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什麼是五國伐齊?一場由鬧劇而引發的內亂

什麼是五國伐齊?一場由鬧劇而引發的內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五國伐齊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戰國時期,顧名思義,在這段時期裏,華夏大地上曾經發生了無數的大戰,不過能夠被稱之爲歷史轉折點的唯有兩場戰役,一場是秦趙之間慘烈的“長平之戰”,一場是趙、魏、韓、燕、秦五國爲了打擊齊國而發動的“五國伐齊”。

在“長平之戰”後,趙國主力盡失,山東六國從此再無一國有能力獨自抗秦,而在“五國伐齊”後,齊國幾乎亡國,從此霸業凋零,秦國開始一家獨強。有不少人認爲比起“長平之戰”,之前爆發的那場”五國伐齊“纔是戰國曆史上真真正正的轉折點,因爲在”五國伐齊“之後,此前作爲抗秦主力的齊國倒下了,後續扛起抗秦大旗的趙國因爲自身的短板,根本不具備與秦國全面對抗的實力,天下其實早已入秦國囊中。

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五國伐齊”這一戰國曆史重要轉折點的前因後果。

有意思的是,這場大戰爲何爆發,歸根結底還要從燕國身上說起,而不是齊國……

什麼是五國伐齊?一場由鬧劇而引發的內亂

公元前316年,當時的燕國國君是燕王噲,也不知道這位爺是哪根筋搭錯了,又或許是燕國再度發揚了固守“王道傳統”的精神,反正這位爺腦子一熱,再加上蘇代、鹿毛壽等人一忽悠,竟然在大爭之世,突然想起來要效仿上古先王,玩起了禪讓。

不久,他在燕國王宮召集羣臣,宣佈廢掉太子平,自己將王位禪讓給了相國子之,把國內大小官員的官印收回,交給子之重新任命,自己也出居別宮,對子之稱臣。

政局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動,有既得利益者便有利益受損者,一場席捲了整個燕國的風暴正在醞釀之中,或許,沒有人會想得到,在這場風暴之中,除了燕國本國,齊、趙、秦三國也或主動、或被動地參與了進來,逐漸演變成爲了一場強國交鋒的時代大劇……

在這場鬧劇之中,受益最大的便就是燕相子之,損失最大的便就是燕太子平,平白無故就丟掉了王位,放誰身上受得了?

於是乎,燕太子平與一衆黨羽趁機發動政變,調集大軍圍攻子之,哪知子之早有準備,太子平並未佔到什麼便宜。不久,燕將市被轉攻太子平,導致太子平大敗,逃亡齊國,市被則是被子之誅殺。

得知太子平流亡齊國的消息,齊宣王找到了太子平,打着幫助太子平復國的旗號,出兵干涉燕國內亂。在齊宣王君臣的一手操縱之下,太子平、子之被殺,燕王噲自盡身亡,齊國幾乎佔領燕國全境,再加上中山國趁火打劫,燕國已然名存實亡。

作爲燕齊兩國的鄰國,趙國並不願看到齊國侵佔燕國,於是,趙武靈王從韓國接回了燕王噲之子公子職,但是此時的趙國正處於胡服騎射的改革時期,國力受損,無力獨立出兵干涉燕國內亂,與作爲戰國中期霸主的齊國撕破臉皮。此時趙武靈王突然想到了一個人——秦惠文王。

什麼是五國伐齊?一場由鬧劇而引發的內亂 第2張

在當時,能夠有足夠的實力與齊國相抗的只有秦楚兩國,而楚國橫強南方,對北邊的燕國鞭長莫及,而秦國則不一樣了,秦燕兩國本就是姻親,秦惠文王還是公子職的外祖父。不僅如此,秦國上下對於數年前的那場桑丘之戰的大敗並不甘心,雖然明面上對齊國恭恭敬敬,但是卻一刻都沒有忘記向齊國復仇。

隨後,趙武靈王將公子職送到秦國,請求秦惠文王施以援手,此時的秦國剛剛在丹陽、藍田接連挫敗楚軍精銳,重創了楚國,與齊國爭雄天下的熱血又開始沸騰起來了,而且既能打擊齊國,又能在燕國建立一個親秦政府,何樂而不爲呢?

於是,秦惠文王調集兵力,借道趙國,氣勢洶洶地向燕國殺去,因爲齊軍在燕境燒殺擄掠,並不得燕國百姓喜歡,而秦國又是弔民伐罪,自然一路勢如破竹。與此同時,趙武靈王送立公子職,是爲燕昭王。

隨着燕昭王進入燕國國都薊城,正式登基即位,這場長達數年的燕國內亂才宣告結束。

在這場動亂結束之後,燕齊兩國之間世代交好的局面一去不返,燕昭王此後更是以滅齊爲終身奮鬥目標,被後人稱之爲“執君”,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爲什麼說齊國與一統天下失之交臂不是三十年後的那場“濟西之戰”,而是因爲這場子之之亂呢?

什麼是五國伐齊?一場由鬧劇而引發的內亂 第3張

這是因爲在馬陵之戰後,齊國已然取代魏國成爲了天下霸主,秦楚兩國雖強,但是兩國卻不能獨自與齊國展開全面對抗,更何況齊楚兩國還是關係緊密的盟國,齊國明明有着豪奪天下的能力,從干涉燕國內政開始,卻一次又一次地貪圖小利,以至於最終導致了五國伐齊的局面。

早在齊國出兵干涉前,孟子便多次提醒齊宣王奪取天下一定要注意民心向背。

子之亂政,齊國出兵幫助太子平復國是主持公道,伸張正義,如有機會,確實可以藉機將燕國納入控制範圍。可是,在齊軍進入燕國之後,齊宣王與大將匡章並未約束將士,縱容他們在燕國境內燒殺擄掠,失掉了燕國百姓的支持。孟子提醒齊宣王要將齊軍撤出,這樣還能繼續將燕國綁在齊國的戰車之上,齊宣王卻不以爲意,最終將世交燕國推向了抗齊的秦趙陣營。

而他的兒子齊閔王更是將這種貪圖小利的精神繼承並且發揚光大,最終與盟友楚國、魏國、韓國離心離德,於公元前284年誘發了“五國伐齊”,齊軍主力在濟西之戰中全軍覆沒,齊國幾乎亡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