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王敦是個怎樣的人?乾隆是如何評價他?

王敦是個怎樣的人?乾隆是如何評價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乾隆帝:晉氏君臣,崇尚浮虛無用之詞,風俗既薄,天下澆然。故王敦、蘇峻、桓溫、王恭、殷仲堪輩迭起爲亂,向非王導、溫嶠、陶侃、謝安數君子,則晉防乎不國矣。(《東晉總論》)

夏曾佑:晉之名將,王敦之外,曰甘卓,曰陶侃,曰周訪,敦皆憚之,故終訪之世,敦不敢動。及敦作逆,卓已耄荒,敦襲殺之。侃時爲交州刺史,遠在嶺外。故敦一舉事,天下無其敵,遂至不可收拾。而崛起而滅敦者,乃在素不知名之蘇峻,峻於是以天下爲莫若己,故繼敦而稱兵焉,此蘇峻與王敦相因之理也。

王敦是個怎樣的人?乾隆是如何評價他?

蔡東藩:王敦三計,惟上計最足圖存,既已知此計之善,則中計下計,何必再言。其所以不安緘默者,尚欲行險僥倖,冀圖一逞耳。錢鳳所言,正希敦旨,故敦未嘗諭禁,尋即內犯,要之一利令智昏而已。王允之僞醉紿敦,確是奇童,溫嶠亦以佯醉戲敦,並及錢鳳,敦雖狡猾,不能察嶠,並不能察允之,而妄思篡逆,幾何而不覆滅乎?元帝之爲敦所逼,實爲王導所誤,導固附敦,至溫嶠入都,敦猶與導書,將生致太真,其往來之密切可知。及明帝決意討敦,敦尚未死,而導且詐爲敦發喪,嫁罪錢鳳,如謂其不爲敦助,奚可得乎?厥後與王含一書,情僞益著,惟郭璞精於卜筮,乃居敦側而罹殺機,豈真命該如此耶?吾爲之懷疑不置雲。

餘嘉錫:如鍾會、王戎、王衍、王敦、王澄、司馬越、桓溫、郗超、王恭、司馬道子、殷仲堪之徒,並典午之罪人。

呂思勉:王敦之爲人,蓋殘賊而傲狠,殘賊則敢行不義,傲狠則不肯下人。《王導傳》言:“元帝初,羣臣及四方勸進。王敦憚帝賢明,欲更易所立,王導固爭乃止。”夫元帝何足憚之有?且敦亦嘗傾心以輔之矣。故知敦之與帝,非有夙嫌也。且亦非有覬覦天位之心。《祖逖傳》言:“敦久懷逆謀,畏逖不敢發,逖卒,始得肆意。”逖之兵力,豈敦之匹?然一甘卓猶爲所憚,則《逖傳》之語,似不盡誣。觀含、應喪敗之速,知敦不死,亦未必能有所爲。敦欲使應歸身朝廷,保全門戶,自其自知之審;含、應既已喪敗,王氏猶並見原,苟其束身自歸,自可不虞後患,此又敦知朝廷之審也。然則敦實非夙有叛志,不過傲狠之習,爲其君所不能堪,君臣之間,因生嫌隙;嫌隙既生,既不肯屈己求全,又不能激流勇退,遂至日暮途遠,倒行逆施耳。以睚眥之釁,而釀滔天之禍,其是之謂歟?

王敦是個怎樣的人?乾隆是如何評價他? 第2張

范文瀾:東晉統治集團內部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室和幾個強大士族之間的矛盾。帝室如果安分享受尊榮,不干涉強大族的權利,那末,各種勢力相對平衡,政治上呈現正常的局面。反之,帝室企圖增強自己的權力,因而引起強大族的不滿,野心家便乘機而起,要篡奪司馬氏的帝位。歸根還是那些強大族保護帝室,推翻野心家,使勢力又趨於平衡。晉元帝信任劉隗、刁協,並且用南方士族戴淵作將軍,這是和王氏勢力不相容的。王導認爲佞臣擾亂朝綱,同意王敦來殺逐這些人。這些人被殺逐以後,帝室勢力退縮回去,王敦還想篡奪,王導便宣稱“寧爲忠臣而死,不爲無賴而生”,表示堅決的反對態度來維持帝室。

何茲全:兩晉之際,琅邪王氏三人——王衍、王敦、王導,身系一朝安危興亡。……王敦結局成爲東晉叛逆,我看初期的功勞不可沒。其功不僅是輔佐東晉王朝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對早期東南政局的穩定所起的作用。

週一良:①《晉書卷九八王敦桓溫列傳》,蓋東晉當時論者及後世史家,皆以兩人相提並論。王桓皆豪門大族而爲皇室女婿,皆控制長江中游,擔負所謂“分陝”之任,威權震主。唐修《晉書》,不唯二人並列,且排於列傳之末,因在封建史家眼中,正如本傳贊中所云,王敦桓溫皆“陵上”“無君”之“逆臣”也。②王敦陶醉於“王與馬,共天下”,當元帝任用劉隗刁協,抑制王氏勢力,遂懷不滿。對於當時解決重要矛盾之北伐事業,不獨無所建樹,且亦無所論列。而王敦之熱衷於篡奪帝位,則達到了極端荒唐可笑之程度。③本傳稱王敦爲人“雄爽”、“少有奇人之目”云云,大約皆出於《王敦別傳》之類書籍,爲時人乃至王敦一黨阿諛之詞,未可置信。

田餘慶:①《晉書》史臣所論,蓋以“五馬”渡江以來,王敦於荊、江諸州討平華軼、杜弢、王機、杜曾,功業積累,造成了憑陵晉室的形勢,卒以興兵叛晉。自此以後,居上游者多踵王敦之跡,處其利而有心,恃兵恣擅,力圖以此鞏固門戶利益,壓倒競爭對手,甚者意在移晉室之鼎。②在中國古代的王朝政治中,出總戎麾的絳、灌、衛、霍之臣,歷代皆有,這種人的行事並非皆如東晉的王敦。王敦之所以爲王敦,東晉強藩之所以多如王敦,其歷史的原因,一是皇權不振,一是士族專兵。東晉士族專兵,始作涌者是琅邪王敦,一般說來,是由於士族已成爲強大的社會階層,琅邪王氏更居其首;特殊說來,是由於皇權不振,不足以控制士族。③《晉書》卷六《元帝紀》謂“中宗失馭強臣,自亡齊斧。”齊斧,受以征伐,象徵權威。實際上,元帝從來就沒有駕馭強臣的“齊斧”,強臣也不允許元帝握有這種“齊斧”。王敦之亂,正是元帝欲用刁協、劉隗爲“齊斧”以馭強臣而促成的,其結果是“齊斧”未效,強臣先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