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蒙恬和蒙毅兩兄弟,爲什麼會被誅殺呢?

蒙恬和蒙毅兩兄弟,爲什麼會被誅殺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始皇第五次巡狩天下,崩逝於沙丘,而趙高夥同李斯篡改遺詔,並假傳皇帝詔書命駐守北疆的大將軍蒙恬與公子扶蘇自盡,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蒙恬和蒙毅兩兄弟,爲什麼會被誅殺呢?

蒙恬

聽到扶蘇自殺身亡的消息,秦二世胡亥準備釋放蒙恬,但趙高害怕蒙氏(蒙家三代四上卿)再次顯貴當權執政,晝夜不停地向秦二世胡亥說蒙氏兄弟的罪過。同年,蒙恬與蒙毅兩兄弟被誅殺,秦帝國失去最後一位可稱“國之柱石”的當世名將(此時掃滅六國的王翦、王賁父子已亡),更可怕的是蒙恬一手打造的三十萬帝國虎狼交給“虎父犬子”的王離(鉅鹿之戰大敗於項羽)。蒙恬之死,拉開秦帝國滅亡的序幕,可謂“良將身亡秦亦亡”。“一代名將”蒙恬,戰功赫赫,壯年冤殺,但其赫赫功績名傳千古,榮獲三大稱號。

《史記·蒙恬列傳》中記載:“始皇二十三年,蒙武爲秦裨將軍,與王翦攻楚,大破之,殺項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虜楚王。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爲秦將,攻齊,大破之,拜爲內史。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衆北逐戎狄,收河南。”

從中我們可以知道公元前221年,蒙恬才因爲出自將門世家當上了秦國的將軍,隨王賁滅齊後被拜爲號稱“咸陽一把手”的內史: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設置的內史爲一個行政區,掌管京師咸陽及京畿40餘縣,轄地約爲今關中平原和商洛地區。(《大秦賦》中蒙恬於公元前225年就擔任李信副將,以及後面的隨王翦滅楚,應該是劇情改編。)

公元前229年,秦國在滅趙戰役中使用“反間計”一舉除去“趙國長城”李牧,而北方的匈奴乘此天賜良機佔領了原屬趙國的河套地區,時刻威脅着咸陽的安全。始皇帝在經過六年的養精蓄銳後,於公元前215年對匈奴宣戰,而此次統兵主將就是蒙恬。

蒙恬率領三十萬精銳秦軍,一次次大破匈奴騎兵,很快將匈奴趕到黃河以北,成功奪回了黃河“幾字彎”以南的土地,此後乘勝追擊,渡過黃河收復了河套平原。奉始皇嬴政詔命,在河套建立郡縣,發展經濟,爲長期抵禦匈奴侵擾做準備。此後“十五年”風霜雨雪,蒙恬多次率兵大敗匈奴,威震匈奴各部落,被譽爲“中華第一勇士”。

蒙恬改進毛筆製作方法,獲封“筆祖”。

衆所周知,“筆墨紙硯”乃文房四寶,“四寶之首”的毛筆是中華五千年文化中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一個元素,而名將蒙恬與毛筆之間密切而神祕的特殊關係卻少有人知。

大概是公元前223年前後,蒙恬在駐軍中山地區(今河北定州一帶)時,偶然發現了更好的製作毛筆的方法,爲毛筆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具體改進毛筆的方法,古代典籍中未有記載)。各地有不同關於蒙恬造筆的優美傳說——定州人民說蒙恬用兔毫造出了中國第一支毛筆,湖州百姓說蒙恬曾與他的夫人在湖州善璉用羊毫制筆,當地人將蒙恬稱爲“筆祖”,把穿村而過的小河命名爲“蒙溪”。

崔豹在《古今注》中說:"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從中可見蒙氏毛筆的材料,筆毛內爲鹿毛,外爲羊毛)在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的秦朝毛筆和現在的毛筆幾無二致,應該就是蒙恬改進制筆方法後的新產品。

蒙恬改造秦箏,獲封“箏神”。

《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在聽到《韶》後,癡迷到三個月連肉是啥味都嘗不出。音樂在中國古代非常重要,上至國家大事下到宴請賓客都會有音樂之聲。

而琴瑟箏築這些樂器在中國傳統音樂中佔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們之間的區別主要在於形狀和絃的數量。琴乃長匣形,弦數有多種,有五絃、七絃等,“建康七子”嵇康詩中有“手揮五絃,目送歸鴻”;瑟與琴同形,但是乃五十弦,唐代“小李杜”李商隱《錦瑟》的首句“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蒙恬和蒙毅兩兄弟,爲什麼會被誅殺呢? 第2張

高漸離擊築爲荊軻送行

築是筒形,有十三絃,是用竹打擊出聲而非以手彈撥,戰國末期大樂師高漸離,在易水河畔爲好友荊軻送行,擊築高和“風蕭蕭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而箏出自秦國,原爲筒形,最早爲五絃,蒙恬將其改爲長匣形(形狀和琴瑟相同),將弦的數量增至十二絃,爲秦箏的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故被稱爲“箏神”。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李斯

“一代名將”蒙恬,生不逢時,戰功赫赫卻沒有獲得“戰神”,閒來無事的改造毛筆和秦箏卻獲得千古流芳的殊榮,可謂“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