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劉邦爲什麼在逃亡的時候爲什麼三次將自己的兒女推下車?

劉邦爲什麼在逃亡的時候爲什麼三次將自己的兒女推下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在《史記》中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情,劉邦的六十萬軍隊慘敗給項羽的三萬人,劉邦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逃跑,途中遇到自己的兒子和女兒,便帶着他們一同逃跑,然而因爲楚軍追的太急,劉邦不得已把兩個孩子推下車,推了好幾次,都被夏侯嬰拉了回來。那麼,劉邦爲什麼會想到把自己的孩子推下去?

公元前204年,在彭城之戰中,劉邦率60萬大軍攻佔了項羽的都城彭城,卻被項羽三萬精銳騎兵打得落花流水,劉邦也差點命喪黃泉,好在突然的一場暴風拯救了他,但即使大風吹來,憑藉項羽的力量,幹掉劉邦也並非易事,但爲什麼項羽不殺劉邦呢?其實答案很簡單。

項羽不殺劉邦,全拜封建迷信所致,所以說封建迷信害死人啊。要知道,在2200多年前科學理論普及的程度實在是太低,人們很難解釋一些反常的自然現象,比如說地震、日食、突然颳起大風等等。其中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這些自然現象是在表達上天的情趣和意志,比如說地震了,那麼這就是上天在懲罰統治者,比如說某人突然從地裏挖出刻有諸如某某某會稱王之類的石頭,那麼說明上天要這位仁兄稱王(具體案例可參考陳勝吳廣狐鳴魚書的經典做法),在遙遠的古代,這種思想深入人心,因此讖緯神化的操作方法非常管用。可惜的是項羽同志雖然勇猛無比,但也深受此類思想的毒害,認爲這次發大風是上天特意爲了保護劉邦,結果他錯失良機,可見,多學點科學文化是多麼的重要。

劉邦爲什麼在逃亡的時候爲什麼三次將自己的兒女推下車?

僥倖逃脫的劉邦這次受到的打擊非常之大,60萬大軍慘敗給3萬人,這簡直是他生命中的奇恥大辱。但是,所謂的羞恥心是對一個君子而言的,而劉邦從來就不是一個君子,因爲他知道在生存面前什麼倫理道德都是假的,從這一點來看,劉邦有做帝王的潛質,因爲所謂的帝王並不僅僅是一個好人就能當的。而項羽則明顯與劉邦不同,項羽具備了名將的各方面要求:智、信、仁、勇、嚴,但卻正如韓信所言,項羽之仁爲婦人之仁,因此他纔會在鴻門宴上猶豫不決,纔會在彭城之戰後讓劉邦溜之大吉,因此,他最多隻能是一員猛將,但絕非能做帝王。因爲做帝王還需要另一種品質:無恥,所謂的無恥,不是恥辱之心的泯滅,而是沒臉沒皮,天下無敵,這一點,劉邦表現可謂十分優秀。

劉邦慘敗之後,身在老家沛縣的家人就更加危險了,劉邦派人前去接家眷,可惜,他還是晚了一步,因爲項羽也派人前去捉拿劉邦的家眷,然而不管是劉邦還是項羽都沒有成功,因爲劉邦的家眷早就逃跑了,但是他們不同的逃跑路線卻決定他他們不同的命運。

在逃跑的過程中,劉邦的父親運氣實在太差,居然遇到了楚軍,楚軍也不客氣,抓過去就當人質。而劉邦的兒子劉盈和女兒劉樂運氣就好一點了,他們在逃跑的過程中遇到了劉邦,於是劉邦便帶上他的一雙兒女上車共同逃命,但事實證明他們遇到劉邦那未必是好事。

因爲就在劉邦那已經超載的馬車後面有一股部隊追來,而這股部隊不是來保護自劉邦的,而是追殺他的,這支軍隊即勇猛強悍的楚軍精銳騎兵。楚軍騎兵的速度要比逃亡者劉邦的馬車快得多,之所以劉邦的馬車很慢,因爲沒辦法,上邊坐的人實在太多,於是劉邦同志毅然決定:爲了逃命,先把兒女踹下去!您沒看錯,我也沒說錯,劉邦確實是這樣做的。

《史記項羽本紀六》中記載:而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欲過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漢王家:家皆亡,不與漢王相見。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奈何棄之?”於是遂得脫。

之前也看過相關的文章和這個內容,很多人把這個作爲劉邦薄情寡義的證據之一,爲了自己的生命孩子都不要,還有其他的證據例如老婆老爸也可以不要。而且這個史實也被記載進《史記》,而寫《史記》的司馬遷又是漢朝人,可信性很強,說明劉邦真的辦過這個事情,以強調劉邦薄情寡義的事實。

表面看起來好像如此,看歷史我們不能只看表面,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

劉邦爲什麼在逃亡的時候爲什麼三次將自己的兒女推下車? 第2張

我們先來看下當時的情況,當時劉邦打了敗仗,十幾個騎兵在拉着馬車保護劉邦逃離楚軍的追趕,而在路上遇到了惠帝和魯元公主,於是載上他們繼續逃跑,而楚軍追的急,所以劉邦這才着急,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而且推了三次。

這是生死存亡的階段,劉邦首先考慮的是自己,這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絕不想犧牲自己的兒女,劉邦要考慮的是如何在保全三個人的基礎上還能讓騎兵死心塌地帶着他們逃跑。劉邦父子三人逃跑要依靠這十幾個騎兵,如何收買人心,這纔是首先要做的,如果這十幾個騎兵丟下劉邦一家不管了,那他們三個豈不是都逃不了。

於是就有了劉邦三次推自己的兒女下車,這讓十幾個漢王的騎兵非常的感動,漢王寧願犧牲自己的兒女也要讓士兵們加上劉邦能夠逃脫楚軍的追趕,於是更加賣命的逃跑。

問題來了,剛纔說要保全三人,劉邦保住了,劉邦兒女怎麼辦?沒事,後面有滕公在後面呢,也就是夏侯嬰,夏侯嬰撿了三次劉邦的兒女,並且還批評劉邦,怎麼能因爲逃跑就丟下自己的兒女呢?至此這場大戲完美謝幕,既收買了人心,自己的兒女也沒有大礙。然後又都逃出了楚軍的追趕。

劉邦爲什麼在逃亡的時候爲什麼三次將自己的兒女推下車? 第3張

爲什麼劉邦敢行如此險招,主要是有劉邦的好基友夏侯嬰做保障,夏侯嬰是劉邦的好基友,夏侯嬰從小和劉邦就是好朋友,兩個人經常一起侃大山,夏侯嬰還幫劉邦脫罪,贏得了劉邦無限的信任,劉邦當皇帝后殺了功臣,夏侯嬰安然無恙,三國時期的夏侯淵、夏侯霸都一衆夏侯都是夏侯嬰的後代,劉邦知道有夏侯嬰在後面絕對放心,劉邦的一個動作,夏侯嬰都知道劉邦要他做啥。

所以,劉邦纔敢如此大膽的將自己的子女推下車,後面有一個絕對會幫他將子女撿回來的夏侯嬰,這一切只是演戲,爲了收買人心。所以這是劉邦的政治智慧,而不是薄情寡義。

這讓魯速想起了幾百年後,劉邦的後人劉備也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當趙雲救回阿斗的時候,劉備摔孩子,說險些讓我損失一員大將,這與劉邦如出一轍。收買了趙雲和一衆官軍的人心,自己的兒子也安然無恙。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