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黃權也多次易主,爲何他的名聲卻很好呢?

黃權也多次易主,爲何他的名聲卻很好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權作爲臣子來說,無論是哪個主公都是比較盡心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先侍奉劉璋的時候,劉璋要招劉備入川,幫他對付張魯的威脅,皇權就表示反對。因此,劉璋就把他貶爲廣漢縣令。劉備開始進攻四川之後,皇權堅守不降,一直到劉璋都已經投降了,他才向劉備投降。

無論是從劉備還是劉璋的角度看,他這次投降都算是勢窮力竭之後的理智選擇,並不丟人。因爲他投降的時候,他的主子劉璋都已經投降了,他也是按照劉璋的命令投降的,算是爲劉璋戰鬥到最後一刻。從大節來說,這次投降沒有問題。

投降劉備之後,一開始被劉備拜爲偏將軍,之後,黃權和法正一樣,建議劉備儘快攻佔漢中,這樣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劉備在益州就都有主動權。如果不佔領漢中,那麼劉備就只能被動消極防禦,這對割據四川來說是不利的。這樣,在攻佔漢中的問題上,他對劉備的重大決策是發揮了影響的,算是立功。

劉備準備伐吳的時候,公開表示反對的,主要是兩個人,一個是趙雲,一個就是黃權。包括諸葛亮在內的其他人雖然都不同意劉備伐吳,但都沒有公開表示。趙雲和黃權敢於主動向劉備表明自己的反對意見,就說明劉備對他們是比較信任的,也不會因此而在劉備那裏減分。.

黃權也多次易主,爲何他的名聲卻很好呢?

但劉備出兵伐吳的時候,趙雲留守後方,作爲二線接應兵團,同時督運糧草,而黃權則奉命率軍在江北防禦魏軍。因爲這時曹丕也已經到了宛城,魏軍雲集在南陽到襄陽這一帶,是有可能在蜀吳大戰之後來趁機佔便宜的。黃權反對伐吳,但卻能被劉備委以重任,也說明黃權這時候是劉備比較信任的人。

當時劉備全軍大約六七萬人,而黃權率領在江北防禦魏軍的就有兩萬人,可以算是獨擋方面,也說明劉備對他的能力和才幹都是比較賞識的。除了他個人的能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大概是,他在益州本地也是名士,劉備需要考慮荊州和益州當地士人之間的平衡。

夷陵之戰中,因爲吳軍是採取了蛙跳式進攻的方式,江南的蜀軍是全線崩潰,劉備僅以身免,逃到了白帝城。這時候黃權手下的兩萬人的歸路就被吳軍切斷了,進退兩難。從黃權的角度來說,如果他這時候直接向吳軍投降,就是向敵人投降,而曹魏在蜀吳之戰中算是中立第三方,向曹魏投降不算失節。

黃權也多次易主,爲何他的名聲卻很好呢? 第2張

對曹丕來說,這是天上掉餡兒餅的好事,求之不得,又是帶資入股,帶來了兩萬蜀軍,當然要給予優待,至少要給他和在蜀漢時一樣的官職和地位。所以劉備拜黃權爲鎮北將軍,監視魏軍,曹丕則封他爲鎮南將軍,級別都是一樣的。不過投降曹魏之後,黃權所率軍隊主要是針對吳軍,而不是蜀漢。

雖然黃權投降了曹魏,而且是帶走了軍隊,但劉備並沒有責怪他,讓相關部門放了已經被抓起來的黃權妻子家人,並表示“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意思就是說,黃權當初勸他不要伐吳是對的,他沒聽黃權的意見,而他在軍敗之後逃回白帝城,讓黃權失去了歸路,所以不能怪黃權。如果他能拼力死戰,讓黃權有歸路,黃權也不會降魏。

後來曹魏以黃權遙領益州刺史,這顯然是在利用黃權在益州的身份和名望,招徠益州人向曹魏投降。之後,他的職位不斷高升,到公元240年纔去世,被諡爲景侯,待遇是很高的了。他留在益州的兒子黃崇一直在蜀漢當官,後來鄧艾伐蜀,黃崇隨諸葛瞻出戰,臨陣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