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咸豐是如何當上皇帝的,爲何恭親王沒鬥過他呢?

咸豐是如何當上皇帝的,爲何恭親王沒鬥過他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50年,清朝第九位皇帝即位,年號咸豐,他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祕密立儲繼位的皇帝。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他的帝位是經歷了一場與恭親王奕訢之間的立儲風波之後最終確定的。

咸豐是如何當上皇帝的,爲何恭親王沒鬥過他呢?

咸豐皇帝朝服像

爭奪儲君之位是歷代宮廷故事裏最常見的現象。

清朝最著名的立儲風波便是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最終勝出者雍正帝此後開創了一種在“正大光明”牌匾後留遺詔,祕密立儲的制度。

明朝萬曆皇帝時期,也因爲立儲問題鬧過一出襲擊太子的“梃擊案”,攪亂了明末政局。

從立儲風波中勝出,登基僅八個月後,咸豐帝便經歷了太平天國運動以及後來的英法聯軍入侵。面對“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本想銳意圖治的咸豐帝卻飽嘗戰敗、逃亡,甚至成爲列強火燒圓明園的最強標記點,最終病逝於熱河行宮。

有學者稱他是晚清的“苦命天子”。

這樣一位身處大時代下的苦命天子,在晚清的政局走向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

第一,他是內外交困的護旗手。

咸豐帝即位不到一年,洪秀全便在廣西發動金田起義。起義波及全國十八個省,歷時十五年之久。

咸豐是如何當上皇帝的,爲何恭親王沒鬥過他呢? 第2張

爲了平息民怨,咸豐帝登基三年內就不得不連發兩道《罪己詔》,反思自己勞民傷財,以致盜賊橫行;甚至向列祖列宗謝罪,聲稱自己將嚴守祖宗家法——雍正帝的《三朝聖訓》。

剛上任的咸豐帝也確實有重現康乾盛世的決心。一方面下足血本成立江南、江北大營,全力圍剿天平天國的都城天京,甚至直接威脅主帥琦善,如若失敗“朕必殺汝”。

另一方面,又大膽改革官場上的腐敗之風。他果斷將肅順等改革派官員直接安排進入了軍機大臣,甚至將涉及“戊午科場舞弊案”的一品大員柏葰直接處斬了。這是自從順治時期發生的“丁酉科場案”以來,又一次腐敗之風的爆發。它讓此後幾十年的官場風氣大爲改觀。

曾國藩的一個幕僚就曾證實了咸豐帝的勤政態度,稱皇帝常常已入半夜,仍在批閱軍務急報。可前線不斷傳來的八旗子弟潰敗的戰況,正一點點磨掉咸豐帝的信心和壯志。他不再像一開始那樣天天琢磨如何用兵用人,只是責罵屬下的無能。

咸豐帝甚至已經跑偏,一門心思忙着去挖太平天國的領袖洪秀全等人的祖墳,以破壞他們的“風水”,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

就在內亂未平之時,咸豐帝還遭遇了致命的外患:1856年,英法聯軍以修約爲由,出兵中國,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即便是已經內外交困,咸豐帝仍執着地維護“天朝上國”的禮議,要求英法使臣“如欲親遞國書,必按中國禮節,跪拜如儀”,否則“唯有與之決戰”。直到一年後英法攻陷京城,咸豐帝被迫“北狩”避暑山莊,從此徹底聽戲縱慾,放棄人生。

如此,在內憂外患的大時代面前,咸豐帝也爲自己守護傳統禮法的護旗手身份畫上了句號。

第二,他是慈禧上位的墊腳石。

咸豐帝正是慈禧掌權的關鍵人物,甚至有些史學流派認爲正是因爲咸豐帝過於寵信慈禧,導致後宮干政近半個世紀的局面。事實證明,咸豐帝也確實是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擁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

但如果從咸豐帝彌留之際的局勢考量,慈禧的上位是不得已而爲之的政治制衡。由於地位尊貴、功勞卓著的恭親王實力和威望俱佳,會威脅到皇權,首先被排除出了下一任輔政大臣行列。於是,咸豐帝從旁支宗室中扶植新生力量,以肅順爲核心成立了顧命八大臣,輔佐兒子治國。

這就需要後宮對於外朝的制衡,防止八大臣權力過大,慈禧便有了掌權的機會。具體的契機便是兩宮皇太后代行硃批的權利,慈禧正是其中之一。這樣既可以利用肅順等人來治國安邦,又可以利用兩宮鉗制八大臣。

除了直接扶植慈禧上位,咸豐帝更是慈禧掌權後穩定局勢的墊腳石。最集中的體現就是咸豐晚期,太平天國運動已經接近尾聲,爲慈禧掌權後的穩定局面做好鋪墊。

面對八旗軍的潰不成軍,咸豐帝果斷啓用地方私人武裝力量。咸豐三年,他一口氣任命了幾十位團練大臣,曾國藩所辦的湘軍就是其中之一。雖然前期曾國藩也是“屢戰屢敗”,但咸豐仍支持他,用人專一、政策穩定,保證了清朝鎮壓太平天國。

當太平天國內部發生天京事變之後,清廷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咸豐帝依靠漢族地主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勾結外國勢力,合力撲滅了太平天國運動。

第三、他是晚清政局的轉向盤。

從咸豐帝最後的政治佈局來看,恭親王、顧命八大臣、慈禧三股力量相互牽制的局面被打破,最終導致宮廷政變。

第一個裂痕是恭親王與肅順集團的矛盾激化。軍機大臣肅順爲了確保咸豐帝去世後政治不會發生大的變動,極力勸說咸豐帝留在熱河。恭親王見咸豐帝遲遲不回北京,便上奏去熱河請安,企圖直接與咸豐帝見面。結果,奏摺受到肅順的阻擾,由此恭親王與肅順集團開始白熱化。

第二個裂痕便是八大臣抵制皇太后“垂簾聽政”。作爲新皇帝載淳的生母,慈禧的腳步絕不止於硃批權利。她鼓動慈安太后與八大臣爭權,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請由皇太后垂簾聽政,隨即遭到八大臣抵制。

於是,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發動了辛酉政變,推翻了顧命大臣。從此,慈禧、慈安兩太后開始垂簾聽政。但實際上,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權力,歷時四十七年之久。

所以追根溯源,咸豐帝最後的佈局是對晚清政局的一次大換血,也是一系列宮廷政變的起點。他就像站在大變革時代的一個風向標和轉向盤,一方面在中央扶植了主宰晚清半個世紀的新生力量——慈禧,另一方面在地方客觀推動了曾國藩等漢族地主的崛起。這兩股力量的重新融合,正是慈禧掌權時期的政治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