改色地斥責道:“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張飛聞言大怒,下令身邊的兵士將他抓去砍頭,但嚴顏仍然毫無懼色,只淡定表示:“斫頭便斫頭,何爲怒邪?”

嚴顏的氣魄讓張飛都不由得心生敬佩,於是一向給人粗魯印象的張飛竟然將其鬆綁,並尊爲了賓客。儘管此後的事蹟不爲史書所載,但包括蘇軾、蘇轍、文天祥、李贄、王夫之在內的許多古代著名人物都對嚴顏十分推崇,將其作爲忠誠的象徵。

上文提到的巴蔓子、嚴顏二人都有着忠烈的性格特質,也都爲了忠誠而不惜獻出生命。更加巧合的是,他們都被認爲是忠縣,也就是當年的臨州臨江縣人。臨州原本是個平平無奇的地方,但因爲巴蔓子和嚴顏的存在被打上了忠烈的標籤,唐太宗也正是感慨於此地多出忠義之士,才做出了改其名爲忠州的決定。

綜上所述,如今忠縣之所以被唐太宗關注,還得到御賜的“忠”字作爲名稱,原因就在於巴蔓子和嚴顏的存在。其實,除了他們之外,漢末三國名將甘寧、明末巾幗英雄秦良玉等著名歷史人物也都是忠縣人。甘寧爲孫權赴湯蹈火、秦良玉精忠報國被南明朝廷追諡爲“忠貞侯”,同樣是“忠”的化身。這樣看來,忠縣或許真的人傑地靈,纔會忠義之士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