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鰲拜被抓的時候,爲什麼會質問康熙呢?

鰲拜被抓的時候,爲什麼會質問康熙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鰲拜最後被康熙逮捕的時候,爲什麼會厲聲反駁康熙,讓康熙也不得不讓步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鰲拜被抓的時候,爲什麼會質問康熙呢?

鰲拜有多厲害

在皇太極還在位的時候,鰲拜就早早地跟隨着皇太極四處征戰,上戰殺敵立功無數。等到皇太駕崩後,還聯合正黃鑲黃兩旗,反抗多爾袞,可以說是三朝元老。後來,大清成功入關,各種反清勢力又極力反抗,鰲拜帶領着軍隊,將這些勢力一一剷除,大清才得以穩坐江山。

可以說,鰲拜作爲滿清第一勇士的稱號,是毫無疑問的,無數次出生入死,創下赫赫軍功。這時候的鰲拜,對大清的忠心,可是有目共睹的,要不然皇帝也不會喪心病狂給鰲拜這麼高的位置,以至於最終給他輔政大臣的權力。帝王對功臣的賞賜是有分寸的,不是胡亂賞賜的,足以見鰲拜起碼在那個時候,是贏得了皇帝的信任的。

鰲拜也由於戰功顯著,獲得了許多獎賞,手上大權在握。

權力,在男人身上可是一種好東西,一旦得到足夠的權力,人就會膨脹,本性就會發生偏移。鰲拜同樣如此。

鰲拜仗着軍功顯赫,心裏也開始有了一點小九九,打起了自己的算盤。“老子出生入死,打了無數場戰,憑什麼就得將功勞讓給那個高高在上的幼帝,就算是不能得到全部,我也要做到人臣之極。”鰲拜這時候的心裏開始不平衡了,野心也逐漸大了起來。

順治帝死後,傳位給玄燁。由於皇帝年紀尚小,於是命鰲拜、索尼、遏必隆、蘇克薩爲四大輔臣。這四個人都是滿清的功臣,其中又以索尼爲首,大清讓這四人一起,不僅可以互相牽制,以防一方獨大,還可以繼續利用他們輔佐幼主。四人之中最有想法的就是鰲拜了,他在四人之中排名最後,一直都很不滿。

而首輔索尼因爲年歲已高,本心只想熬到退休頤養天年;位於第二的蘇克薩哈,早年追隨多爾袞,多爾袞敗了後,他又轉投順治,這個行爲簡直就是賣主求榮,十足十漢奸模樣,被其他幾人不屑入眼;遏必隆排名第三位,但事事都靠鰲拜撐腰,自然無法對鰲拜造成威脅。所以鰲拜一直在等待。

索尼病死之後,首輔的位置總算空了下來,鰲拜的機會來了。但是,排第二的蘇克薩哈順位成爲首輔,這讓鰲拜感到非常尷尬。於是,他打算除掉蘇克薩哈。康熙力圖阻止,但因手中無實權,無奈蘇克薩哈最後還是被鰲拜處以絞刑。

因爲這件事,孝莊太后着急了,立馬決定跟索尼的孫女聯姻,讓玄燁早點結婚,然後開始準備親政。

鰲拜在這時候,已經順利剷除了路上的石頭,成爲輔臣之首。康熙帝親政後,對鰲拜越來越不放心,因爲年齡尚輕發言力不強,在朝中的大臣們壓根都聽不進去。而且,兩人因爲蘇克薩哈一事,也有了矛盾,康熙已經察覺到鰲拜對他的威脅了。

康熙親政後,大權在握的鰲拜卻並不想將權力還給他。康熙面對鰲拜,敢怒不敢言,始終下不了決心。

由此可見當時鰲拜的權力有多大,可以讓康熙敢怒不敢言,甚至他最後被捕後,還敢厲聲反駁康熙。

事件經過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年僅24歲的順治帝走到了人生的終點,他在臨死前安排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爲輔政大臣,來輔佐年幼的康熙帝。康熙帝六年,14歲的康熙帝親政,但是輔政大臣仍負責處理朝政,特別是鰲拜專斷跋扈。兩年後,康熙帝在宮中召見鰲拜時,一舉將其擒獲。

康熙帝八年五月十二日,康熙帝發出了一道“滿文口諭”,列舉了鰲拜的十二條罪狀,然後還列舉鰲拜的黨羽。之後,康熙帝命人將這道“滿文口諭”發給了負責審問鰲拜的康親王傑書。這道“滿文口諭”是康熙帝欽定的,也是朝廷審問鰲拜的主要依據。上諭的內容主要是說鰲拜如何跋扈、專擅朝政、陷害忠良等。

其中還有一條,康熙帝指責鰲拜存在嚴重的貪贓行爲,“今觀之,(鰲拜)愈加貪取天下錢財,奸黨惡行愈增”。康熙帝雖然指責鰲拜貪污,但卻並沒有舉出具體的例子。在《清聖祖實錄》中,列舉了鰲拜的30條罪狀,這一條被寫成“聚貨養奸”。既然皇帝有了指示,以康親王爲首的調查組,自然要查抄鰲拜的家產,調查貪污這件事。

後來,調查組認爲“當日鰲拜獲罪,查其贓私至兩千金”。康熙帝在審訊鰲拜時,詢問了許多問題,對於有的罪狀,鰲拜承認了,但是也有他不承認,比如說貪贓這件事。當時鰲拜厲聲反駁道:“我若貪贓至兩千金,罪應伏誅!”衆所周知,鰲拜出身行伍,身經百戰,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他之所以敢這麼說,因爲他確實沒有貪贓。

鰲拜被抓的時候,爲什麼會質問康熙呢? 第2張

經常一番仔細調查,人們到最後也沒發現鰲拜貪贓的情況,康熙帝和文武百官啞口無言。如果鰲拜真的貪贓,皇帝欽定的罪狀肯定不會爲他遮掩,同時在同僚揭發的供詞中,也沒有鰲拜貪贓的記載。到了五月底,康熙帝在總結鰲拜一案時,並沒有談到貪贓這件事,原因很簡單,查無實據。

康熙帝要除掉鰲拜,必須尋找藉口,其實所謂“十二條罪狀”非常牽強,有的根本不符合實際情況,有的則屬於替人受過。比如說所謂的“欺君輕慢聖母罪”,康熙帝的生母死後,沒有配享太廟、奉先殿,這都是鰲拜的主意。其實不然,根據學者分析,這件事和孝莊皇太后有關,畢竟康熙帝生母身份低微,還是漢軍旗人。

其實鰲拜原本有機會躲過這場災難的,他在被捕前曾先後四次準備上書,辭去輔政大臣的職務。但他一直猶豫不決,不願意失去權力,因此一直在奏摺的語句上反覆修改。鰲拜原定在五月初十啓奏,可是又改到了五月十八。年輕的康熙帝顯然失去了耐心,在五月十二日將鰲拜擒拿治罪。

康熙五十二年,念其舊勞,恢復名爵。雍正時期,賜予祭葬,追封一等超武公,世襲罔替。

出於對權力的眷戀,最終害了鰲拜,對此你有何不同的見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