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長平之戰後秦國元氣大傷,爲什麼楚國沒有乘機報復?

長平之戰後秦國元氣大傷,爲什麼楚國沒有乘機報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長平之戰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長平之戰是整個春秋戰國時期最慘烈的一場戰役,秦國和趙國雙方的兵力加起來超過了100萬,最後趙國更是被坑殺全部45萬兵力,秦國也損傷過半。雖然秦國獲得了這場戰事的勝利,但也元氣大傷,爲何這時候其他的諸侯國沒有趁勢出兵進攻秦國呢?就拿楚國來說,楚國早就想報復秦國了,但面對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楚國還是沒能抓住。究竟是楚國愚鈍還是秦國太強?下面就爲大家做個簡單的分析。

長平之戰後秦國元氣大傷,爲什麼楚國沒有乘機報復?

首先,長平之戰是從公元前262年持續公元前260年的。公元前263年,也即在長平之戰爆發之前,楚頃襄王病死,在秦國做人質的太子完逃回楚國立,是爲楚考烈王。對於楚考烈王來說,從公元前272年開始在秦國做質子,到公元前263年其父楚頃襄王病危時回到楚國,也即楚考烈王差不多在秦國當了10年的質子。在此基礎上,想要和楚考烈王爭奪王位的王子,可謂長期在楚國苦心經營。由此,對於楚考烈王來說,因爲剛剛坐上楚國君主的寶座,加上競爭對手的存在,所以當務之急是鞏固自己的王位,而不是對秦國用兵。

長平之戰後秦國元氣大傷,爲什麼楚國沒有乘機報復? 第2張

進一步來說,對於楚考烈王,如果貿然進攻秦國的話,如果贏了還好,但是,如果吃到敗仗的話,很可能引起楚國內部的動盪,從而導致自己失去楚國君主的寶座。因此,儘管長平之戰後,秦國也是元氣大傷,但是,楚國依然不敢對秦國用兵。當然,楚國之所以不敢趁機進攻秦國,也是因爲和秦國的交手中,楚國實際上屢戰屢敗。早在戰國中期,也即楚懷王這位君主在位時,楚國的國力來到了一個巔峯。但是,在丹陽之戰、藍田之戰中,楚國還是被秦國擊敗了。而這,也成爲楚國走向衰落的重要轉折點。

在丹陽之戰、藍田之戰後,秦國大將司馬錯、白起等多次率軍進攻楚國,特別是白起發起的鄢郢之戰,更是重創了楚國。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鄢郢之戰,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國名將白起率軍伐楚,攻破楚國別都鄢(今湖北宜城東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創楚軍主力的大規模作戰。此戰,秦國獲得了楚國大量國土;楚國被迫遷都,國力受到極大削弱。由此,長平之戰時的楚國,已經不是巔峯時期的楚國了。換而言之,秦國是在重創了楚國這一對手後,才和趙國爆發長平之戰的。如果楚國依然強盛,秦國也不敢貿然和趙國決戰的。

長平之戰後秦國元氣大傷,爲什麼楚國沒有乘機報復? 第3張

最後,總的來說,對於楚國,尤其是楚考烈王,沒有在長平之戰後趁機進攻秦國,也是其缺乏戰略眼光的體現。當時,秦趙兩國軍事家最強,其他五國都有一種隔岸觀火的心態,等着秦趙兩國兩敗俱傷,沒意識到列國之間互相制衡的重要性。同時,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長平之戰時,山東六國缺乏家樂毅、蘇秦那樣的戰略家。客觀上講,在秦趙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如果有蘇秦那樣的人物,山東六國同仇敵愷,盡全力進攻秦國,則勝負就準說了。對於楚國來說,錯過了這個進攻秦國的機會後,無疑是比較可惜的。雖然邯鄲之戰時,楚國終於出兵救援趙國,但是,楚國依然沒有從秦國手上奪回被攻佔的疆域。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