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康陵是誰的陵墓,其中有哪些歷史故事呢?

康陵是誰的陵墓,其中有哪些歷史故事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康陵是著名景區十三陵之一,是明朝朱厚照的陵寢。雖然該陵建制簡樸,但頗具傳奇色彩。康陵的故事,要從一位“奇葩皇帝”說起,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張皇后的長子,生於弘治四年(1491年)九月二十四日,五年(1492年)三月初八日立爲皇太子。弘治十八(1505年)五月十八日,朱厚照即皇帝位,時年14歲。次年改元“正德”。至正德十六年(1521年),朱厚照病逝,時年31歲。

朱厚照是歷史上頗受爭議的帝王,也是一位極具個性色彩的皇帝。一方面,他行爲荒誕,我行我素,肆意縱情,耽於逸樂,且重用宦官,致使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另一方面,他時常上朝聽政,處事果斷,誅殺逆賊劉瑾。尤爲尚武,善於指揮作戰,多次平定叛亂和外敵入侵,有抵禦邊寇之功,爲明朝贏得20餘年邊境和平。正德十二年十月(1517年),蒙古王子伯顏叩關來襲,朱厚照以“大將軍朱壽”的名義統兵親戰,這就是著名的應州之戰。在他的指揮下,雙方大戰幾天,據《明武宗毅皇帝實錄》的記載:“是役也,斬虜首十六級,而我軍死者五十二人,重傷者五百六十三人”而朱厚照“乘輿幾陷,命勳等以捷聞於朝”,是爲“應州大捷”。

武宗之死的原因說法頗多,其中一種說法較爲蹊蹺。據《明史·本紀第十六·武宗》載: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朱厚照御駕親征,平息陰謀作亂的江西寧王朱宸濠。八月班師回朝,途經清江浦(今屬江蘇淮安)時,見河水上風景優美,魚翔淺底,頓起漁夫之興,便要自駕小船捕魚玩耍。隨行近臣告知這裏水深流急,但武宗執意行舟。提網之時,捕魚甚多,其大悅,盡力拖拉,致使船體失去平衡,跌落水中。皇帝雖被侍從救起,但水嗆入肺,加之惶恐驚悸,秋日着涼,引發肺炎。次年正月回京後,他又強撐病體在南郊主持大祀禮。行初獻禮時,武宗下拜天地,忽然口吐鮮血,癱倒在地,再也爬不起來了。不久,朱厚照崩駕於豹房,時年31歲。

朱厚照駕崩後,廟號爲“武宗”,“武”字的含義有“克定禍亂”“保大定功”“剛強理直”“師衆從順”等;而諡號爲“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核心字“毅”的含義是“至果殺敵”“強而能斷”。一年之後,朱厚照葬於昌平天壽山皇陵,史稱“康陵”。

康陵是誰的陵墓,其中有哪些歷史故事呢?

據《明十三陵史話》載:康陵始建於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三十日,嘉靖元年(1522年)六月十七日完工,歷時一年有餘。

古代帝王非常重視自己的陵寢,新皇帝登基後,不管年齡大小,多在繼位一年之後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給自己修造陵寢,且對陵寢的地形、風水極爲講究,盡顯福澤綿延、江山永固之意。陵寢修建期間,當朝皇帝要多次視察指導,建成後還要親自驗收。但朱厚照在位的16年間,他並沒有爲自己修建陵寢,直到去世後,才由他的繼任者,也就是堂弟朱厚熜,即嘉靖皇帝主持修建。

康陵總體佈局沿襲前制,呈前方後圓形狀。前面有兩進院落,第一進院落以祾恩門爲陵門,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院內建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各五間。第二進院落前設三座門,內建兩柱牌樓門及石供案。方院之後爲圓形寶城,也稱方城。在寶城入口處建有方形城臺,城臺之上建重檐歇山式明樓。樓內豎聖號碑,上刻“大明”“武宗毅皇帝之陵”。明樓後寶城內爲墳冢,呈自然隆起狀。陵宮外有多處附屬建築,如宰牲亭、神廚、神庫、祠祭署、神宮監、朝房、果園、神馬房等。

古代帝陵名字的用字頗爲講究,多選用含有褒揚或吉祥之意的文字。“康陵”之“康”有“安”“樂”“昌盛”之意,典出《諡法》:“淵源流通曰康,溫柔好樂曰康,令民安樂曰康。”陵名由內閣大臣擬定,初爲四個,進呈御覽,嘉靖欽定了“康陵”作爲陵名。

正德皇帝在位後時因何不爲自己修建陵寢,傳聞頗多。一說他繼位時只有14歲,年齡尚小,每日裏只是戲玩娛樂,不理朝政,也不思陵寢修建之事。二說他即位不久,便信用以劉瑾爲首的宦官,由此太監肆意妄爲,擅權跋扈。爲討武宗歡樂,把大量的人力財力用於修建豹房,並大規模擴建宮殿,致使財殫力竭,無力修建帝陵。

正德皇帝去世一個月後,嗣皇帝朱厚熜派禮部尚書以及司禮監、內宮監太監率欽天監官員到昌平天壽山卜吉。十日後便畫出地形圖,並附上說明文字(即“畫圖貼說”),進呈皇帝御覽,最後由嘉靖皇帝欽定吉壤,動工興建。因工期僅一年,所以康陵的規制較小,過於簡樸。

康陵地處十三陵西北部邊緣地帶,由於山脈走勢所限,故呈東西朝向。整個陵寢位於羣山之中,綠樹掩映,環境幽靜,景色絕佳。嘉靖年進士、史學家王世貞曾到此祭祀,並賦《送子與祀康陵》詩:“佳城蔥鬱鎖楸梧,武帝神遊定有無。金榜星辰千嶺逼,翠旗風雨萬靈趨。”嘉靖年進士、刑部員外郎王樵到此祭拜後也賦詩曰:“太行一縷遙,迴環限夷夏。並河來九龍,中霄降萬馬。帝留待聖人,氣獨鍾天下。林光不受秋,松柏皆瀟灑。”

康陵西依金嶺山,因五峯陡峭,形似盛開的蓮花,又稱“蓮花山”或“八寶蓮花山”,而當地人卻稱其“戀花山”。

據傳,武宗生性好色,經常以巡幸爲名,出宮尋找美女作樂。正德十二年(1517年)一日,他尋遊至山西大同梅龍鎮,在一家酒樓吃酒時,看中了美若天仙、活潑可愛的店主李龍之妹鳳姐,乃加調戲,並納其爲妃,封其兄爲官。誰知鳳姐福薄,在去往京城的途中,於居庸關歇息時,突然風雷交作,烏雲翻滾,天氣驟然大變。鳳姐受驚嚇暴病身亡。不久武宗又在尋遊時看上工匠之女劉氏和商家之女楊氏,納其爲妃。儘管朱厚照貪戀女色,但死後無嗣,被葬於皇陵西北部的金嶺山下,於是其陵後的金嶺山戲稱爲“戀花山”,以諷刺其尋花問柳,生在花叢,死在花下,而明廷爲了皇家的臉面,則把“戀花山”改稱“蓮花山”。

相對來說,康陵所處位置較爲偏僻,雖然地上建築曾遭到破壞,但地下玄宮構造嚴密,建築堅固,且有護陵官軍駐守,所以明清時期陵寢沒有被盜。民國年間,曾有多股土匪及盜墓者光顧康陵,並在寶頂上掘開盜洞,企圖盜竊陵內珍寶,恰逢連降幾天大雨,盜洞坍塌,將洞內盜墓者砸死,陵寢才免於厄運。

康陵是誰的陵墓,其中有哪些歷史故事呢? 第2張

據《明十三陵探祕》載: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七日,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取居庸關,接着東進攻陷昌平州城。昌平鎮守總兵官李守鑅與農民軍拼殺,力盡自刎而死。農民軍殺進皇陵後,放火縱燒明陵,其中康陵燒得最慘。

李自成爲何要火燒康陵呢?只因李自成久聞正德皇帝荒淫無道,對其恨之入骨。曾有多位追隨他的將領曾進言:朱厚照繼位後,在朝政上寵信宦官佞幸,由以劉瑾爲首八個太監把持朝政。他們利用皇帝的恩寵,橫行無忌,致使朝政混亂。而其在位之時,各地多發水患旱災,但他不聞不問,只沉迷於酒色之中,還令地方官員巧立名目,增加賦稅。地方官員膽大妄爲,肆意搜刮百姓,以致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據傳,李自成率義軍衝進皇陵區域後,便看到一座紅牆綠瓦的建築,像是皇宮,於是他率兵前往,走近一看是一座皇陵。隨行的人告訴他,這就是荒淫無道之君正德皇帝的陵寢——康陵。李自成聞之,遂進入皇陵大門,放眼一看,建築規模宏大,有大殿、寶城、明樓等。他來到祾恩殿,只見裏面有一巨大的供案,上面擺滿了各種貢品,很是奢華。他是越看越生氣,供案如此之大,貢品如此之多,再想想那貧苦百姓,不得溫飽,度日如年,令他憤憤不平,隨即下令焚燬這座陵寢。不多時將士們便在陵寢內點燃柴火,很快大火便燒了起來。不久,皇陵中的昭陵和定陵的部分地面建築也被焚燒。幾個時辰過去,康陵的裬恩門、裬恩殿、左右配殿和明樓均被焚燬。隨後一行人乘着夜色南下,自沙河向南而行,攻打北京城。

直到清代乾隆年間,被焚燬的康陵明樓、裬恩門才得以修復,但建築規模縮小了許多,而祾恩殿及左、右配殿仍未復建,只留下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