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單雄信也是一代豪傑,爲何李世民卻非要殺他呢?

單雄信也是一代豪傑,爲何李世民卻非要殺他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朝末年的時候李世民之所以能夠幫助父親奪得天下建立大唐是因爲他籠絡了諸多的英雄豪傑,在當時有一位英雄名爲單雄信,他不僅武藝高強更具有英雄所具備的豪氣,但李世民卻要鐵了心的殺他,這是爲什麼呢?

其實當時對於單雄信來說,他已經沒有了強硬到底的資本。正是受他的委託,當時徐世勣替他出面苦苦求情,但素來以寬容大度著稱的秦王,這次卻鐵了心,根本不顧手下大將的面子,堅決地回絕了他的求情。由此可見,其實並不是單雄信不肯歸附,而是李世民不能容他。這裏面肯定是有原因的。

《舊唐書》是這樣記載單雄信的:“單雄信者,曹州人也。少驍健,尤能馬上用槍,名冠諸軍,軍號爲‘飛將’。”

也就是說,單雄信在隋末唐初時是遠近聞名的一員勇將,擅長使用兵器馬槊,尤其是在馬背上掄開來,虎虎生風,百十個人近不得其身。其武藝和後來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七位的尉遲恭不相上下。

單雄信也是一代豪傑,爲何李世民卻非要殺他呢?

關於單雄信的兵器,段成式在《酉陽雜俎》裏有一段記述:“單雄信幼時,學堂前植一棗樹。至年十八,伐爲槍,長丈七尺,拱圍不合,刃重七十斤,號爲寒骨白”。

至此以後,單雄信便策馬揚槊,勇冠三軍,所向披靡,難覓敵手。

那麼,這樣的一位悍將,爲何惜才如命的李世民偏偏要殺他呢?

首先,單雄信差點取了李世民的性命。

《舊唐書》是這樣描述的:“密(李密)偃師失利,遂降於王世充,署爲大將軍。太宗圍逼東都,雄信出軍拒戰,援槍而至,幾及太宗,徐世績(徐茂公)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懼,遂退,太宗由是獲免。”

這件事發生在武德三年(620年),單雄信已投降王世充,被封爲大將軍。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單雄信單槍匹馬突入敵陣,揮舞馬槊,直取李世民,徐世績及時趕到,呵止了單雄信,救下了李世民。

有的人說當時各爲其主,爲何要死死揪住不放呢?包括秦瓊、程咬金這些將軍,此前也都是敵對陣營的。他們在看到李密失敗後,也趕緊丟了棄暗投明,對此李世民也是既往不咎,反而委以了重任。此外魏徵也是同樣的例子,他以前可是李建成的人,後來與李世民不也合作的蠻好嗎?

其實這就牽涉到了第二個原因,就是在李世民看來,單雄信這個人留不得。與小說中把他描寫的義薄雲天不同,在真正的歷史上,他是一個薄情寡義之人。比如當年他出走瓦崗,並沒有像秦瓊等人歸順李世民。其實他之所以要跟王世充,是因爲他覺得在那裏能當老大,而到了秦王這邊,兵多將廣,也顯不出他的威風。

其實此前在瓦崗的時候,他就已經露出了這樣的端倪,當時李密決定要和王世充決戰。然而出於私心作崇,他原本答應的配合作戰,結果來了一個按兵不動,也正是因爲這樣,李密才最終落敗。

單雄信也是一代豪傑,爲何李世民卻非要殺他呢? 第2張

這一次則毫無疑問是有意爲之,因爲打敗了棄城逃走並非難事,來犯者的目標是城池。由此看來,這個人軍閥氣息濃厚。自私自利,不顧大局,只要我自己的基本部隊還在,管他哪個人當老大,管他什麼江湖義氣。

李密敗了,單雄信就投降了王世充。後來李世民東征,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王世充不行了。腦筋比較活的秦叔寶、陳咬金丟下部隊,帶着幾十個親信投奔了李世民。

單雄信呢?沒動靜。這說明這個人,一是沒智慧,看不出誰贏誰輸。二是捨不得手下那些部隊。

畢竟秦王手底下人才濟濟,大將一大把,單雄信投過來能排老幾?能帶幾個兵?在王世充底下,好歹也是馬軍一員大將。他還想最後關頭再投降唐朝,又是反正的一員功臣!

之前投降李密投降王世充,不都是這麼幹的麼。算盤打的是挺精的,但天下大勢不同了,如果他所選的洛陽將是以後的國家心臟,如果他所投的老闆王世充將是一代明主,那我們的評價可能會大轉彎。但實際上,長安氣數未盡,依然是龍城帝都;王世充也目光短淺,不懂治國安民。所以單雄信終將再次成爲俘虜,這次他依然對敵方陣營充滿期待,對自己的命運心存幻想。

說到這裏,想必大家也看明白了,單雄信其實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軍閥,誰對他有利,他就跟着誰混。秦瓊等人有情有義,歸順自然會受到認可;而他的性質則完全不同,數次反水完全是自覺、主動的。等到覺得王世充也不行了,他當然要央求徐世勣替他求情。李世世如果留下他,肯定會是後患無窮,爲此才選擇一定要殺了他,這纔是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