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白起是戰國的名將,爲何最終死在自己人的手裏?

白起是戰國的名將,爲何最終死在自己人的手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起是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熟知兵法,善於用兵。輔佐秦昭王,屢立戰功。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爲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善始者未必善終,白起功高遭忌,最終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裏。

白起是戰國的名將,爲何最終死在自己人的手裏?

白起,作爲戰國時期秦國的將軍,爲秦昭王征戰無數,討伐六國,使六國人民聞風喪膽作爲統帥將領,他善於用兵,一生征戰三十七年,並且毫無敗績。這不僅僅是用“出色”就能形容的了的。

白起生於戰國時代,一個人才洶涌的時代,戰國時期的秦國人,一個非常有名的秦國大將,被封爲著名的“武安君”,一生致力於爲秦國征戰,卻從未打過敗仗!這是將他稱爲第一戰神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白起有勇又有謀,在秦國與六國的許多戰爭中,立下前所未有的戰功,讓六國的軍民聞風喪膽,與著名的廉頗、李牧、王翦並列爲戰國四大名將,而白起更是位於首位,這是稱其爲千古第一神將的第二個原因。

在白起之前,從未出現如此神勇的大將,此名號他當之無愧。回顧大大小小的戰役,在本來就強大的秦國的基礎上,白起奮勇抗敵,爲自己國家立下汗馬功勞,讓韓國、魏國、楚國、趙國等再也無法抗衡秦國,奠定秦國統一六國的戰略大勢。在白起的軍事生涯中,從未有過失敗的記錄。換句話說,只要六國軍隊和他相遇,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白起不知疲倦,最大的愛好就是打仗,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65萬!

白起指揮過許多重要戰役: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長平之戰共殺人四十五萬,連同以前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攻楚於鄢決水灌城淹死數十萬,攻魏於華陽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卒二萬,攻韓於陘城斬首五萬,共一百餘萬,這是白起的一張極不完全的殺人賬單。

據梁啓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後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趙的問題上發生分歧,被王陵取而代之,從此退出歷史舞臺。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

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殲敵45萬,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

長平之戰也反映了戰爭自身發展概貌。 白起的作戰指導特點有三個:

一是不以攻城奪地爲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爲主要目的的殲滅戰思想,而且善於野戰進攻,戰必求殲,這是白起最爲突出的特點。他是戰爭史上運用圍殲戰術作戰的無與倫比的統帥。也是中國戰爭史上三個最善於打殲滅戰的軍事統帥之一。但白起能夠在二千多年前便主張打殲滅戰,這是非常難得的。

二是爲達殲滅戰目的強調追擊戰,對敵人窮追猛打,較孫武的“窮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戰勝逐北無過十里”,顯然前進一步。三是重視野戰築壘工事,先誘敵軍脫離設壘陣地,再在預期殲敵地區築壘阻敵,並防其突圍。此種以築壘工事作爲進攻輔助手段的作戰指導思想,在當時前所未有。

爲何秦昭襄王要自毀長城殺死他最得力的武將呢?

史家公認:白起之死,死於范雎

關於白起之死,司馬遷說: “死而非其罪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應侯”,班固在《漢書》中也提到: “昔白起爲秦將,東破韓、魏,南拔郢都,應侯譖之,賜死杜郵。”林劍鳴先生在《秦史稿》中指出: “白起之死固然與秦昭王有直接關係,但根本原因還是范雎在一旁煽動所致,是統治階級內部將、相爭權所釀成的一幕悲劇。”由此可見,司馬遷、班固和林劍鳴先生都認爲白起之死應歸因於范雎的嫉妒與排擠。

司馬遷、班固等人認爲白起之死,與范雎的嫉妒、離間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在長平之戰後,白起坑死了二十萬趙軍,從此山東六國再無一國可以單獨與秦國相抗衡。此時白起在秦廷的地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作爲秦昭襄王的寵臣,范雎自然容不下自己屈居白起之下,於是先勸說秦王不要繼續讓白起進攻邯鄲城。白起滅趙國的願望自此破滅,兩人也結下了樑子。隨着第二次進攻邯鄲的失敗,白起拒絕掛帥,范雎趁機詆譭白起。在范雎的詆譭之下,秦昭襄王賜死了白起。

功高蓋主,不聽調令

當然范雎的詆譭,只不過是白起被賜死的直接原因。實際上白起之所以被賜死的根本原因,還在於白起的個人威望和君王地位的衝突。古代君王最害怕的就是底下的臣子,名望過大,蓋過自己的威望。白起自長平之戰後,秦國已經沒有更高的爵位給他,基本上他已經做到了一個武將的最高位置了。

正因爲這樣,白起在軍中的威望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這種情況下,秦昭襄王的地位明顯受到了挑戰。再加上白起拒絕了秦昭襄王的徵調拒絕出征邯鄲,直接惡狠狠地打了秦昭襄王一記“耳光”,如果不殺白起,以後武將們都敢居功自傲,不聽調令。

白起是戰國的名將,爲何最終死在自己人的手裏? 第2張

白起自身性格使然

作爲一個久經沙場的將軍,白起的性格不免殘暴、桀驁不馴。正是這樣的性格,讓白起在第一次邯鄲之戰撤軍後,與范雎交惡,直接得罪了范雎。范雎在歷史上可是除了名的錙銖必較,司馬遷曾經這樣評價過范雎“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白起因爲自身性格得罪了主要政敵,直接導致了自己的死亡。

桀驁不馴的白起,在秦昭襄王徵調他去攻打邯鄲的時候,這樣對秦昭襄王分析道:現在要想取得勝利已經很難了。其一,秦國雖然取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但士兵死傷過半,國內空虛。其二,各諸侯國對秦國有意見也不只是一天兩天了,他們的救兵馬上就要到了,如果各國聯合起來攻打秦國,秦國必敗。

在秦昭襄王的再三下令下,白起仍不爲所動,拒接前往邯鄲戰場。白起的拒絕出征,惱怒了秦昭襄王,但是此時秦昭襄王還不想殺白起。白起也是自己作死,在秦軍邯鄲幾次戰敗後對人說 :“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策,現在如何?”秦昭襄王聽後十分惱怒,下令免去白起的一切官職。讓秦昭襄王決議賜死白起的是邯鄲戰場的失意,秦昭襄王把怒火撒到了白起身上,加上范雎等人這時候的詆譭“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於是秦昭王派使者賜劍, 令白起自裁。

值得一提的是白起臨終前還不知道自己爲何而死。他想着自己對上天也沒犯過什麼罪過,爲何落得如此這個地步。良久之後才說 :“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於是自殺。白起死後,秦人很惋惜,鄉邑地方都祭祀他。東方六國聞訊,皆酌酒相賀。

白起的戰績創造了中國兵法的最高實戰典範——戰神——武安君白起!白起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殲滅戰專家,白起作戰主要是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爲目的,不以攻城略地爲主要目標。在白起數十年的作戰生涯中,沒有敗績,沒有擊潰戰,在稍大的戰役中,全部都是典型的殲滅戰!這也是當時令六國膽寒;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主要原因!白起的軍事天賦和軍事能力,以及他果斷的性格和他的堅毅。他並沒有經過系統的兵家學習,純粹是以行伍出神,從小兵開始,在殺戮中一步一步的憑戰功走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