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同樣都是李世民的兒子,爲何謀反後一個被貶而一個卻被殺?

同樣都是李世民的兒子,爲何謀反後一個被貶而一個卻被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世民在位期間,大唐差點上演了和玄武門之變類似的事故,齊王李祐在封地內起兵造反,平叛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太子李承乾聯合漢王李元昌、大將侯君集等人,也懷有謀反自立的心思。

同樣作爲李世民的親子,一樣的謀反罪名,爲什麼李祐被賜死於太極宮,而李承乾只是廢爲庶人?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小編認爲原因主要有三條。

同樣都是李世民的兒子,爲何謀反後一個被貶而一個卻被殺?

第一、兩者出身不同。

李祐的母族陰氏與李家是世仇,外祖父陰世師忠於隋朝,在和代王楊侑留守長安的過程中,不僅殺了李淵十四歲的幼子,而且命人發掘了李家的祖墳。

與此同時,李淵入主長安後爲了報復,藉故殺掉陰世師,兩家的深仇大恨就此埋下。

李承佑的母妃出自長孫氏,長孫氏作爲當時的名門望族,來源可以追溯到北魏,活躍於北周、隋時代,對於維護唐朝穩定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不僅深深寵愛着長孫皇后,長孫無忌在李世民發動政變中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對比兩者的出身我們可以發現,李承乾作爲嫡長子,其高貴的母族加上顯赫的出身,都遠不是妃子之後的李祐所能相比的。

同樣都是李世民的兒子,爲何謀反後一個被貶而一個卻被殺? 第2張

第二、造反的原因不同。

李祐可以說是爲了造反而造反,原因在於他也不知道自己爲什麼要造反。

在京養病時,他的舅舅就勸他多招募死士,從一開始就把李祐帶上了錯誤的方向(也可以理解成兩家不和,是爲了陰世師報仇)。

李祐本人亦是偏好遊獵,結交奸邪之徒,這些人整天帶着他四處玩樂,不思進取,最終下定決心起兵也與他們有很大關係

李承乾的謀反實際上是被逼無奈,嫡次子李泰韜光養晦,暗懷奪嫡之心,而李世民在處理兩個孩子問題的過程中,並未注意把握分寸,不知不覺間將天平偏向了李泰一方。

李承乾之所以動了謀反的心思,李世民也有很大一部分責任,他甚至能從太子身上看到當年李建成的影子。

李祐的謀反完全是自己的原因,而李承乾的謀反則是爲形勢所迫,在始作俑者李世民的眼中情有可原。

第三、投入的心血不同。

李祐從小時候開始,就一直不受到李世民的重視,雖然多次因爲皇子的身份封官加爵,但實際上空有爵位之名,而無封地之實。

在前往封地後,由於多次違法亂紀行爲,不把長史諫官的教導放在眼裏,致使李世民對他的印象越來越差,早已失去了培養的耐心。

李世民爲了防止諸皇子中出現當年奪嫡的亂象,從登基開始就立李承乾爲太子,並且在這個兒子身上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完全把他當作帝國未來的接班人來培養的。

兩個兒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受到的關注就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在李承乾謀反陰謀敗露後,李世民想盡辦法保住他的性命,而李祐謀反時,李世民則毫不猶豫的殺了他。

同樣都是李世民的兒子,爲何謀反後一個被貶而一個卻被殺? 第3張

從後期的表現來看,李世民對於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個兒子的重視程度是遠遠超過其他孩子的。

李承乾謀反能夠逃脫死罪不說,爲了能夠讓三個兒子同時活下去,李世民放棄了更爲優秀的李泰,反而立仁弱的李治爲太子。

在國家大事面前,李世民是一名君王,而在孩子面前,李世民也是一名父親。

改立李治,說明他爲了做好父親,放棄了做好皇帝。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