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以仁義聞名的張魯爲什麼更青睞曹操而不是仁義的劉備?

以仁義聞名的張魯爲什麼更青睞曹操而不是仁義的劉備?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張魯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後世對於三國時期曹劉兩位英雄人物的看法可謂是見仁見智,受《三國演義》影響太深的,自然也會繼承它尊劉貶曹的思想,而相反的,自然就會對曹操的功績十分上心。其實,不僅僅是後世,就是在當時,以仁義聞名的劉備都得不到同樣以仁義出名的漢中地區軍閥張魯的青睞,相反張魯更偏向曹操,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以仁義聞名的張魯爲什麼更青睞曹操而不是仁義的劉備?

張魯,是東漢末年一位割據一方的軍閥,也是五斗米教,即天師道教祖張陵的孫子兼第三代天師,也有傳聞是留侯張良的十世孫。他先後殺掉漢中太守蘇固、別部司馬張修,隨後割據漢中,同時在這裏傳播自己的五斗米教,時間長達近三十年。

他教給民衆要誠信,不可欺詐,對於犯法的人可以給予三次寬恕的機會,第四次再犯纔會懲罰,如果犯的是小錯,便會罰他修路百步,這一條不得不說稱得上是兩全其美了,既懲罰了犯罪者,又以修路造福了民衆。他禁止人們在春夏兩季萬物復甦與生長的時節屠殺,禁止酗酒,還創建了義舍,在其中防止米肉,免費提供給路人,爲了防止有人拿很多,他告訴人們如果取多了,則會受到鬼神的懲罰。

如此看來,漢中地區相對還是很安定的,也吸引衆多其他戰亂頻發地區的人們逃往漢中。他採取這種寬惠的政策統治着漢中,就便是很多外來的流民也不好意思不奉教,而信徒如果要入教,只需要交五斗米即可。他在這裏近三十年的時間,教中信徒甚多,逐漸成爲東漢末年一支很有實力的割據勢力。因此,他這個軍閥不同於其他軍閥,是一個非常仁愛的統治者。

以仁義聞名的張魯爲什麼更青睞曹操而不是仁義的劉備? 第2張

其實張魯可以說是非常幸運的,因爲他在這裏控制漢中,其他各路人馬忙着內戰、外戰,根本沒工夫搭理他,不然漢中恐怕也不會有這二十多年的安穩。

赤壁之戰後,曹操元氣大傷,而等他終於恢復過來之後,卻也沒有輕易南下,畢竟對方聯起手來自己真的是對付不過來,於是,曹操的注意力進行了轉移。他瞄準了漢中的張魯和西涼的馬超,可是在他出手之前,誰也不知道他會先拿哪個下手。

馬超畢竟年輕,終於有點沉不住氣了,仗着自己家底雄厚,主動向曹操發起挑戰。他的確是有這樣的實力的,以至於與曹操打了三年之久,最終還是不敵老辣的曹操,馬超被擊敗,時間是214年。

第二年,曹操的目光就轉過來了。這時候的張魯很明白自己處於絕對的劣勢,雖然有人勸他投降劉備,可他卻選擇了曹操,還有一句話流傳下來:“寧爲曹公上奴,不爲劉備上客。”堅定地投降曹操。

以仁義聞名的張魯爲什麼更青睞曹操而不是仁義的劉備? 第3張

這就要拋開曹操和劉備的爲人,而看一看他們的政績了。前面說到,張魯五斗米教對待民衆非常寬厚,而且教化他們行善,在這一點上,他自然會欣賞更具有建設性的曹操而不是劉備。

黃巾起義之後,曹操明白這個問題的根源究竟在哪裏,一味地鎮壓不能根除,他將投降的黃巾軍守爲自己的軍隊而不是屠殺,收留無處生活的流民,安定他們的生活,組織他們屯田,還能獲得足夠的糧食來源。這一點讓張魯很欣賞,他原本就是黃巾軍,但是漢中在他的治理之下生活富足,吃飯都不用錢。

從這些方面看來,張魯選擇曹操並非毫無道理,他對於民衆有一種吸引力,那時候的民衆最迫切的就是溫飽問題,曹操和張魯都能夠幫他們解決,這樣看來,他們其實是同一種人,因此,張魯選擇投降曹操而堅決排斥劉備,也就不足爲奇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