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劉備是三國中最弱的一個,曹操爲何選擇先滅孫權的東吳?

劉備是三國中最弱的一個,曹操爲何選擇先滅孫權的東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208年,曹操起兵號稱八十萬(實際二十萬),親自南征,準備一舉平定江東,與五萬孫劉聯軍會戰於赤壁,最終孫劉聯軍火燒赤壁,曹操遭遇一場恥辱慘敗,史稱“赤壁之戰”。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213年,曹操起兵號稱四十萬,再一次親自南征孫權,在濡須口與孫權7萬兵馬相持月餘,由於水戰失利加上春雨瓢潑、江水上漲,曹操見難以取勝,遂撤軍北還。

公元217年,曹操再次南征,率軍猛攻濡須口,擊敗孫權,孫權派都尉徐詳求降,曹操同意,並允諾重新結爲姻親,《晉書》雲“既而從討孫權,破之。軍還,權遣使乞降。”

劉備是三國中最弱的一個,曹操爲何選擇先滅孫權的東吳?

劉備有一統天下志向,孫權有一統天下之夢,曹操更有一統天下的執行力。但三國之中,劉備纔是最弱的一個,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曹操應該先平定劉備、其次平定孫權纔對,爲何卻一根筋的總是南征東吳?

公元198年,呂布再次反叛朝廷與袁術結盟,擊敗劉備,並俘虜劉備妻子,走投無路的劉備敗投曹操。曹操對劉備非常好,“表先主爲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還對劉備說了一句話:“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這一橋段改編爲煮酒論英雄。

公元213年,曹操南征東吳,與孫權在濡須口相持一月有餘。孫權用水軍包圍曹軍,抓獲三千餘人,淹死的曹軍也有幾千人。後來孫權幾度挑戰,曹操堅守不出。於是,孫權親自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營,曹操判斷認爲:“這一定是孫權想要親自見識我的軍隊。”命令嚴整軍隊,弓弩不得妄發。孫權走了五六裏,回去的路上演奏歡快的樂曲。曹操遠遠地看見舟船軍隊仍然嚴明整肅,不禁脫口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可見,即便赤壁之敗在前,曹操也沒有認爲孫權如何了不起,直到213年時才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但曹操還是把孫權放在晚輩的位置上,而不是平輩位置。相反,曹操一直把劉備當成平輩,而且是與他一樣的英雄。

因此,曹操先打孫權的第一個原因,與他對劉備、孫權的認知有關:孫權年少無知更容易打,劉備老奸巨猾不好打。

劉備是三國中最弱的一個,曹操爲何選擇先滅孫權的東吳? 第2張

曹操去世之後,曹丕繼續執行先平東吳戰略,222年、 224年、225年三徵東吳,不是戰敗就是無功而返。曹睿繼位之後,於228年三路攻吳,雙方爆發石亭之戰,結果魏國大敗,讓曹魏在此後24年之內沒有再發動大規模的攻吳行動。孫權去世之後,252年魏國再一次攻吳,結果又一次慘敗。總之,在統一天下的戰略中,至少到252年之前,魏國戰略一直是先打東吳。

或許,魏國南征東吳敗的次數多了,終於恍然大悟,於是在263年轉移戰略,結果第一次大規模征討蜀國,就滅掉了這一顆“銅豌豆”。

筆者認爲,曹操去世之後,魏國繼續一直執行先平東吳戰略,也與諸葛亮不斷北伐的戰略有關,即“以攻代守”,逼得魏國不得不防禦蜀國進攻,進而讓魏國把進攻目標放在東吳身上,由此可見諸葛亮不愧是眼光超前的戰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