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文鴦和文虎曾經反對司馬家,爲何要投降司馬昭呢?

文鴦和文虎曾經反對司馬家,爲何要投降司馬昭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魏甘露三年,司馬昭討伐諸葛誕,沒想到卻意外地接受了兩個人的投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這兩個人是文鴦和文虎,都是曾經的魏國前將軍、揚州刺史文欽的兒子。

早在諸葛誕叛亂的二年多以前,文欽就聯合魏國鎮東大將軍毌丘儉發動過一次反司馬氏的叛亂,文鴦和文虎參與其中。

在叛亂失敗後,文欽帶着幾個兒子投奔東吳,被封爲鎮北大將軍,搖身變爲東吳的高官。

隨後,在諸葛誕發動反司馬氏叛亂時,文氏父子又被東吳派到壽春支援諸葛誕作戰。

在歷史上,毌丘儉、文欽發動的叛亂,以及諸葛誕發動的叛亂,包括此前由太尉王凌主謀的一次叛亂,被統稱爲“淮南三叛”。

這三次叛亂都是以剷除司馬氏家族爲目的,文欽父子參與了其中兩次,可見是頑固的反司馬氏分子。

最重要的是,在司馬昭之前的司馬氏掌權人司馬師是間接死於文欽之子文鴦之手。

《晉書·帝紀第二·景帝、文帝》中記載:

初,帝目有瘤疾,使醫割之。鴦之來攻也,驚而目出。懼六軍之恐,蒙之以被,痛甚,齧被敗而左右莫知焉……辛亥,崩於許昌,時年四十八。

由此記載看,司馬師之死和文鴦脫不開關係,甚至可以說文鴦是罪魁禍首。

文氏父子多次參與叛亂,文鴦還是導致司馬師病死的兇手,可司馬昭爲何還要接受他們的投降?

在我看來,主要原因大概有二點。

一:爲了討伐諸葛誕叛亂的戰事順利結束

文鴦和文虎向司馬氏投降也是迫不得已,因爲他們的父親文欽,在壽春城中被諸葛誕殺了。

原因是,兩人在被司馬昭大軍包圍的壽春城中,對如何守住城池,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三國志·諸葛誕傳》中記載:

城內食轉竭,降出者數萬口。欽欲盡出北方人,省食,與吳人堅守,誕不聽,由是爭恨。欽素與誕有隙,徒以計合,事急愈相疑。欽見誕計事,誕遂殺欽。

諸葛誕的手下本就全是魏人,因此,在局勢不利的情況下,出城投降的很多。

文欽以此要求把諸葛誕的手下全趕出城去,即使擊退了司馬昭大軍,手中無軍士的諸葛誕也會被架空,成爲東吳的棋子。

諸葛誕當然不幹,還會懷疑文欽的用心,很乾脆地把他殺了。

收到消息的文鴦和文虎在無法復仇的情況下,“聞欽死,勒兵馳赴之,衆不爲用”,只能逃出壽春城,向司馬昭投降。

到了魏軍大營後,很多人都請求司馬昭殺掉文鴦和文虎,爲司馬師報仇:“軍史請誅之”。

但司馬昭否決了這個建議,他要寬恕文鴦、文虎,並以此來消除守城將士的抵抗之心,《三國志·諸葛誕傳》中記載:

大將軍令曰:“欽之罪不容誅,其子固應當戮,然鴦、虎以窮歸命,且城未拔,殺之是堅其心也。”乃赦鴦、虎,使將兵數百騎馳巡城,呼語城內雲:“文欽之子猶不見殺,其餘何懼?”表鴦、虎爲將軍,各賜爵關內侯。

於是,在見到文鴦、文虎都被司馬昭接納後,壽春城中的軍心一下就被瓦解了。

很快,城池被攻破,諸葛誕於逃亡途中被殺,叛亂被平息。

文鴦和文虎曾經反對司馬家,爲何要投降司馬昭呢?

二:用文鴦做表率,安撫魏國國內的人心

自從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司馬氏成爲魏國的主宰者以來,至諸葛誕叛亂時,短短八、九年時間裏,比較大的反司馬氏叛亂就出現了三次。

這些叛亂者,有的是忠於魏國,忠於曹氏,不甘心看到司馬氏欺君擅權。

還有一部分是跟曹氏宗親或反司馬氏積極分子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比如聯姻關係,好友關係等。

他們在司馬氏清除反對派權柄,以及誅殺其家族時,擔心受到牽連,所以也開始反對司馬氏。

比如文欽,他跟曹爽是同鄉,還受到過曹爽的提拔,被視爲曹爽的餘黨,司馬氏殺曹爽掌權,文欽會不會擔心被牽連?

再比如諸葛誕,他的至交好友鄧颺、夏侯玄分別被司馬懿、司馬師誅殺三族,他也是擔心被牽連,因此才起兵反叛。

曹氏、夏侯氏畢竟執掌權柄多年,魏國國內忠於他們的臣子不少,曹氏、夏侯氏和貴族、世家、功勳們之間的聯姻,也讓很多家族之間都沾親帶故。

包括司馬氏,同樣跟曹氏、夏侯氏有姻親關係,司馬昭跟諸葛誕也是親戚,他的弟弟司馬伷娶的就是諸葛誕的女兒

他們的擔心並非是幻想,早在司馬懿剿滅太尉王凌發動的叛亂後,就做出過“諸相連者悉夷三族”的決定並付諸實施。

連續的三次叛亂,讓繼承司馬懿、司馬師掌權的司馬昭反應過來,如果不能安撫住國內的人心的話,將來還會繼續有人反叛。

加上在司馬昭主政之前,司馬懿、司馬師已經通過幾次大規模的清除行動,誅殺了相當一部分頑固的反司馬氏分子,對司馬氏掌權的威脅,已經降到了最低點。

因此,司馬昭覺得,可以開始懷柔了。否則,魏國國內不斷的有叛亂,司馬昭哪還有餘力對付蜀漢、東吳?

文鴦和文虎曾經反對司馬家,爲何要投降司馬昭呢? 第2張

讓魏國國內非司馬氏一系的貴族、世家、功勳們不在膽戰心驚的過日子,徹底消除他們抵制司馬氏掌權的心理,是司馬昭必須要做的事。

在征討諸葛誕叛亂時,司馬昭已經開始接受叛軍將領的投降或投誠,並且,在認可他們的投降後,也不殺他們。

先接受投降,再誅殺三族,這種陰損手段,在司馬氏家族中,是有前科的,司馬懿殺曹爽,殺王凌,就是用的這一招。

爲了安撫住降將的心,安撫住所有人的心,司馬昭也需要一個榜樣。

而文鴦和文虎就是這個榜樣,如司馬昭在壽春城下,安排軍士對着城中大喊的那樣:“文欽之子猶不見殺,其餘何懼?”

確實,連多次反叛的文欽後人都能寬恕,連觸發司馬師病重身亡的文鴦都能寬恕,別人還需要擔心嗎?

接受文鴦和文虎的投降,並既往不咎,予以重用,是司馬昭安撫人心的最重要一步棋。

三:結語

文鴦因起特殊的過往,成爲司馬昭能迅速剿滅諸葛誕叛亂,以及安撫國內人心的重要棋子。

當然,從陰暗角度猜想,文鴦其實是司馬昭得以掌權的功臣,司馬師不死,哪來的司馬昭上位?

這種猜想對不對,或許只有司馬昭自己知道。

不管怎麼說,司馬昭在剿滅諸葛誕叛亂時,赦免文鴦並繼續重用,其效果應該還是不錯的。

至少在司馬昭去世之前,魏國國內除了皇帝曹髦有過一次討伐司馬昭未遂的行動外,再無如“淮南三叛”這樣的叛亂髮生。

這其中,或許就有文鴦作爲司馬氏的仇人,卻沒被殺的表率作用。

文鴦雖然最終還是死於司馬氏之手,可那是在他向司馬昭投降的33年之後了,他間接殺死司馬師的過錯,早就被司馬氏放下了。

否則,也不會在晉武帝司馬炎時期,爲剿滅鮮卑叛亂,給予文鴦這員虎將“平虜護軍、督涼、秦、雍諸軍”的權力。

回首到諸葛誕叛亂時,司馬昭大度的赦免文鴦的行爲,表現出了他作爲政治家該有的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