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康熙朝爲何會發生九子奪嫡事件?雍正又是如何脫穎而出的?

康熙朝爲何會發生九子奪嫡事件?雍正又是如何脫穎而出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跟着小編一起探尋。

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成爲雍正帝。

當個王爺無憂無慮這種情況,在康熙朝不可能發生。

除非你年齡太小,不夠資格競爭皇位,比如十七皇子允禮;或者身體有殘疾,被康熙無視,比如七阿哥胤佑;或者自幼被太后或者蘇麻喇姑撫養,漢語都說不溜,比如五阿哥胤祺和十二阿哥胤祹。

其他皇子在康熙一廢太子後,都有爭一下九五之尊的機會,這種誘惑對於一個才能卓越、有政治抱負的皇子來說,簡直沒有抵抗力。

衆所周知,清朝是在馬背上打下的江山,在入關以前,滿族人都生活在塞北苦寒之地,故而衍生出來的文化與中原的漢族文化格格不入。漢族霸主中原已經有着數千年的淵源,其文化傳承自然是十分深厚。

千百年來,漢族文化的積累造就了中原漢族文化的輝煌。因此,即便是滿族入主中原,也無法在一時間對漢文化進行壓制。在入關後,清朝爲了進行民族大融合,以便迅速的統一全國,於是迫使滿漢之間強行地融合。

儘管滿蒙對漢文化還是有不少的牴觸心理,但爲了更好地統治漢族,清朝的統治者亦是十分注重皇子們對於漢文化的學習。

清朝的皇子大部分是6歲起開始讀書,接受最爲正統的文化教育。一般皇子的老師分爲三類,其一是負責滿文和蒙文的老師,主要是教授皇子傳承和延續滿族精粹的文化;其二是漢族的儒生老師,主要是教授漢族文化和儒家知識,以更好地融合漢族文化;其三則是負責教授武術等方面的老師,因爲滿清是漁獵民族,所以弓箭和騎射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教育的全面之外,康熙帝教育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嚴格。康熙一朝歷來都被認爲是清朝乃至古代歷史上,皇子教育最爲嚴格的朝代。

康熙朝爲何會發生九子奪嫡事件?雍正又是如何脫穎而出的?

皇子們每天的時間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幾乎沒有娛樂的時間,並且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有史官跟隨做全程的記載。

儘管不是所有的皇子都能夠成爲皇帝,但是剩下的這些皇子也在其他領域有了自己的作爲。總之,康熙的皇子皇孫之中一個紈絝或是爲非作歹的都沒有。

九子奪嫡其實也是政治體制的產物,這和大清的祖制有着莫大關係,雖然康熙皇帝早立太子,但是康熙並沒有將太子作爲唯一接班人來培養,更加不會因立太子就放鬆了對其他皇子的教育與栽培。

在漢族王朝中,對於儲君一般都是採用唯一的培養方法。通常是在立嫡之後,就有了嫡庶之分。諸如三國時期,曹操下定決心立長子曹丕爲嫡之後,就一心打壓老三曹植,並不是說曹操不喜歡曹植,而是再對庶子過於關切,無益於政局穩定。

再看大明王朝的做法,若是嫡庶以定,庶子就會被封王,並且立刻離京,被嚴加看管在自己的封地上。

但是大清王朝的王爺是沒有封地的,全部都居住在京城。再者,大清王朝的宗室皇親都手握重權,在朝廷中更是身居要職。在皇子們成年之後,康熙皇帝也會對其委以重任,以培養他們的能力,這就更會滋長皇子們的野心。

如果你非說我就是個皇子,我就想做一個混吃等死的鹹魚,我就不想爭皇位怎麼着?告訴你,康熙朝是不可能的。

第一、 首先,你想成爲王爺,還想無憂無慮,清朝能接近這一條件的只有鐵帽子王。而鐵帽子王又是清朝皇帝在消滅吳三桂等異姓王之後首先要打擊的對象。

就說九子奪嫡,下場最好的十三阿哥胤祥。得世襲罔替的許可,爲鐵帽子王。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陽曆6月18日)去世,時年44歲,配享太廟,上諡號爲"賢",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諡前。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爲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其他凡是雍正的兄弟都得避皇帝諱,把自己名字改了。輸的人連自己叫什麼的權力都沒有,大寫的慘!

第二、你說我一個皇子,我不在乎自己叫什麼,改名字還挺有新鮮感的。

你怕是高估了滿漢皇帝對宗室的容忍度。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下,皇權在雍正一朝達到巔峯。在皇帝眼裏,你絕對不是他兄弟,更不是他叔叔。你想倚老賣老或者跟皇帝扯兄弟感情,雍正和乾隆絕對讓你知道花兒爲什麼這麼紅!

清朝宗室王爺沒有聖旨不得出京,一輩子都得活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時間長了,你總會一不小心犯錯,好了,申飭禁足、罰俸和削爵圈禁,一條龍套餐給你備好了。

遠的不說,秦二世胡亥殺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唐太宗李世民更是連自己年幼的侄子侄女都不放過。

康熙自己的兄長福全在徵噶爾丹部時,爲保險起見,便毅然放棄追剿。班師回朝後,康熙皇帝大怒,決定先回京再議罪。回京之後,“王大臣議奪爵,上以擊敗厄魯特功,免奪爵,罷議政,罰俸三年,撤三佐領。”這還是和皇帝平時關係特別好的,最後也抑鬱而終。

好,你說我很喪,我也不帶兵,這樣不會有事了吧?告訴你一個很殘忍的事實,還是不可能。

康熙朝爲何會發生九子奪嫡事件?雍正又是如何脫穎而出的? 第2張

天家無父子,親情更是淡薄。

還何況大家都是競爭對手,同父異母,從小到大爭皇帝恩寵,爭皇位。你希望我登基之後,好吃好喝的白養着你,你怕不是活在夢裏吧?

我作爲皇帝尚且不能無憂無慮,你作爲一個王爺,竟然想活得比朕還要悠閒。你的悠閒還是朕給你的,朕隨時有權收回,讓你從雲端跌落谷底,只是朕想不想的問題。

雍正即位後,把自己的兄弟八阿哥和九阿哥奪爵、幽禁、改名爲豬、狗。不可否認這樣做是出於政治考慮,但手段有點過了。連競爭力不是很大的胤祉,都被令其守陵,雍正八年,奪爵,囚禁於景山永安亭。十年卒。

他兒子乾隆雖然登基後,表現寬仁,但那也是相對的。他恢復了老八和老九的宗室身份,因爲這對他說沒有一點威脅,相反還能讓天下人都看到新皇帝的仁德,何樂而不爲。

但他繼位以來把宗室“一刀切”,這樣的軟刀子下去,無論是他的叔叔、弟弟動輒得咎,被壓得死死的。

皇叔允禮腿腳不便,在乾隆親口說出“御前免跪”後,在軍機處沒有向乾隆行跪拜禮,被當衆訓斥無人臣禮,被取消總理大臣職務和親王雙俸待遇。乾隆三年,允禮“因疾廢禮”,抑鬱而終。

皇弟弘晝,公認的鹹魚王爺,喜歡“活出喪”,就這樣還是身兼數職,動輒被訓斥罰俸,最後自己兒子犯錯時,乾隆賜的免死詔書是“天子犯法,庶民同罪”。

所以你說爲什麼要爭皇位呢?

一、 這羣接受“貴族教育”的皇子,從小受儒家傳統教育影響,“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這是刻在骨子裏的政治素養,有機會一展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治國抱負,誰不願意呢?

二、 還有康乾盛世是封建王朝的落日餘暉。這一時期的皇帝大多都雄才大略,他們對自己的皇嗣教養極爲嚴格。而皇子們受自己皇阿瑪的影響,天然對皇帝抱有崇敬感,他們的目標都是希望得到皇帝的重視,成爲像自己皇阿瑪一樣的人。

就像乾隆口口聲聲說自己“肖似聖祖”,其實某一方面,他還是像極了雍正。

三、 這一時期的王爺不管你願不願意,終生不得諭旨不得出京,還得兼任職務,幹不了文書就幹侍衛,皇家不養吃乾飯的,只有儘可能混一個清水衙門。

清代對於高級宗室要求極爲嚴格,高級宗室當差動輒得咎,從申飭到罰俸到降爵到奪爵甚至圈禁比比皆是,不得處分。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皇室子弟。

像《甄嬛傳》這種宮鬥劇,允禮在現實中不到一集就得領盒飯。

你作爲朕的幼弟,親眼所見九子奪嫡之爭的殘酷,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就算了!

作爲朕展示自己愛護兄弟的工具人,你竟然大逆不道,妄圖染指朕的女人。你是飄了,還是覺得朕提不動刀了?聖祖康熙那麼多的兒子,朕想展示自己的兄友弟恭,多的是一羣幼弟配合朕。朕給你臉,選了你成爲工具人,你得恭謝聖恩!

不存在一個靠皇帝仁慈活着的皇子敢給皇上戴綠帽的情況。

康熙朝爲何會發生九子奪嫡事件?雍正又是如何脫穎而出的? 第3張

四、你敢保證你沒有得罪過你兄弟?他可能是未來的皇帝,你想活得舒坦,你就得幹掉他。政治從來都是你死我活的鬥爭,你把自己的生死寄希望於皇帝的寬宏大量上,你不覺得沒有安全感嗎?雖然當皇帝也是挺危險的。

五、古代中國人都有一個封妻廕子的樸素願望。

好,你不考慮自己的前途,你得考慮自己的額娘在後宮會不會被人欺負,剋扣份例,甚至死的悄無聲息。良妃也是在八阿哥開始爭奪皇位時,才升爲妃位,被人巴結。德妃因爲兩個兒子都是奪嫡的熱門人選,才能執掌後宮,連小佟佳氏都得看她臉色。

就算被外人傳爲“刻薄寡恩”的雍正,也會費心爲自己兒子籌謀,在圓明園牡丹臺,讓乾隆在康熙的100多個子孫中脫穎而出,被接往宮中撫養。讓乾隆從一開始就在衆兄弟中地位超然,受康熙言傳身教,政治眼光和手段出類拔萃,讓弘晝連爭得心思都不敢有。

六、 你得爲自己身後的人。

作爲皇子,你不是一個人,你背後是一堆人,你的妻妾、子女,母族、妻族,門下奴才、往來大臣,他們 爲什麼爲你賣命?不是因爲你可能帶給他們的“前途光明”嗎?那麼多人爲什麼非要爭“從龍之功”,因爲回報高,當然風險也高。

七、康熙希望你們爭。作爲一個身處暮年的皇帝,太子越來越大了,班底人越來越多,爲了穩固皇權,只能不斷打擊太子的權威,讓所有想爭“從龍之功”的大臣看看,朕纔是天下唯一的主,朕還沒有死,你們是龍是虎都得給我小心盤着。

所以康熙纔會不斷給諸皇子分封,給他們權力,讓他們爭。這就是一個熬蠱的過程,只有笑到最後的纔是贏家,也只有他才能隨心所欲。

雍正登基之前的人設就是“富貴閒人”,最後結局,你們都知道了。這個“富貴閒人”成爲了九子奪嫡最後的贏家,執掌萬里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