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古代的時候,古人相親究竟是個怎樣的體驗?

在古代的時候,古人相親究竟是個怎樣的體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相親,從古至今都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文化,一直到現在相親這個事情還是非常普遍的。那麼在古代的時候,相親是個什麼體驗呢?古人相親是什麼樣的,他們在相親的時候都有什麼習俗呢?大家肯定都非常好奇吧。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古代的時候,古人相親究竟是個怎樣的體驗?

《周禮》中記載了中國最原始的相親方法。在草長鶯飛的季節,負責男女青年婚嫁的官員“媒氏”會組織幾次“大型相親類聚會”,也就是將未婚的青年男女召集到某個地方,讓他們吟唱情歌來表達自己對異性的愛意,自由地選擇伴侶,兩情相悅者就可以合法地在一起。集體相親,是不是很狂熱?

最誇張的是,在這一天組成的情侶,就算私奔也是被允許的!《詩經》中有很多唯美的詩篇講的都是男女情歌互唱的場景,比如國風中的《摽有梅》:“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大意是:“梅子成熟了,已經落到地上啦,要用簸箕收拾起來,喜歡我,想追求我的小夥子啊,不要羞澀了,趕緊表白吧!”,雖然原始,但是讓人感受到一種質樸的浪漫。

等到儒家文化成爲主流文化以後,就沒有那麼歡樂的相親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逐漸流行起來,如果不經過父母的允許,媒人的引薦,即使相互傾心,男女雙方也是不能見面的,否則就要受到別人的輕賤,婚嫁要嚴格按照“六禮”進行,即納采(提親)、問名(瞭解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並進行占卜,看兩人是否合適)、納吉(商定婚約)、納證(送聘禮)、請期(商定結婚日期)、親迎(舉行婚禮)。似乎沒有相親的環節,六禮之前,甚至連彼此的基本情況都不瞭解,自由度大大降低。

在古代的時候,古人相親究竟是個怎樣的體驗? 第2張

到了市井生活豐富的宋朝,相親又被重視起來。到了適婚年齡,男方經媒人引介,到女方家裏去,雙方互相瞭解一下,若男方滿意,就往女子的頭上插一支釵子,如果不滿意,就送給女家兩匹綢緞。女家好像只賺不虧啊!這個方法倒是稍微考慮了一下年輕人的感受,不過,女方好像沒有什麼發言權。到後來,雖然不再有插釵子或是留綢緞的環節,女方的想法也逐漸被重視,但這種相親的方式基本被延續下去

明朝清朝的時候。還出現了一種“相親的習俗”,職業媒人帶男方去女方家裏,女方不出面,而是在閨房裏觀察男方的一舉一動。如果看上了男方,也覺得合適,就會出來給男方倒茶,感覺不合適,便不出閨房,男方也會知道這門婚事是不成了。

相親成功其實也是概率事件,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也有着被拒絕的機會

在古代的時候,古人相親究竟是個怎樣的體驗? 第3張

歷朝歷代的古人,秉着真誠認真的態度,用含蓄又巧妙的理解,既表達了自己的心意,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尷尬和傷害。

即使這段感情不成,也會爲對方保住了體面和自尊,不至於太尷尬,有時能否爲別人多考慮一點,恰恰能看出這個人的修養與爲人處世的智慧。

雖然現代人相親已經不需要沿用各種繁瑣的禮儀,但能汲取到古人在相親過程中的內涵與智慧,也可以幫你在相親過程中化解尷尬,成爲一個高情商、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