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爲何《史記》還是《漢書》都認爲,韓信的死是因爲謀反?

爲何《史記》還是《漢書》都認爲,韓信的死是因爲謀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196年,韓信在蕭何的誆騙下,進入了長樂宮,並被坐鎮長安的呂后所逮捕。最終,這位叱吒風雲的大將,就這樣慘死在一個婦人之手。正所謂“生死一知己,存亡一婦人”。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爲何《史記》還是《漢書》都認爲,韓信的死是因爲謀反?

對於韓信的死因,無論是《史記》還是《漢書》都認爲,韓信的死是因爲謀反。當時,韓信出征陳豨,而陳豨早在反叛前,就與韓信一起約定謀反,即陳豨背叛於河北,而韓信則響應於長安。雖然史學家言之鑿鑿,但在筆者看來,卻有頗多疑點。就讓我們結合《資治通鑑》,進入2000多年前的那場迷案。

衆所周知,在所有漢初功臣中,韓信功勞最大。韓信在蕭何的舉薦下,成爲漢軍大將。他首先定計,以“暗度陳倉”之計,平定三秦,爲劉邦穩固了後方。其後在彭城之戰中,劉邦56萬大軍被項羽全線擊潰。而韓信則在陳下之戰中,阻擋住了項羽的追兵。

隨後,韓信又率領2.5萬人,開闢了第二戰場,連續攻滅魏國、趙國、代國和燕國,並以歷下之謀,兵不血刃地攻佔了齊國。也就是說,漢家天下,大部分都是韓信打下來了。正是因爲韓信的大迂迴,才讓項羽腹背受敵,不得不承認失敗。

爲何《史記》還是《漢書》都認爲,韓信的死是因爲謀反? 第2張

在垓下之戰中,韓信帶兵與劉邦會師,並接過了指揮權。此戰中,韓信設下十面埋伏之計,將項羽逼至烏江,最終殺死了一代霸王。

由於功勞太大,威望太大,劉邦設下詭計,剝奪了韓信的兵權,並將他徙封爲楚王。但即便如此,劉邦對韓信還是不放心。於是,劉邦聽從陳平的建議,設下僞遊雲夢之計,並當場將韓信逮捕。

那麼韓信是否真的和陳豨一起造反呢?根據史書記載,陳豨在出鎮河北前,曾與韓信有過密謀。即陳豨造反於河北,劉邦必然出擊,而韓信則起事於關中,殺死呂后和太子。而陳豨造反後,韓信果然在府內糾集死士,準備造反。

然而在筆者看來,這些指控很可能只是呂后的一面之詞。要知道,韓信領有齊國、楚國時,尚且不造反。如今被囚於長安,反而還要造反。與呂后的禁軍相比,韓信那點家奴夠看嗎?作爲一個統帥過百萬大軍的元帥,韓信不至於這麼愚蠢。

與此同時,呂后和蕭何所定下誅殺韓信的計謀,也過於草率。蕭何僅僅只是給韓信寫信:“皇帝已經得勝還朝,陳豨已然被殺,羣臣都要入宮慶賀”。而韓信則不假思索地進入長樂宮,最終被擒。試問一個即將造反的叛將,怎麼會對可能的危險絲毫沒有防範?試問韓信有那麼蠢嗎?

因此筆者推測,韓信很可能是被冤枉的。其死因根本就是韓信不願依附於呂后,而呂后則借刀殺人。當然,從客觀上來說,韓信的死確實對劉邦有利。劉邦不捨得殺韓信,呂后卻捨得。因此劉邦聽說韓信死後,表現出“且喜且憐”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