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漢武帝時期,爲何會打壓那些遊俠羣體羣體?

漢武帝時期,爲何會打壓那些遊俠羣體羣體?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遊俠羣體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被韓非子歸爲五大蛀蟲之列的儒家、遊俠,在西漢初年的遭遇可謂天差地別: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讓之前從未進入過權利中央的儒家鹹魚翻身,成了其後兩千年封建王朝思想體系的主導者;

在春秋戰國時威風一時的遊俠則遭到了沉重打擊,無論是以柔和聞名的漢文帝,還是漢景帝、漢武帝,都對這一羣體痛下殺手,導致其逐漸式微、甚至淡出了歷史舞臺。

這種差異化待遇,跟君王的喜好無關,是由遊俠羣體的特點、所處時代的需求決定的。

春秋戰國在中國歷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這既是一個前所未有的亂世,也是一個各種英雄豪傑、思想學派爭相崛起的黃金年代。在學術領域,最早的佼佼者是儒家與墨家,所謂“世之顯學,儒墨也”;但最終被統治者採用、並最終統一了天下的,卻是更加務實、剛猛的法家。

法家成了統治者的寵兒後,其他學派自然顯得相形見絀。戰國時期,各國爭相採用法家變革,而且變革得越徹底就越成功;在秦國,從商鞅到李斯,無不主張對其他學派進行打壓;在韓非子眼裏,儒家、縱橫家、遊俠甚至跟逃役者、商人沒什麼兩樣,都是危害國家的蛀蟲,即所謂的五蠹。

漢武帝時期,爲何會打壓那些遊俠羣體羣體?

相對於儒,遊俠的身份更具神祕色彩,讓人情不自禁聯想到武俠小說中身懷絕技、行俠仗義的劍客、大俠。但在歷史層面而言,遊俠指的並不是武林高手,而是那些性格豪爽、喜好結交、急人危難、仗義疏財、信奉氣節的羣體,更像是一種精神的代表。

《諸子概論》把遊俠等同於墨家:“墨家即以振世救弊爲主,故一變而爲俠”;近代一衆史學大家也認同這一說法。而在韓非子看來,遊俠主要是那些戰國時期被諸侯們豢養的刺客:“而羣俠以私劍養”,意即那些遊俠靠着充當刺客得到豢養。

因此,遊俠就成了法家的眼中釘,原因如韓非子所說的“俠以武犯禁”:要有效維持社會的秩序,只能依靠代表君主意志的法令;而遊俠雖然秉承“急人所難,急百姓所難”的宗旨,代表的卻不是統治者的利益,而是對國家法令的挑戰、是遊離於君主權威之外的另一套體系。

但雖然有統治者的排斥、打壓,遊俠直到西漢初期仍舊廣受歡迎,究其原因,是因爲他們的性格特點、所作所爲吻合了當時的社會需要。畢竟在那個時代,社會法制並不健全,權貴、豪強、官吏仗勢欺人的情況不可避免,尋常人難免會遇到不公平的對待;更可況,總有人存在挑戰權威的心理,當國家法治不能吻合自己的需要時,他們往往傾向於快意恩仇、尋求另一種更爲直接的解決方式。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具備優良品質、喜歡急人所急的遊俠就如同“及時雨”一樣受歡迎。由於制度的不健全,當時朝廷力量還不能有效覆蓋的基層,就成了這些人存在的土壤;西漢初年,大量遊俠前仆後繼的涌現,他們一度呼風喚雨、被民間尊爲英雄。

《史記》中有一篇《遊俠列傳》,藉助對朱家、劇孟、郭解三位遊俠的記載,描述了這一羣體的沒落軌跡。

出自魯地的遊俠朱家和劉邦處於同一個年代,據稱他曾經搭救過數百名豪傑、數之不盡的普通百姓,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將軍季布;爲了幫助他人,他自己窮的叮噹響,家裏毫無餘財,衣服破破爛爛、每頓飯只吃一樣菜。更爲可貴的是,他幫助別人從不求回報,甚至刻意躲避自己救助過的人。因此,朱家的名聲威震關東地區,人人都盼望跟他交朋友。

漢武帝時期,爲何會打壓那些遊俠羣體羣體? 第2張

另一個著名遊俠是洛陽人劇孟,但史書中對他的具體行爲並沒有記載,只是說跟朱家很像;而且平定七國之亂的當朝太尉周亞夫也聽說過他的大名,由此推測,劇孟活躍於漢景帝時期。

而劇孟的名聲跟朱家相比也毫不遜色,據稱他的母親過世後,各地前來奔喪的車子達到上千輛。此外,聞名的遊俠還有符離人王孟、濟南的瞷(jiàn)氏、陳地的周庸等人。

但名聲是柄雙刃劍,在獲得人們尊重的同時,也爲他們帶來了殺身之禍。沒多久,漢景帝就派出了使者,把王、瞷、周等一干遊俠全部誅殺。

不過遊俠羣體並沒有因爲漢景帝的屠殺而就此消亡,甚至在漢武帝時期還出現了一位驚動整個朝廷的代表人物——郭解。然而,正是因爲郭解,遊俠羣體才招致了致命打擊。

司馬遷小時候曾經與郭解共同在茂陵居住過,所以對這位遊俠特別瞭解,對其記載的也特別詳細。

郭解是軹縣人(今河南濟源),出自遊俠世家,他的父親正是因爲行俠仗義觸犯了法律,

在漢文帝時期被朝廷誅殺

。郭解雖然個子不高,但卻極爲彪悍兇狠,還未成年時像一個不良少年:他快意恩仇、親手殺死不少人;他搶劫、盜墓、私鑄錢幣,不法行爲數不勝數;他藏匿罪犯,爲犯事的朋友兩肋插刀,用我們如今的眼光來看,這就是個黑社會分子。

不過,隨着年紀漸長,郭解逐漸改邪歸正,成了一個穩重的遊俠,幹出了一些讓人稱道的舉動。比如他的侄兒被人殺死,但在搞清楚侄兒犯錯在先的原委後,他大度地放過了仇人;他甚至還具備了以德報怨的品質,對於當衆輕視自己的人,不僅不打擊報復,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予以幫助;當時洛陽城各方起了矛盾,也經常請郭解前去調解。

漢武帝時期,爲何會打壓那些遊俠羣體羣體? 第3張

就這樣,郭解的名聲越來越大,當地政府官員都對其忌憚三分,甚至連大將軍衛青都跟他有交情。不過,對一個平頭百姓而言,這並不是什麼好事;文、景兩帝尚且對冒尖的遊俠不客氣,更何況立志於樹立新秩序的漢武帝?

公元前127年,爲了打壓、控制各地的豪強,漢武帝命令各郡國的富戶、大家族遷徙到新設立的茂陵邑,集中處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郭解雖不屬於這一範疇,但由於其在當地的影響力太大,當地官員不得不把他也列入名單。

如果遷到茂陵邑,顯然今後的日子必定不會在老家那麼隨心所欲,於是郭解請求漢武帝眼前的紅人——大將軍衛青替自己說情。

郭解原本也許還沒被漢武帝盯上,但位高權重的衛青一出面,立即讓事情的性質起了變化,就像漢武帝說的那樣:“郭解身爲一介平民,權勢竟然大到讓大將軍替他說情,這是哪門子的窮人?”郭解的巨大影響力,讓漢武帝尤爲警惕。

但郭解對此竟沒有絲毫的概念,他在茂陵邑仍舊我行我素,毫不避諱的跟關中豪傑大肆結交,甚至因爲被瞪了一眼之類的雞毛蒜皮小事殺了不少人。漢武帝聽說後,下令將其逮捕歸案、嚴加審查。

郭解被抓後,有關部門細細審查他的罪行,卻發現都發生在大赦以前,按律可以無罪釋放。不過,期間發生了一件大事:

漢武帝時期,爲何會打壓那些遊俠羣體羣體? 第4張

當時有很多人替郭解說好話,稱他是個賢人。但有位儒生不以爲然:“郭解專門觸犯國法,怎麼能說他賢能呢!”郭解的一個門客聽了這話後,竟悍然殺死了這個儒生,甚至還割掉了死者的舌頭以示懲戒。

這一暴行駭人聽聞,徹底捅了馬蜂窩。當審查的官員認爲郭解按律應當釋放時,御史大夫公孫弘一針見血:“郭解只是一個平民百姓,竟能看誰不順眼就隨意殺掉;那位軹縣儒生被殺,郭解雖不知情,但這個罪比郭解親手殺人還要大,應按大逆無道的罪名判決論罪。”

這句話點出了郭解被殺的最核心原因:他已經影響了西漢朝廷的秩序與威嚴。

遊俠只是特殊時代的產物,在政權的摸索時期,他們還能在王朝秩序無法觸及的地方尋得生存空間,並且能滿足一部分人的現實需要;但隨着大一統王朝逐漸穩固,這類人已經成了現有秩序的破壞者,成了政權穩定的現實威脅。對於雄才大略、一心開創新時代的的漢武帝而言,管束遊俠已經勢在必行。

在郭解被滅族後,號稱行俠仗義的人仍舊存在,但再也沒有影響力巨大的人物,遊俠這一羣體逐漸式微,慢慢淡出了歷史舞臺。對於一個成熟的政權而言,這自然是一種進步,畢竟在任何時代,執法權都只能掌握在執法者手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