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解縉一度被朱棣重用,爲何最後卻慘遭殺害呢?

解縉一度被朱棣重用,爲何最後卻慘遭殺害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解縉算是朱元璋的半個義子,因爲解縉入宮後便是常年待在朱元璋身邊,於是朱元璋便告訴解縉,兩人名義上是君臣,但恩情上講則是父子一般,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解縉生於明代初期的江西的一個書香世家當中,因爲自幼學習聰慧,被當時周邊的人安上了一個“神童”的名號,所以解縉平時說話口無遮攔,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洪武二十一年,解縉跟兄長等人一塊考中進士,因爲在朱元璋面試的時候表現出色,所以這個小進士便直接被朱元璋看中,隨後便常年帶在自己身邊。

“靖難之役”後朱棣順利登基爲帝,在這個過程中朱棣將那些反對他的大臣全部殺害,而解縉則並未身在其中。

解縉一度被朱棣重用,爲何最後卻慘遭殺害呢?

在明成祖朱棣坐上皇帝不久之後,因爲解縉那出色的才華,於是便將其從翰林院侍讀給調到了初代內閣,明朝的內閣制度我們都知道,而解縉就是內閣的元老級人物。

值得一說的是解縉的升官之路並沒有到此結束,而是在不久後再度被朱棣升職,直接讓他從內閣成員變成了內閣首輔,這地位以及受寵程度是屬實不低了。

之後還叫他參與了永樂大典的編寫,解縉當時與人合稱爲明朝三大才子。

那這麼個才子是怎麼死的呢?下面就來講講。

公元1415年,也就是永樂十三年,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將獄中的罪犯名單交給朱棣,當朱棣看完後只是問了一句,解縉尚且還在嗎?

這個錦衣衛指揮使哪裏還不懂朱棣的意思,於是在告退之後便去獄中面見瞭解縉,此時的解縉哪裏還有當初半點威風,完全是一個死囚犯的模樣。

紀綱雖然不忍但也是奉命辦事,於是便跟解縉在獄中喝了一頓酒,等到解縉喝醉後,紀綱便下令將其拖出獄外,當時恰逢大雪,紀綱便將他埋在了雪中,解縉就此去世。

此時的解縉才四十七歲,就這樣在朱棣的默認下被殺害,並且這還不算完,之後還把解縉的財產收了,就連其老婆和孩子也被流放了。

造成解縉這種下場的原因有兩個:

太過一根筋

第一個原因爲自身原因,也就是說解縉恃才傲物,說話不經過腦子太直率,從而讓他難以在官場上順風順水。

解縉剛剛中進士,就已經幾次進諫,朱元璋聽到後,覺得他有才華,於是讚揚他。

之後他似乎太過驕傲了,第一次上任就指摘官員沒有作爲,而且惹生氣了部長,朱元璋聽到這件事後,以爲他沒有什麼經驗,而貶解縉到江西去了。

解縉還爲朱元璋下了死心要殺掉的李善昌申冤,從這裏不難發現解縉對政治與人心不敏感,看不出明太祖朱元璋的意圖。

而且在那時候他還彈刻了一些審查機構,可是朱元璋因爲惜才,沒給他降罪,只是命令解縉回家好好反思。

誰知道這一離別竟是天人永隔,在解縉回家這段時間內,明太祖朱元璋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朱元璋對解縉來說算是亦父亦師,於是便即刻啓程前往京城弔喪。

因爲這時候解縉背後沒了靠山,於是他曾經的政敵就彈劾解縉,說他家中有老母去世但卻未葬,父親年過九十卻依舊出此遠門,儼如一個不折不扣的不孝之人。

建文帝朱允炆畢竟年幼,所以在這奸臣的一番彈劾之下,直接就對解縉沒了半點好感,最後直接將其打發到偏遠地區做官。

直到建文四年,在禮部侍郎不斷爲解縉說好話的情況下,建文帝這纔將解縉從外地召回京城,但大官是別想了,最後給了他一個翰林院的小職位。

在後面結束了靖難之役後,解縉決定了投靠登基的明成祖朱棣,這對他來說真是明智之選,此後就成爲了朱棣的信臣,開始了他輝煌的人生道路。

在朱棣的支持下,解縉僅用兩年不到的時間,便從一個小小的翰林院侍讀走到了內閣的位置,並憑藉才華做到了內閣首輔這個高度。

內閣是朱棣爲了能放鬆而設立的機構,每天朝堂之上的奏摺都會先經過內閣,等內閣批改後再流到皇帝手中,這時候皇帝就僅僅是看一眼合適不合適就完了,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解縉一度被朱棣重用,爲何最後卻慘遭殺害呢? 第2張

朱棣敢把這個位置交給解縉,可見他對解縉的信任,但這事有好也有壞,自此之後解縉愈發的恃才傲物,但朝中大臣對此也是敢怒不敢言。

這也就導致解縉在入獄前是內閣首輔,但在入獄後是一個探望和求情的都沒有,可見解縉得罪的人真是不少。

但凡在朝堂之上能少說一句話,說着少懟一個人,那麼他解縉就可能不會成爲現如今歷史書中記載的這副模樣。

但要說解縉是因爲這個而被朱棣清算,那這也太小看朱棣的忍受能力了,真正讓解縉死不瞑目的主要是這第二條,跟這第二條比起來,這第一條就如同小打小鬧。

參與皇儲之爭

建國之後如何訂立儲君成了一大難題,世子朱高熾在這些年是兢兢業業的輔佐朱棣,從之前的對外征戰到靖難之役,一直都是朱高熾坐鎮後方。

但漢王朱高煦一樣勞苦功勞,相比較朱高熾守家,朱高煦則是一直跟隨朱棣在外征戰,並且一直以來功勞顯赫,這讓朱棣有了立朱高煦爲太子的想法。

在朱棣不知道立誰爲儲君的時候就叫來解縉出主意,雖說這朱高煦勞苦功勞,但顯而易見的是朱高熾纔是那個仁君,於是解縉就建議朱棣立朱高熾。

對此朱棣還是有些不滿意,因爲在他眼中朱高煦更像自己一些,爲了讓朱棣可以放心的把皇位傳給朱高熾,解縉又說了一句好聖孫,這下朱棣算是徹底下定了決心。

雖說這是朱棣讓解縉來商量的,但解縉的行爲還是惹怒了漢王朱高煦,在他眼中正是解縉這廝的胡言亂語,這才讓他漢王錯失皇位。

於是朱高煦便想盡一切辦法來針對解縉,先是誣陷解縉故意將情報泄露給敵人,隨後又讓親信大臣誣陷解縉在科舉中有偏見,種種事件讓朱棣對解縉喪失耐心,遂將其貶至偏遠地區。

永樂八年在外的解縉回京上奏地方情報,但這時候恰巧朱棣帶兵親征出去了,於是解縉便把事情交代給了監國的朱高熾,隨後往返交趾。

本來這事沒什麼,但就是被朱高煦碰見了,於是朱高煦轉頭便告訴朱棣,在他北征這段時間解縉私自從交趾返回面見太子,這下誤會算是解不開了。

朱棣對君臣勾結這種事情十分反感,於是當即下令將解縉逮捕歸案,值得一說的是當時解縉還並未返回交趾,沿途之中他看到贛江附近乾旱嚴重,於是又給朱棣上了一道請求治理贛江兩岸旱災的奏摺。

這下朱棣更加憤怒,直接責令錦衣衛快速將解縉捉拿歸案,隨後便將解縉關押在昭獄當中,這一關就是五年時間。

在這五年的時間裏解縉無人問津,別說是有人求情了,就是連個見他的人都沒有,一直到永樂十三年,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拿出那份名單,一代才子就這麼在朱棣的授意下走向了生命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