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上漢族政權很少主動入侵他國,是真的嗎?

歷史上漢族政權很少主動入侵他國,是真的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漢族政權很少主動入侵他國,是真的嗎?接下來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歷史上漢族政權似乎始終處於被侵略的地位,而領土的大肆擴張總是發生在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時期(元、清),事實上漢族政權不僅入侵過其他的國家(兩宋除外),而且這種記載並不少見。

歷史上漢族政權很少主動入侵他國,是真的嗎?

秦朝:南征百越、北伐匈奴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國一統天下,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將天下分爲三十六郡,但到了秦二世時期,秦國統治的疆域便擴大到了四十二個郡,而多出來的六個郡,便主要來源於兩次對外擴張,即南征百越、北伐匈奴。

1、南征百越。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先後兩次發動南征,從而一舉征服百越之地。第一次: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國五十萬大軍兵分五路南下,其中由今江西向東進發的秦軍大獲全勝,成功攻取東甌和閩越之地,秦國於此閩中郡,其餘四路則慘遭大敗。第二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修築靈渠,再度徵發十萬大軍南下,一舉攻佔嶺南之地,於此設南海、桂林、象郡三郡。這兩次南征《史記》和《淮南子》等史料均有記載。

2、北伐匈奴。《史記·蒙恬列傳》有載,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乃使蒙恬將三十萬衆北逐戎狄,收河南”,並於此設立九原郡。《史記·匈奴列傳》對此也有記載,“使蒙恬將十萬之衆北擊胡,悉收河南地。因河爲塞,築四十四縣城臨河,徙適戍以充之”。

除了以上兩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之外,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駐守嶺南的趙佗還曾發兵攻打甌駱。

西漢:匈奴爲主,四面出擊

對於西漢來說,其對外征戰主要以匈奴爲主,兩國之間互相打來打去,也談不上誰侵略誰了。而除此之外,西漢可謂四面出擊,其中尤以漢武帝時期對外徵發最爲頻繁。

1、西方。西域可以說是漢朝與匈奴爭奪的焦點,因此自漢武帝時期開始便頻繁向西域用兵。太初四年(前101年),因大宛國王拒絕提供汗血馬,並殺死漢朝使節,漢武帝命李廣利遠征大宛,沿途小國不敢抵抗,紛紛開城出迎、提供補給,唯一抵抗的輪臺也被攻破,面對漢朝大軍,大宛爆發內亂,大宛王毋寡被殺,大臣貴族出降臣服。元封三年(前108年),漢武帝命趙破奴率軍數萬,進攻車師國和樓蘭,接連攻破兩國,其中樓蘭臣服(車師國後於前89年再度被擊敗,臣服)。此外,漢宣帝時期,漢朝又接連出兵擊敗龜茲和莎車。

歷史上漢族政權很少主動入侵他國,是真的嗎? 第2張

2、東方。元豐二年(前109年),漢武帝派軍兩路並進,攻滅盤踞在朝鮮半島北部的衛氏朝鮮,並於次年在該地設立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史稱“漢四郡”,就此將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納入漢帝國的統治範圍。

3、南方。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春,南越國丞相殺南越王、王太后和漢使,漢武帝於同年秋派路博德、楊僕等兵分五路沿水道征討南越,次年攻滅南越。漢朝於此設南海,儋耳、珠奎、蒼梧、玉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九郡。元鼎六年(前111年)秋,漢武帝分兵攻打東越,次年閩越亡。

4、西南。建元六年(前135年),漢武帝派郎中將唐蒙攻入夜郎,將其地劃入犍爲郡。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朝意圖招降滇王,但遭到滇的聯盟諸部勞浸、靡莫的反對,漢朝於是出兵攻滅勞浸、靡莫,“以兵臨滇,滇王始首善,舉國降,請置吏入朝”。

西漢自漢武帝時期開始,便頻繁的四處出兵,不斷擴大統治疆域,其中尤以經略西域作爲重點,西域諸國面對漢朝精兵,最終只能選擇臣服。

東漢:匈奴衰弱,西域爲主

到東漢時期,由於內部分裂和東漢的持續打擊,匈奴開始持續衰弱,以至於漢章帝后不得不向西遷徙,漢匈戰爭至此基本結束。東漢時期的戰爭,主要圍繞西域展開,而這綿延無期的戰爭,幾乎貫穿了整個東漢。

東漢初期,主要是爲了與北匈奴爭奪西域控制權,後期則源於西域的時叛時附。建初元年(76年),漢章帝命段彭等出軍,破交河城,北匈奴兵驚走,車師前國再次降漢。章和元年(87年),班超率于闐等國兵2.5萬人,攻打莎車,莎車戰敗投降。永元六年(94年),班超率領電茲、鄯善等八國兵7萬餘人征討焉耆、尉犁、危須三國,誘殺焉耆王廣、尉犁王泛,另立三國國王,至此西域50餘國臣服東漢。後班超回朝,任尚繼任西域都護,結果因行事苛嚴而導致西域諸國判漢,此後雙方打打停停,一直到漢靈帝時期,由於東漢國力衰退,被迫退出西域。

歷史上漢族政權很少主動入侵他國,是真的嗎? 第3張

此外,東漢還曾與鮮卑、西羌發生戰爭,例如熹平六年(177年),漢靈帝命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各率騎兵萬餘人,分別從高柳、雲中郡、雁門郡出兵進攻鮮卑,可惜最終慘遭戰敗。

唐朝:四面出擊,征戰不斷

作爲歷史上的著名強盛王朝,唐朝與漢朝一樣,對外戰爭可謂是四面出擊,甚至一度攻打至中亞地區。其中唐朝與突厥、吐蕃、回鶻的戰爭並算不上入侵,畢竟雙方本就長期處於敵對關係,互相攻伐也屬正常。

1、東邊。唐朝在東部的戰爭,主要圍繞朝鮮半島展開,例如貞觀十八年(644年)二月,唐太宗出兵征討高句麗,以李道宗、薛萬徹等爲將,大敗高句麗。又如貞觀二十一年(647年)三月,唐太宗詔命牛進達爲青丘道行軍大總管,右武侯將軍李海岸爲副總管,率兵萬餘乘樓船從萊州渡海進攻高句麗,大小百餘戰,戰無不勝。再如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正月二十五日,唐太宗命薛萬徹爲青丘道行軍大總管,右衛將軍裴行方爲副總管,率三萬大軍乘樓船戰艦從萊州渡海擊高麗,雙方交戰伊始,高麗軍即大敗潰退。還有唐高宗時期,由於百濟與高句麗聯合,阻礙新羅和唐朝之間的交通和進貢,在多次恐嚇無濟於事後,遂派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率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等水陸十萬討伐百濟,最終攻滅百濟,而高句麗也最終於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被滅。

2、西邊。唐朝對西域的用兵同樣極爲頻繁,例如貞觀十四年(640年),唐太宗以侯君集爲將,進攻高昌國,滅掉高昌國,光復西域。又如貞觀十六年(642年),郭孝恪出任涼州都督、安西都護、西州刺史,郭孝恪擊退西突厥,乘勝進佔處月俟斤所居之城,並一直追至遏索山,收降處密兵衆,然後凱旋而歸。

而在南方,唐朝還曾與南詔等國家爆發戰爭,不過唐朝的主要擴張仍然集中於西方,在南方的擴張力度其實並不大。

歷史上漢族政權很少主動入侵他國,是真的嗎? 第4張

明朝:國力雖強,擴張有限

明朝的對外戰爭主要集中於南北兩端,而在東西兩個方向的擴張力度其實極爲有限,不過北方與韃靼和瓦剌的戰爭,其實同樣更多源於雙方的敵對關係,也算不上主動入侵。要說明朝主要對外入侵,其實更多集中於明成祖永樂年間。

鄭和下西洋期間,曾與沿海國家發生過多次戰爭,不過這些戰爭基本均以這些國家主動挑釁爲主,結果反被鄭和率領的軍隊慘痛的教訓了一番,從而使得周邊國家認識到了明朝的強大,明朝的藩屬國也在這一時期達到了頂端。

明朝最大規模的對外入侵,應該算是爆發於永樂四年(1406年)安南戰爭了,彼時安南爆發內亂,之後安南又時常侵略四方,導致兩國關係開始緊張。永樂四年(1406年),朱棣派廣西都督僉事黃中領兵五千護送陳天平返回越南復國,結果卻遭遇伏擊,朱棣一怒之下派總兵官朱能、左副將軍沐晟、右副將軍張輔、左參將李彬、右參將陳旭等領兵征討安南(《大越史記全書》稱共有八百萬人),並最終於越南設置“交趾都指揮使司”、“交趾等處承宣布政使司”、“交趾等處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將之直接管轄。

歷史上漢族政權很少主動入侵他國,是真的嗎? 第5張

除了安南之外,明朝對外主動入侵其實並不多,要說有的話,似乎也只有永樂二十年(1422年)三月,朱棣在北伐歸途中,對朵顏三衛的進攻了,不過這次攻打也是源於朵顏三衛與韃靼之間的暗通款曲,更多是懲戒性質的。

如上所述,鑑於傳統文化的影響,漢人王朝對外出兵雖然講究師出有名,很少主動入侵他國,但並不代表沒有主動發動的入侵戰爭,而且從數據來看並不算少。當然,漢人政權的對外入侵,主要出於戰略目的,以吞併爲目的的戰爭其實並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